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8 (1700-1725).djvu/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然真陰所居,惟腎為主。蓋腎為精血之海,而人之生 氣,即同天地之陽氣,無非自下而上,所以腎為五臟 之本。故腎水虧則肝失所滋而血燥生,腎水虧則水 不歸源而脾痰起,腎水虧則心腎不交而神色敗,腎 水虧則盜傷肺氣而喘嗽頻,腎水虧則孤陽無主而 虛火熾。凡勞傷等證,使非傷入根本,何以危篤至此? 故凡病甚於上者,必其竭甚於下也。余故曰:「虛邪之 至,害必歸陰;五臟之傷,窮必及腎。」窮而至此,吾末如 之何也矣。所貴乎君子知其微而已。

凡損傷元氣者,本皆虛證。而古方以虛損勞瘵各分 門類,則病若有異,亦所宜辨。蓋虛損之謂,或有發見 於一證,或有困憊於暫時,凡在經在臟,但傷元氣,則 無非虛損病也。至若勞瘵之有不同者,或以骨蒸,或 以乾嗽,甚至吐血吐痰,營衛俱敗,尫羸日甚,此其積 漸,有日本末俱竭而然。但虛損之虛,有在陰分,有在 陽分,然病在未深,多宜溫補。若勞瘵之虛,深在陰中 之陰分,多有不宜溫補者。然凡治虛證,宜溫補者,病 多易治;不宜溫補者,病多難治。此虛勞若乎有異,而 不知勞瘵之損,即損之深而虛之甚者耳。凡虛損不 愈,則日甚成勞矣,有不可不慎也。

虛損。兩顴紅赤或脣紅者,陰虛於下,逼陽於上也。仲 景曰:「其面戴陽」者,下虛故也。虛而多渴者,腎水不足, 引水自救也;喑啞聲不出者,由腎氣之竭。蓋聲出於 喉,而根於腎。《經》曰:「內奪而厥,則為瘖俳。」此腎虛也。虛 而喘急者,陰虛肺格,氣無所歸也;喉乾咽痛者,真水 下虧,虛火上浮也;不眠恍惚者,血不養心,神不能藏 也;時多煩躁者,陽中無陰,柔不濟剛也;易生嗔怒,或 筋急痠痛者,水虧木燥,肝失所資也;飲食不甘,肌肉 漸削者,脾元失守,化機日敗也;心下跳動,怔忡不寧 者,氣不歸精也。《經》曰:「胃之大絡,名曰虛里」,出於左乳 下,其動應衣,宗氣泄也;盜汗不止者,有火則陰不能 守,無火則陽不能固也。虛而多痰,或如清水,或多白 沬者,此水泛為痰,脾虛不能制水也;骨痛如折者,腎 主骨,真陰敗竭也;腰脅痛者,肝腎虛也;膝以下冷者, 命門衰絕,火不歸源也;小水黃澀淋瀝者,真陰虧竭, 氣不化水也;足心如烙者,虛火爍陰,湧泉涸竭也。 凡陽虛之人,因氣虛也。陽氣既虛,即不能嚏。仲景曰: 「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故凡以陽虛之證而忽見嚏 者。便有回生之兆。

《論脈》

虛損之脈,凡甚急,甚數,甚細,甚弱,甚澀、甚滑,甚短,甚 長,甚浮,甚沉,甚弦、甚緊、甚洪,甚實者,皆勞傷之脈。然 無論浮沉大小,但漸緩則漸有生意。若弦甚者病必 甚,數甚者病必危。若以弦細而再加緊數,則百無一 生矣。

《要略》曰:「脈芤者為血虛,沉遲而小者為脫氣,大而無 力為陽虛,數而無力為陰虛,脈大而芤者為脫血。平 人脈大為勞,虛極亦為勞,脈微細者盜汗,寸弱而軟 為上虛,尺弱軟澀為下虛,尺軟滑疾為血虛,兩關沉 細為胃虛。」

《脈經》曰:「脈來軟者為虛,緩者為虛,微弱者為虛,弦者 為中虛,細而微小者,氣血俱虛。」

《辨爪》

凡勞損之病,本屬陰虛,陰虛必血少,而指爪為精血 之餘,故凡於診候之際,但見其指爪乾黃,覺有枯槁 之色,則其髮膚營氣,具在吾目中矣。此於脈色之外, 便可知其有虛損之候,而損之微甚,亦可因之以辨 也。

《論治》

病之虛損,變態不同,因有五勞七傷證,有營衛臟腑。 總之人賴以生者,惟此精氣;而病為虛損者,亦惟此 精氣。氣虛者,即陽虛也;精虛者,即陰虛也。凡病有火 盛水虧,而見營衛燥,津液枯者,即陰虛之證也。有水 盛火虧,而見臟腑寒,脾腎敗者,即陽虛之證也。此惟 陰陽偏困,所以致然。凡治此者,但當培其不足,不可 「伐其有餘。」夫既緣虛損,而再去所餘,則兩敗俱傷矣, 豈不殆哉!惟是陰陽之辨,猶有不易,謂其陰陽之中, 復有陰陽,其有似陽非陽,似陰非陰者,使非確有真 見,最易惑人,此不可不詳察也。且復有陰陽俱虛者, 則陽為有生之本,而所重者,又單在陽氣耳。知乎此, 則虛損之治,如指諸掌矣。

陽虛者多寒,非謂外來之寒,但陽氣不足,則寒生於 中也。若待既寒,則陽已敗矣。而不知病見虛弱,而別 無熱證者,便是陽虛之候,即當溫補元氣,使陽氣漸 回,則真元自復矣。蓋陽虛之候,多得之憂愁思慮以 傷神,或勞役不節以傷力,或色慾過度而氣隨精去, 或素禀元陽不足而寒冷致傷等病,皆陽氣受損之 「所由也。欲補陽氣,惟辛甘溫燥之劑為宜,萬勿兼清 涼寒滑之品,以殘此發生之氣」,如生地、芍藥、天麥門 冬、沙參之屬,皆非所宜,而石觓、元參、知蘗、芩、連、龜膠 之類,則「又切不可用。若氣血俱虛者,宜大補元煎,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