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6 (1700-1725).djvu/5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丹溪心法》曰:「徐兄年四十歲,口乾小便數,春末得之, 夏來求治。診得兩手左濇右略數而不弦,重取似大 而稍有力,左稍沉略弱而不弦,然濇卻多於右,喜兩 尺」皆不甚起,此由飲食味厚生熱,謂之「痰熱。」禁其厚 味,宜降火以清金,抑肝以補脾。用三消丸十粒,左金 阿魏丸各五粒,以薑湯吞下,一日六次。又以四物湯 加參、朮、陳皮、生甘草、五味子、麥門冬煎服,一日三次。 與丸藥間服,一二日,自覺清快,小便減三之二,口亦 不乾。止渴未除,頭運眼花,久坐則腰疼,遂以「摩腰膏」 治腰疼,仍以四物湯用參、芪減川芎,加牛膝、五味子、 炒黃蘗、麥門冬煎飲,調六一散服。及覺便多,遂去六 一散,仍服丸藥而安。

《薛己醫按》曰:「一男子每勞役則食少胸痞,發熱頭痛, 吐痰作渴,脈浮大,此脾胃血虛病。蓋脾屬土,為至陰 而生血也。彼不信,服二陳、黃連、枳實、厚朴,病益甚;服 四物加知蘗、麥冬,更腹痛作嘔,脈洪數而無倫次。余 先用六君加炮薑,痛嘔漸愈,用補中益氣全愈。 大尹沈用之,不時發熱,日飲冰水數椀,寒藥二劑,熱 渴益」甚,形體日瘦,尺脈洪大而數,時或無力。王太僕 曰:「熱之不熱,責其無火;寒之不寒,責其無水。」又云:「倏 熱往來,是無火也;時作時止,是無水也。法當補腎。」用 加減八味丸,不月而愈。

州同韓用之,年四十有六。時「仲夏色慾過度,煩熱作 渴,飲水不絕,小便淋瀝,大便祕結,唾痰如湧,面目俱 赤,滿舌生刺,兩脣燥裂,遍身發熱,或時如芒刺而無 定處,兩足心如烙,以冰折之作痛,脈洪而無倫。此腎 陰虛,陽無所附而發於外,非火也。蓋大熱而甚,寒之 不寒,是無水也,當峻補其陰。」遂以加減八味丸料一 斤,內肉桂一兩,以水頓煎六椀,冰冷與飲,半晌已用 大半。睡覺而食溫粥一椀,復睡至晚,乃以前藥溫飲 一椀,乃睡至曉,食熱粥二椀,諸證悉退。翌日畏寒足 冷至膝,諸證仍至。或以為傷寒。余曰:非也,大寒而甚, 熱之不熱,是無火也,陽氣亦虛矣。急以八味丸一劑, 服之稍緩,四劑諸證復退,大便至十三日不通,以豬 膽導之,諸證復作。急用十全大補湯數劑方應。 《醫學綱目》曰:「壬戌年一卒病渴,日飲水三斗,不食者 三月,心中煩悶,時已十月。予謂心中有伏熱,與火府 丹數服,每服五十丸,溫水下。越二日來謝云:當日三 服渴止。又次日三服,飲食如故。」此方本治淋,用以治 渴效,信乎!藥要變通用之。

《本草綱目》曰:「一人病渴逮死,有人教以糯稻稈,斬去 穗及根,取中心,淨器中燒作灰。每服一合,湯水一椀, 沃浸良久,澄去滓,取清頓飲之,即取效,如神。」

《景岳全書》曰:「省中周公者,山左人也。年逾四旬,因案 牘積勞,致成羸疾,神困食減,時多恐懼,自冬春達夏, 通宵不寐者,半年餘矣。而上焦無渴,不嗜湯水,或有 少飲,則沃而不行。然每夜必去溺二三升,莫知其所 從來,且半皆如膏,尫羸至極,自分必死。予診之,脈猶 帶緩,肉亦未脫,知其胃氣尚存,乃用歸脾湯去木香, 及大補元煎之屬,一以養陽,一以養陰,出入間用,至 三百餘劑,計人參二十斤,乃得全愈。此神消於上,精 消於下之證也。」可見消有陰陽,不得盡言為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