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8 (1700-1725).djvu/10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三百三十三卷目錄

 醫部彙考三百十三

  噎膈反胃門二

  張介賓景岳全書關格論 論治 噎膈論證 論治 反胃論證 論治

  陳士鐸石室祕錄噎膈反胃治法

  方大半夏湯 小半夏湯 大黃甘草湯 茯苓澤瀉湯 五噎圓 又方 竹皮湯 乾

  薑湯 通氣湯 羚羊角湯 反食方 又方 又方 又方 又方 又方 華佗方 柏

  子仁湯 人參散 既濟丸 檳榔益氣湯 導氣清利湯 加味麻仁丸 皂角散 香砂

  寬中湯 補氣運脾湯 滋血潤腸湯 人參利膈丸 滋陰清膈飲 丁沉透膈湯 五膈

  寬中散 穀神嘉禾散 秦川剪紅丸 芫花丸 厚朴丸 三一承氣湯 四生丸 對金

  飲子 昆布丸 竹皮散 吳茱萸丸 滋血潤腸湯 人參利膈丸 進退黃連湯 滋液

  救焚湯 崔氏八味丸 回陽反本湯 大補元煎 左歸飲 右歸飲 左歸丸 右歸丸

   五福飲 一陰煎 三陰煎 大營煎 金水六君煎 六安煎 芍藥枳朮丸 神香散

   四味回陽飲 六味回陽飲 溫胃飲 五君子煎 黃芽丸 聖朮煎 豕膏

  單方

  鍼灸

  導引

  醫案

藝術典第三百三十三卷

醫部彙考三百十三

噎膈反胃門二

《景岳全書》
臣張介賓著

《關格論》

關格一證,在《內經》本言脈體,以明陰陽離絕之危證 也。如《六節臟象論》、始終篇、《禁服篇》及《脈度經脈》等篇, 言之再四,其重可知。自秦越人《三難》曰:「上魚為溢,為 外關內格。入尺為覆,為內關外格。」此以尺寸言關格, 已失本經之意矣。又仲景曰:「在尺為關,在寸為格,關 則不得小便,格則吐逆。」故後世自叔和、東垣以來,無 不以此相傳,而竟置關格一證於烏有矣。再至丹溪, 則曰:「此證多死,寒在上,熱在下,脈兩寸俱盛四倍以 上,法當吐,以提其氣之橫格,不必在出痰也。」愚謂兩 寸俱盛四倍,又安得為寒在上耶?且脈大如此,則浮 豁無根,其虛可知,又堪吐乎?謬而又謬,莫此甚矣。夫 《內經》云:「人迎四倍,寸口四倍」,既非尺寸之謂,而曰吐 逆者,特膈食一證耳;曰不得小便者,特癃閉一證耳。 二證自有本條,其與《關格》何涉?數子且然,況其他乎? 又安望治此者之無謬哉。

關格證在《內經》本以人迎察六腑之陽,寸口察五臟 之陰。人迎盛至四倍已上,此陽明經孤陽獨見,水不 濟火也,故曰「格陽。」格陽者,陰格於陽也。氣口盛至四 倍巳上,此太陰經元陰無主,氣不歸精也,故曰「關陰。」 關陰者,陽關於陰也。若人迎寸口俱盛至四倍以上, 且大且數,此其陽氣不藏,故陰中無陽;陰氣不升,故 陽中無陰,陰陽相離,故名「關格」也。凡見此者,總由酒 色傷腎,情慾傷精,以致陽不守舍,故脈浮氣露,亢極 如此。此則真陰敗竭,元海無根,是誠亢龍有悔之象, 最危之候也。

《內經》以人迎、寸口並診關格,今後世診法,則但取寸 口,而不察人迎,似於法有未盡。然寸口為脈之大會, 而脈見於彼,未有不見於此者,所以但察氣口,則人 迎之脈亦可概見。故凡見寸口弦大至極,甚至四倍 已上,且大且數者,便是關格之脈,不得誤認為火證。 余嘗診此數人,察其脈,則如弦如革,洪大異常,故云 「四倍。」察其證,則脈動身亦動,凡乳下之虛里,臍旁之 動氣,無不舂舂然振振然與脈俱應者。察其形氣,則 上有微喘,而動作則喘甚,肢體無力,而寤寐多慌張。 謂其為虛損,則本無欬嗽失血等證;謂其為痰火,則 又無實邪發熱等證。此《關格》之所以異也。然惟富貴 之人,及形體豐肥者,多有此證。求其所因,則無非躭 嗜少艾,中年酒色所致,是雖與勞損證若有不同,而 實即勞損之別名也,此老成之人所以當知慎也。 《本經》脈度篇所云:「陰氣太盛,則陽氣不能榮也,故曰 關;陽氣太盛,則陰氣弗能榮也,故曰『格』」;陰陽俱盛,不 能相榮,故曰關格。關格者,不得盡期而死,此舉脈證 而兼言之也。若以脈言,則如前之四倍者是也;若以 證言,則又有陰陽俱盛者,以陽病極於陽分,而陰病 極於陰分也。凡陽盛於陽者,若乎當瀉,而陰分見陰, 有不可瀉;陰極於陰者,若乎當補,而陽分見陽,又不 可補。若此者,陽自陽而陽中無陰,陰自陰而陰中無 陽,上下否隔,兩顧弗能,補之不可,瀉之又不可,是亦 關格之證也。有死而已。此與真寒假熱。真熱假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