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8 (1700-1725).djvu/1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決死生。

《食氣》曰:「濁氣。入胃」之食氣,歸於心,子令母實也。心通脈,故淫精於脈,入胃之穀氣,先淫氣於脈,百脈之經氣,總歸於大經,經氣歸肺,百脈皆朝會於肺也。肺合皮毛,故輸精焉。毛脈合精者,血氣相合也。腑為陽,故先受氣。腑精神明者,六腑之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也。五臟六腑,受氣於穀,淫精於脈,變見於氣口,以決其死生。

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 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於四時, 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

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肺應天而主氣,故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也。氣化則水行,故四布於皮毛,通灌於五臟之經脈,而合於四時五行陰陽之揆度,以為經脈之經常也。

《臟氣法時論》

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脾苦 濕,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腎苦 燥,急食辛以潤之。

此論五臟之本氣,而合於四時五行五味也。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心欲耎,急食鹹以耎之。脾欲 緩,急食甘以緩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腎欲堅,急 食苦以堅之。

此論五臟之病,宜於藥食者,五味各有所宜也。

《宣明五氣篇》

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鹹走血,血病無多食鹹,苦走 骨,骨病無多食苦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酸走筋,筋 病無多食酸。是謂「五禁,無令多食。」

五味所以養五臟之氣者也。病則氣虛,故無令多食。蓋少則補。多則反損其氣。

《太陰陽明篇》

飲食不節,起居不時者,陰受之。陰受之則入五臟。

飲食勞倦則傷脾,故陰受之,入五臟,從其類也。

《痹論》

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居處失宜,則邪中其俞,又不能調其飲食,邪即循俞而入舍於腑矣。

《病能論》

食入於陰,長氣於陽。

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濁氣歸心,淫精於脈;毛脈合精,行氣於腑。此食入於陰,而長氣於陽也。

《刺志論》

穀盛氣盛,穀虛氣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穀入多而 氣少,此謂反也。穀不入而氣多,此謂反也。穀入多而 氣少者,得之有所脫血,濕居下也;穀入少而氣多者, 邪在胃及與肺也。

「常」,謂穀之多少,與氣之盛衰相應。反,謂穀入多而氣少,穀不入而氣多,為邪病之所致也。

《脈解篇》

少陰所謂「惡聞食臭」者,胃無氣。故惡聞食臭也。

秋深之時,陽盡而陰盛,故胃無氣,惡聞食臭也。

《刺法論》

欲令脾實,氣無滯,飽無久坐,食無太酸,無食一切生 物,宜甘宜淡。

《氣交變大論》

歲木太過,風氣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飱泄食減。

此脾土之病。

歲土太過,雨濕流行,腎水受邪,民病食減。

土虛而不能主化也。

歲火之復,民病鶩溏腹滿,食飲不下。

水寒太甚。而濕土復之,故為此諸病。

《歲土》之復,民病食少失味。

此水勝之病。蓋「土弱木亢,金乃復,而子亦隨之也。」

《五常政大論》

太陽司天,濕氣變物,水飲內稸,中滿不食。

凡此皆水濕之為病也。

厥陰司天,風氣下臨,脾氣上從,食減口爽。

土受木化,則受其勝制而脾病也。

太陰司天,濕氣下臨,腎氣上從,少腹痛,時害於食。

少腹痛者,腎病也。時害於食者,水上乘土也。

《至真要大論》

歲厥陰在泉。風淫所勝。民病飲食不下。鬲咽不通。食 則嘔。腹脹善噫。得後與氣。則怏然如衰。

凡此皆木淫而土病也。

厥陰司天。風淫所勝。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 鬲咽不通。飲食不下。舌本強。食則嘔。

凡此皆脾經之病,蓋風木淫勝故也。

少陰之勝,心下熱,善饑。

「外淫之火」,交於內也。

太陽之勝,腹滿食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