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6 (1700-1725).djvu/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右三部沉澀細弱,寸脈沉絕。」予謂氣鬱生涎,涎鬱胸 中,清氣不升,經脈壅遏不降,心血絕少,不能自養,所 以有如熏之狀,非開涎不足以行氣,非氣行則血不 能歸隧道,以壯脾為君,諸藥佐之。遂以二陳湯加酒 紅花、升麻、當歸身、酒黃連、青皮、貝母、澤瀉、黃芪、人參、 白朮、酒芍藥,每貼加生附子一小片,煎服,四貼後血 止,遂去附子,加乾葛、牡丹皮、山梔子,而如熏之狀亦 除去。又於前方加縮砂、炒神麯、熟地、木香。倍參、朮。服 半月而全愈。

一人虛損,大便下血三四椀,身黃瘦。以「四物湯」加藕 節汁一合,紅花、蒲黃一錢、白芷、升麻、槐花各五分,服 之愈。

《衛生寶鑑》曰:「晉才卿膏粱善飲,春病衄,醫曰:『諸見血 為熱,以清涼飲子投之即止,數日其病復作。醫又曰: 『藥不勝病故也。遂投黃連解毒湯,既而或止,止而復 作,易醫數四,皆用苦寒之劑,俱欲勝其熱,而終不愈。 飲食起居浸不及初,肌寒而時躁,言語無聲,口氣臭 穢惡冷,然其衄之餘波則未絕也。或曰:諸見血者,熱』』」 衄熱也,熱而寒之理也。今不惟不愈,而反害之,何哉? 《內經》曰:「以平為期。」彼惟知見血為熱,而以苦寒攻之, 不知苦瀉土。土,脾胃也。脾胃人之所以為本者,今火 為病而瀉其土,火未除而土已病,土病則胃虛而營 氣不能滋榮百脈,元氣不循天度,氣隨陰化而無聲, 肌寒也。噫!熱病未已,寒病復起,此之謂也。

真定總管史侯男十哥,年四十有二,肢體本瘦弱。於 至元辛巳,因收秋租,佃人致酒,味酸,不欲飲,勉飲三 兩盃,少時腹痛,次傳泄瀉無度,日十餘行,越十日,便 後見血紅紫之類,腸鳴腹痛,求醫治之。曰:「諸見血皆 以為熱,用芍藥蘗皮丸治之不愈,仍不欲食,食則嘔 酸,形體愈瘦,面色青黃不澤,心下痞,惡冷物,口乾,時」 有煩躁,不得安臥,請予治之,具說其由,診得脈弦細 而微遲,手足稍冷。《內經》云:「結陰者,便血一升,再結二 升,三結三升。」又云:「邪在五臟,則陰脈不和,陰脈不和, 則血留之。」結陰之病,陰氣內結,不得外行,無所稟受, 滲入腸間,故便血也。宜以平胃地榆湯治之。此藥溫 中散寒,除濕和胃,服之數服,病減大半。仍灸中脘三 七壯,乃胃募穴,引胃氣上升,滋榮百脈。次灸氣海百 餘壯,生發元氣,灸則能食生肉。又以還少丹服之,則 喜飲食,添肌肉。至春再灸三里二七壯,壯脾溫胃,生 發元氣,此穴乃胃之穴也。改服芳香之劑,戒以慎言 語,節飲食,良愈。

《醫學正傳》曰:「一男子四十餘,素飲酒無度,得大便下 血證。一日如廁二三次,每次便血一升許。予以四物 湯加條芩、防風、荊芥、白芷、槐花等藥,連日與服,不效, 後用橡斗燒灰二錢七分,調入前藥汁內服之,又與 灸脊中對臍一穴,血遂止而平安,其病自此不發。」 《醫學入門》曰:「一人素無病,忽吐血半斗,脈弦急。陳景 魁」視之曰:「薄厥證也。」得於大怒氣逆,陰陽奔併,用六 鬱湯而得愈。

《醫學綱目》曰:「《蔡子渥傳》云:『同官趙無疵,其兄衄血甚, 已死,入殮,血尚未止。偶一道人過,聞其家哭,詢問其 由,曰:『曾服丹或燒煉藥,予有藥用之即活。用山梔末 半錢匕,吹入鼻中,良久得活。併傳此方』』。」

梅師,大醉醒,發大渴,飲水三大盞,又飲冰茶三椀,後 病便鮮血四次,約一盆。先與吳茱萸丸,翼日又與平 胃五苓各半散,三大服,血止後自利。又與神應丸,四 服自利乃止。或問曰:「何不用黃連之類以解毒?」予曰: 「若用寒藥,其疾大變,難治。寒飲內傷,復用寒藥,非其 治也。況血為寒所凝,入大腸間而便下血,溫之乃行」, 所以得熱則自止。

楊氏「飲冷酒瀉血,服對金散止。亦理中脘,分利陰陽, 安定血脈之意也。」

唐生病因飲酪水及食生物,下利紫黑血十餘行,脾 胃受寒濕毒。與六神平胃散半兩,加白朮三錢,以利 腰臍間血,一服愈。

《薛己醫按》曰:「一男子鰥居數年,素勤苦勞則吐血,發 熱煩躁,服犀角地黃湯,氣高而喘,前病益甚,更遺精 白濁,形體倦怠,飲食少思,脈洪大,舉按有力,服十全 大補加麥門、五味、山茱萸、山藥而愈。」

一童子年十四,發熱吐血。余謂腎虛,宜補中益氣以 滋化源。不信,用寒涼降火愈甚,始謂余曰:「童子未室, 何腎虛之有?參芪補氣,奚為用之?」余述丹溪云:腎主 閉藏,肝主疎泄,二臟俱有相火,而其系上屬於心,心 為君火,為物所感則易於動,心動則相火翕然而隨, 雖不交會,其精亦暗耗矣。又《精血篇》云:男子精未滿 「而御女以通其精,則五臟有不滿之處,異日有難狀 之疾。」遂用補中益氣及地黃丸而瘥。

一男子欬嗽吐血,熱渴痰盛,盜汗遺精,用地黃丸加 麥門、五味而愈。後因勞怒,忽吐紫血塊,先用花蕊石 散,又用獨參湯漸愈。後勞則欬嗽,吐血一二口,脾肺 腎三脈皆洪數,用補中益氣、六味地黃而全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