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6 (1700-1725).djvu/5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三百三卷目錄

 醫部彙考二百八十三

  哮喘門一

  黃帝素問臟氣法時論 調經論 陰陽別論 平人氣象論 大奇論 脈解篇

   厥論 示從容論 生氣通天論 陰陽應象大論 脈要精微論 玉機真臟論 經脈

  別論 太陰陽明篇 陽明脈解篇 逆調論 舉痛論 痹論 刺禁論 水熱穴論 氣

  交變大論 至真要大論 五常政大論 六元正紀大論

  靈樞經五亂篇 經脈篇 熱病篇 脹論 五閱三使篇 本臟篇

  張機金匱要略喘病證治

  華佗中藏經脈證定生死

  王叔和脈訣喘脈

  嚴用和濟生方總論

  劉完素六書喘因

  李杲十書喘論

  朱震亨心法喘病證治 哮病治法

  戴思恭證治要訣哮喘證治

  樓英醫學綱目哮喘證治

  王綸明醫雜著喘脹證治

  李梴醫學入門辯喘 治法 傷寒喘促

  李中梓醫宗必讀喘病證治

  趙獻可醫貫喘論

  張介賓景岳全書論證 論治 哮證治

  陳士鐸石室祕籙喘病治法

藝術典第三百三卷

醫部彙考二百八十三

哮喘門一

《黃帝素問》

《臟氣法時論》

肺病者,喘欬逆氣,肩背痛,汗出。腎病者,腹大脛腫,喘 欬,身重。

肺主周身之氣,腎為生氣之原也。

《調經論》

氣有餘,則喘欬上氣。

肺主氣而司呼吸,故有餘則喘欬上逆。

《陰陽別論》

陰爭於內,陽擾於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則熏肺, 使人喘鳴。

魄汗,肺之汗也。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皮毛汗出,而精血仍藏於陰。如魄汗未藏,是奪汗而傷其精血矣。肺臟之陰液外洩,則四臟之陰並逆而起,上熏於肺,使人喘急喉鳴。

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其傳為「風 消。」其傳為息賁者。死不治。

「二陽」,陽明胃也。病本於精血兩虛,風熱交熾,津液愈竭,火鑠金而傳為喘急息肩,死不治也。

《平人氣象論》

頸脈動,喘疾,《欬》曰「水。」

此視而知其病也。

《大奇論》

肺之雍喘而兩胠滿。

肺主呼吸,故喘而胠滿。

《脈解篇》

陽明所謂上喘而為水者,陰氣下而復上,上則邪客 於臟腑間,故為水也。

「陰氣下而復上」者,謂冬至一陽初生,陰氣下降,至五月而陰氣復上也。陰氣下歸於水臟,至陰氣從上而漸盛,則水邪隨氣而升上,客於臟腑之間,故喘而為水也。

《少陰》所謂嘔欬上氣喘者,陰氣在下,陽氣在上,諸陽 氣浮,無所依從,故嘔欬上氣喘也。

少陰寒水在下。君火之氣在上。上下水火不交。則諸陽之氣上浮。而無所依從矣。是以陽熱上逆。而為嘔欬氣喘之病。

《厥論》

陽明厥逆,喘欬身熱,善驚衄,嘔血。

陽明氣厥則喘,上逆則欬也。

《示從容論》

喘欬者,是水氣并陽明也。

「喘欬」者,是下焦之水氣。并於陽明之經也。

《生氣通天論》

因於暑汗,煩則喘喝,靜則多言,體若燔炭,汗出而散。

邪熱甚則迫及所生,心主脈,故心煩。肺乃心之蓋,故煩則喘喝也。如不煩而靜,此邪仍在氣分而氣傷神氣虛,故多言。天之陽邪,傷人陽氣,兩陽相搏,故體若燔炙。陽熱之邪,得吾身之陰液而解,故汗出乃散也。

味過於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