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6 (1700-1725).djvu/2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三百卷目錄

 醫部彙考二百八十

  渴門一

  黃帝素問通評虛實論 氣厥論 刺熱篇 陰陽別論 風論 奇病論 至真

  要大論 氣交變大論

  靈樞經五變篇 本臟篇 師傳篇 邪氣臟腑病形篇 五味篇

  張機金匱要略消渴病脈證治

  王叔和脈訣脈忌

  孫思邈千金方論證

  朱肱活人書傷寒渴證

  劉完素六書消渴 三消論

  成無己明理論傷寒渴證

  張潔古活法機要消渴證

  張從政儒門事親三消當從火斷

  李杲十書消渴論 辨內外傷 治法

  朱震亨心法消渴證治

  羅天益衛生寶鑑辨六經渴

藝術典第三百卷

醫部彙考二百八十

渴門一

《黃帝素問》

《通評虛實論》

消癉。脈實大,病久可治;脈懸久不可治。

五臟之精氣皆虛,轉而為熱,熱則消肌肉,故為消癉也。脈實大者,精血尚盛,故可治;脈懸小者,精氣漸衰,故難治。

凡治消癉仆擊,偏枯痿厥,氣滿發逆,肥貴人則高粱 之疾也。

《氣厥論》

心移寒於肺,肺消。肺消者,飲一溲二,死不治。

肺為金水之原。寒隨心火消爍肺精。是以飲一溲二者。肺液并消。故為不治之死證。

心移熱於肺,傳為《鬲消》。

心肺居於膈上,火熱移於肺金,則金水之液涸,是以膈上之津液耗竭而為消渴也。

《刺熱篇》

腎熱病者,先腰痛,胻痠,苦渴,數飲,身熱。

腰者腎之腑,故先腰痛。腎主骨,故胻痠。腎為水臟,津液不能上資,故苦渴數飲也。

《陰陽別論》

二陽結,謂之消。

二陽,陽明胃也。陽明氣結,則水穀之津液不生,以致消渴為病。

《風論》

飲酒中風,則為漏風。漏風之狀,或多汗,常不可單衣, 食則汗出,甚則身汗喘息,惡風,衣常濡,口乾善渴,不 能勞事。

津液內竭。故口乾善渴。

《奇病論》

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 氣之溢也,名曰脾癉。夫五味入口,藏於胃,脾為之行, 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發也, 此人必數食甘。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 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治之以蘭。除陳氣也。

厚味令人內熱,甘者主於留中,津液不能輸布於五臟,而獨留在脾,脾氣上溢,發為口甘,內熱不清,轉為消渴。

《至真要大論》

少陽之復,嗌絡焦槁,渴飲水漿。

噎絡焦槁。肺金傷也。渴飲水漿。陽明。胃金燥也。

太陽司天。善噫嗌乾。甚則色炲。渴而欲飲。

此寒凌心火。逼其火氣上炎也。

《氣交變大論》

歲水太過,寒氣流行,邪害心火,民病渴而妄冒。

脾氣不能轉輸其津液,故渴。

《靈樞經》

《五變篇》

黃帝曰:「人之善病消癉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五臟 皆柔弱者,善病消癉。」《黃帝》曰:「何以知五臟之柔弱也?」 少俞答曰:「夫柔弱者,必有剛強,剛強多怒,柔者易傷 也。」《黃帝》曰:「何以候柔弱之與剛強?」少俞答曰:「此人皮 膚薄,而目堅固以深者,長衝直揚,其心剛,剛則多怒, 怒則氣上逆,胸中蓄積,血氣逆流,髖皮充肌,血脈不」 行,轉而為熱,熱則消肌膚,故為消癉。

按《本經》有五臟之消癉,有肌肉之消癉。五臟之消癉,津液內消而消渴也;肌肉之消癉,肌肉外消而消瘦也。精血少則逆氣反上奔,故曰「柔弱者必有剛強。」謂五臟之精質柔弱,而氣反剛強,是柔者愈弱,而剛者愈強,剛柔之不和也。

《本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