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8 (1700-1725).djvu/1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鍼灸

《甲乙經》曰:「胸滿,嘔無所出,口苦舌乾,飲食不下,膽俞 主之。」

胸脅榰滿。痹痛骨疼。飲食不下。嘔千金作欬逆氣上煩心, 紫宮主之。

胸脅榰滿,鬲塞,飲食不下,嘔吐,食復出,中庭主之。 胸中榰滿,痛引膺,不得息,悶亂煩滿,不得飲食,《靈墟》 主之。

胸脅榰滿,鬲逆不通,呼吸少氣,喘息不得舉臂,《步郎》 主之。

傷憂悁思氣積,中脘主之。

食飲不化,入腹還出,下脘主之。

食飲不下。腹中雷鳴。大腸不節。小便赤黃。陽綱主之。 《千金方》曰:「豐隆。主不能食。」

維道,主三焦有水氣,不能食。

《胃腧》,「主嘔吐,筋攣,食不下,不能食。」

大腸腧,《周榮》主食不下,喜飲。

陽綱、期門、少商、勞宮,主飲食不下。

章門,主「食飲不化,入腹還出,熱中不嗜食,苦吞而聞 食臭,傷飽,身黃酸疼,羸瘦。」

中庭、中府,主膈寒,食不下,嘔吐還出。

中極,主饑不能食。

凡飲食不化,入腹還出,先取下脘,後取三里瀉之。 《胃反》灸兩乳下各一寸,以瘥為度;又灸臍上一寸,二 十壯。又灸內踝下三指,稍斜向前,有穴三壯。

《東垣十書》曰:「吐食不化,取上脘、中脘、下脘。」

「今日食。明日吐。」取心俞膈俞。俱沿皮寸半。又灸膻中 七壯。又取巨闕胃脘寸半。各灸五十壯。

翻胃:取商丘、通谷、巨闕、然谷、隱白、陽陵泉、內庭、膈關。 《醫學綱目》曰:「翻胃,取勞宮一分,灸中脘瀉之;又取心 俞一分,沿皮向外一寸半補之。」

翻胃吐食,「灸中魁,在中指第三節,瀉之;又取中脘寸 半,腕骨一分,瀉之,灸。」

五噎吞酸,多唾,嘔吐不止:取天突五分,留三呼,得氣 即瀉三吸。又取通關,在中脘兩旁各五分,鍼入八分, 左撚能進飲食,右撚能和脾胃。許氏云:「此穴一鍼四 效。」凡下鍼後良久,覺脾磨食,運鍼動,為一效;次鍼破 病根,腹中作聲,為二效;次覺流入膀胱,為三效;又次 覺氣流腰後骨空間,為四效。

噎塞膈氣。取「通谷。」

五噎分灸法:「氣噎亶中憂噎心俞食噎乳根勞噎鬲 俞思噎天府。」

又法:「取勞宮、中魁、中脘、三里、太陰、支溝、上脘。不已,再 取亶中、太白、下脘、右關、脾俞、胃俞。」

《景岳全書》曰:「噎膈,灸膏肓百壯,以多為佳。又灸膻中、 中脘、膈俞各七壯。」

又法:「灸心俞、天府、乳根各七壯,三里三七壯。」

翻胃,灸上脘、中脘、下脘各二七壯,《天樞》三七壯。

導引

《保生祕要》曰:「膈噎證有數種,有氣虛惱怒而鬱,有血 虛倚靠勞傷,有食凝滯而成,有脾瀉受虧,敗壞元氣。 有因痰火積滯,有感七情六慾,醉飽房勞,脾胃受制, 陰陽不交,所以有膈證也。導引行功,宜帶饑,以雙手 懸梁,將身下墜,微納氣數口,使氣沖膈盈滿,兩足踏 步,二九一度之數,鬱膈氣逆,胃口虛弱,不藥而愈。 運」功此證。始行調息。而坐按週天計。籌咽神水一斤。 意墜丹田。次守艮背運《胸》,或梭或散,坐臥可行,有 動有靜,百日功成。

又法「胸前推開至臍,再升湧泉水洗之。」

念背,想腎水通背,洗出心頭推開,下大腸九曲,去 上膈熱,下膈寒,口乾燥。《導引法》:心頭推開,又想腎水 升至背,流出心頭,洗之,不嘻而吸之。或念背,舌托上 齶,而津液自生。

上膈冷下膈熱《導引法》「推開心頭至臍,少頃,於臍下 想一條水,下膀胱,上尾閭,直至頂門,滴下心頭歸臍, 旋轉洗之。」

醫案

《史記·倉公傳》曰:齊王中子諸嬰兒小子病,召臣意診, 切其脈,告曰:「氣鬲病,病使人煩懣,食不下,時嘔沫。病 得之少憂,數忔食飲。」臣意即為之作下氣湯以飲之, 一日氣下,二日能食,三日即病愈。所以知小子之病 者,診其脈,心氣也,濁躁而經也,此絡陽病也。脈法曰: 「脈來數,病去難而不一者,病主在心。」周身熱,脈盛者 為重陽,重陽者逿心主,故「煩懣食不下,則絡脈有過, 絡脈有過則血上出,血上出者死。」此悲心所生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