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6 (1700-1725).djvu/2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鍼灸

《靈樞》曰:無剌漉漉之汗,漉漉之汗,邪盛在肌腠也。 骨寒熱者,病無所安,汗注不休,齒末槁,取其少陰於 陰股之絡,齒已槁,死不治。骨厥亦然。

病始手臂者,先取手陽明、太陰而汗出;病始頭首者, 先取項太陽而汗出;病始足脛者,先取足陽明而汗 出。

臂太陰可汗出。足陽明可汗出。故取陰而汗出甚者。 止之於陽。取陽而汗出甚者。止之於陰。

熱病已得汗出,而脈尚躁,喘且復熱,勿刺膚,喘甚者 死。

「熱病而汗且出,及脈順可汗者,取之魚際、太淵、大都、 太白。」瀉之則熱去,補之則汗出。汗出太甚,取內踝上 橫脈以止之。

《五禁》、五奪、五逆者,皆不可刺。曰:「大汗出之後,是三奪 也。」

《醫學綱目》曰:「盜汗,取陰都、五里、間使。」

盜汗。取中極氣海。

虛損盜汗勞熱,取「《百勞》三分瀉三汲,肺俞四分補三 呼。」

導引

《保生祕要》曰:「自汗盜汗導引法,先念臍,想火於內旋 轉,又以手覆臍念,次想臍下一條水,下膀胱,上尾閭, 又至背,穿出心頭洗之。非遺精,不用行臍下一條水 法。」

無故自汗,是熱熾盛,使升水降火法,其汗即退。

醫案

《東垣十書》曰:「張芸夫己酉四月,天寒陰雨,寒濕相雜, 因官事飲食失節,勞役所傷,病解之後,汗出不止,沾 濡數日,惡寒,重添厚衣,心胸悶躁,時躁熱,頭目昏憒 壅塞,食少減。此乃胃外陰火熾盛,與夫雨之濕氣挾 熱,兩氣相合,令濕熱大作,汗出不休,兼見風邪以助 東方。《甲乙》以風藥去其燥,以甘藥瀉其熱,羌活勝濕」 湯主之。一服而止。諸證悉去。

《衛生寶鑑》曰:真定府武德卿,年四十六歲,至元丙子 三月閒,因憂思勞役,飲食失節得病,肢體冷,口鼻氣 亦涼,額上冷汗出,時發昏憒,六脈如蛛絲。一醫作風 證,欲以宣風散下之。予因思錢氏《小兒論》制宣風散, 謂小兒內傷脾胃,或吐或瀉,久則風邪陷入胃中,而 作飱泄,散中有結,恐傳慢驚,以宣風散導去風邪。《內 經》云:「久風為飱泄。」正此謂也。今德卿形證,乃陰盛陽 虛,苦寒之劑,非所宜也。《內經》云:「陰氣有餘,為多汗身 寒。」又《陰陽應象論》云:「陰盛則身寒汗出,身常清,數慄 而寒,寒則厥。」《調經》篇亦云:陰盛生內寒。岐伯曰:厥氣 上逆,寒氣即於胸中而不瀉,不瀉則溫氣去,寒獨留, 故寒中。東垣解云:此脾胃不足,勞役「形體,中焦營氣 受病,末傳寒中,惟宜補陽」,遂以理中湯加黑附子,每 服五錢,多用蔥白煎羊肉湯,取清汁一大盞調服之。 至夕四肢漸溫,汗出少,夜深再服。翌日精神出,六脈 生,數服而愈。

刑部侍郎王立甫之婿,年二十五歲,至元丁卯十一 月間,因勞役憂思煩惱,飲食失節而病,身發躁熱,肢 體困倦,盜汗濕透其衾,不思飲食,氣不足一息,面色 青黃不澤,請予治之,具說前證,診其脈,浮數而短濇, 兩寸極小。予告曰:「此危證也,治雖粗安,至春必死,當 令親家知之。」夫人不以為然,遂易醫,至正月燥熱而 卒。異日立甫同外郎張介夫來謂予曰:「吾婿果如君 言,願聞其理。」予曰:「此非難知也。《內經》曰:『主勝逆,客勝 從,天之道也。蓋時令為客,人身為主。冬三月,人皆懼 寒,獨渠躁熱盜汗,是令不固其陽,時不勝其熱,天地 時令尚不能制,藥何能為?冬乃閉藏之月,陽氣當伏 於九泉之下,至春發為雷,動為風,鼓』」坼萬物。此奉生 之道也。如冬藏不固。則春生不茂。又有疫癘之災。且 人身陽氣,亦當伏潛於內。不敢妄擾。無泄皮膚。使氣 亟奪。此冬藏之應也。《令》「汗出於閉藏之月,腎水已 涸,至春何以生木?陽氣內絕,無所滋榮,不死何待?」二 君乃嘆息而去。

《醫學正傳》曰:「上湖呂俊文得內傷虛證,發熱自汗,如 雨不止,服補中益氣湯十數貼不效。予以前方加減, 每貼用蜜製黃芪一錢半,人參一錢,白朮、陳皮、甘草 各七分,當歸、白芍藥各一錢,升麻、柴胡各一分,加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