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8 (1700-1725).djvu/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八珍湯,或十全大補湯。五臟俱虛宜平補者,五福飲。 命門陰分不足者,左歸飲、左歸丸。命」門陽分不足者, 右歸飲、右歸丸。氣分虛寒者,六氣煎。脾腎陰分虛寒, 諸變不一者,理陰煎。三焦陽氣大虛者,六味回陽飲。 氣虛脾寒者,一炁丹。胃氣虛寒者,溫胃飲、理中湯。血 虛寒滯者,五物煎。

陰虛者多熱,以水不濟火,而陰虛生熱也。此病多得 於酒色嗜慾,或憤怒邪思,流蕩狂勞,以動五臟之火, 而先天元陰不足者,尤多此病。凡患虛損而多熱多 燥,不宜熱食者,便是陰虛之候。欲滋其陰,惟宜甘涼 醇靜之物。丹陰中有火者,大忌辛溫,如乾薑、桂、附、破 故紙、白朮、蒼朮、半夏之屬,皆不可輕用,即如人參、黃 芪、枸杞、當歸、杜仲之類,是皆陰中有陽,亦當酌宜而 用之。蓋恐陽旺則陰愈消,熱增則水益涸耳。然陰虛 者,因其水虧,而水虧者,又忌寒涼。蓋苦劣之流,斷非 資補之物。其有火盛之甚,不得不從清涼者,亦當兼 壯水之劑,相機閒用,而可止即止,以防其敗,斯得滋 補之大法。

「虛損夜熱,或午後發熱,或喜冷便實者,此皆陰虛生 熱,水不制火也,宜加減一陰煎。若火在心腎,而驚悸 失志者,宜二陰煎。若外熱不已,而內不甚熱,但宜補 陰,不可清火,宜一陰煎,或六味地黃湯。有元氣不足 而虛熱不已者,必用大補元煎,庶乎久之自愈。」 虛損欬嗽,雖五臟皆有所病,然專主則在肺腎,蓋肺 為金臟,金之所畏者,火也。金之化邪者,燥也,燥則必 癢,癢則必嗽。正以腎水不能制火,所以尅金;陰精不 能化氣,所以病燥,故為欬嗽、喘促、咽痛、喉瘡、聲啞等 證。凡治此者,只宜甘涼至靜之劑,滋養金水,使肺腎 相生,不受火制,則真陰漸復,而嗽可漸愈。火盛者,宜 四陰煎加減主之。火微者,宜一陰煎六味地黃湯。或 左歸飲。兼受風寒而嗽者。宜金水六君煎、貝母丸。治 嗽最佳。

虛損吐血者,傷其陰也。故或吐或衄,所不能免,但當 察其有火無火,及火之微與甚而治之。凡火之盛者, 以火載血上,而脈證之間,自有熱證可辨,急則治標, 此不得不暫用芩、連、梔、蘗、竹葉、童便之屬,或單以抽 薪飲、徙薪飲之類主之。若陰虛而兼微火者,宜保陰 煎,或清化飲,或加減一陰煎主之。血止即當養血,不 宜過用寒涼也。若無實火而全屬傷陰,則陰虛水虧, 血由傷動,而為吐為衄者,此宜甘純養陰之品,以靜 制動,以和治傷,使陰氣安靜得養,則血自歸經,宜一 陰煎、六味地黃湯,或小營煎之類主之。若陰虛連肺 而兼嗽兼血者,宜四陰煎加減主之。若因勞役,別無 火證,心脾腎三陰受傷而動血者,宜「五陰煎、五福飲、 六味地黃丸之類主之。若陰虛於下,格陽於上,六脈 無根,而大吐大衄者,此火不歸源,真陽失守而然,宜 右歸飲加減主之,或八味地黃湯亦可。」此惟思慮勞 倦過傷者,多有此證。若因勞倦而素易嘔瀉,多有脾 不攝血而為吐血下血者,宜六味回陽飲,大加白朮 主之,萬不可用涼藥。「若大吐大衄,而六脈細脫,手足 厥冷,危在頃刻,而血猶不止者,速宜用鎮陰煎,其血 自止。若血脫至甚,氣亦隨之,因至厥逆昏憒者,速當 益氣以固生機,宜六味回陽飲,或四味回陽飲主之。 若再用寒涼即死。」總之,失血吐血,必其陰分大傷,使 非加意元氣,培養真陰,而或專用寒涼,則其陰氣愈 損,血雖得止。而病必日敗矣。

虛損傷陰本,由於五臟。雖五臟各有所主,然五臟證 治,有可分者,有不可分者。如「諸氣之損,其治在肺;神 明之損,其治在心;飲食肌肉之損,其治在脾;諸血筋 膜之損,其治在肝;精髓之損,其治在腎,此其可分者」 也。然氣主於肺,而化於精,神主於心,而化於氣;肌肉 主於脾,而土生於火,諸血藏於肝,而血化於脾胃;精 髓主於腎,而受之於五臟,此其不可分者也。及乎既 甚,則標本相傳,連及臟腑,此又方之不可執言也。故 凡補虛之法,但當明其陰陽升降,寒熱溫涼之性,精 中有氣,氣中有精之因。且凡上焦陽氣不足者,必下 陷於腎也,當取之至陰之下;下焦真陰不足者,多飛 越於上也,可不引之歸源乎?所以治必求本方為盡 善。然余用補之法。則悉在新方《八略》八陣中。惟細察 之。可得其概。其有諸證未備者。如遺精夢泄。聲啞盜 汗。及婦人血枯經斷等證。但於各門求之。則無不俱 有照應。

《辨似損非損》

凡似損非損之證,惟外感寒邪者乃有之。蓋以外邪 初感,不為解散,而誤作內傷,或用清涼,或用消導,以 致寒邪鬱伏,久留不散,而為寒熱往來,或為潮熱欬 嗽,其證則全似勞損。若用治損之法以治此證,則滋 陰等劑,愈以留邪,熱蒸既久,非損成損矣。余嘗治愈 數人,皆其證也。欲辨此者,但當詳察表裏,而審其致 「病之由。蓋虛損之證,必有所因,而外感之邪,其來則 驟。若或身有疼痛而微汗則熱退,無汗則復熱;或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