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6 (1700-1725).djvu/2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枝三分,麻黃根七分,浮小麥一撮,炮附子三分。三貼 而汗止,熱亦退而安。」

《醫學綱目》曰:「一男子手足汗,醫用芩、連、蘗并補劑皆 不效,又足汗常多,後以八物、半、苓為君,白附、川烏佐 之,其汗即無。」

《薛氏醫案》曰:「一儒者數勤苦,因飲食失節,大便下血, 或赤或黯。半載之後,非便血則盜汗,非惡寒則發熱, 血汗二藥,用之無效。六脈浮大,心脾則濇,此思傷心 脾,不能攝血歸源。然血即汗,汗即血,其色赤黯,便血 盜汗,皆火之升降微甚耳。惡寒發熱,氣血俱虛也。乃 午前用補中益氣,以補脾肺之源,舉下陷之氣,午後」 用歸脾加麥門、五味。以補心脾之血。收耗散之液。不 兩月而諸證悉愈。

下堡顧仁成年六十有一,痢後入房,精滑自遺,二日 方止。又房勞感寒怒氣,遂發寒熱,右脅痛連心胸,腹 痞自汗盜汗如雨,四肢厥冷,睡中驚悸,或覺上升如 浮,或覺下陷如墮,遂致廢寢。或用補藥二劑益甚。脈 浮大洪數,按之微細。此屬無火虛熱,急與十全大補 加山藥、山茱、丹皮、附子一劑,諸證頓愈而痊。此等元 氣。百無一二。

一儒者,口乾發熱,小便頻濁,大便祕結,盜汗夢遺,遂 致廢寢。用當歸六黃湯二劑,盜汗頓止;用六味地黃 丸,二便調和;用十全大補湯及前丸兼服,月餘而悉 愈。

《景岳全書》曰:「余嘗治一衰翁,年踰七旬,陡患傷寒,初 起即用溫補調理,至十日之外,正氣將復,忽爾作戰, 自旦至辰,不能得汗,寒慄危甚,告急於余。余用六味 回陽飲,入人參一兩,薑、附各三錢,使之煎服,下咽少 頃,即大汗如浴,時將及午,而浸汗不收,身冷如脫,鼻 息幾無,復以告余,余令以前藥復煎與之。告者曰:『先 服此藥,已大汗不堪,今又服此,尚堪再汗乎』?」余笑謂 曰:「此中有神,非爾所知也。」急令再進,遂汗收神復,不 旬日而起矣。嗚呼!發汗用此,而收汗復用此,無怪乎 人之疑之也,而不知汗之出與汗之收,皆元氣為之 樞機耳。故余紀此,欲人知闔闢之權,不在乎能放能 收,而在乎所以主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