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8 (1700-1725).djvu/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單五味子膏。腎虛,小菟絲子丸、「元兔固本丸、三味安 腎丸、太極丸。」

不論陰陽損傷,皆因水火不濟。火降則血脈和暢,水 升則精神充滿。或心腎俱虛,或心脾俱虛,或心肝俱 虛,或肺腎俱虛,或五臟俱虛,但以調和心腎為主,兼 補脾胃,則飲食進而精神氣血自生。

調和心腎。虛中有熱者,古庵心腎丸。虛中有寒者,「《究 源》心腎丸。」不受峻補者,歸茸丸、瑞蓮丸、冷補丸。「兼補 脾胃二神,交濟丹、還少丹、天真丸、返本丸。」

虛者,下虛也,熱者,上熱也。又言:虛實者,正氣虛,邪氣 實也。心勞邪熱,則口舌生瘡,語澀肌瘦。肝勞邪熱,則 脅痛關格不通;脾勞邪熱,則氣急肌痹多汗;肺勞邪 熱,則氣喘面腫,口燥咽乾;腎勞邪熱,則尿赤陰瘡,耳 鳴溺閉,三白湯主之。心熱加黃連、木通、麥門冬、生地; 肝熱加黃芩、防風、當歸、龍膽草、赤芍;脾熱加山梔、石 斛、升麻;肺熱加知母、桑白皮、秦艽、葶藶;腎熱加元參 赤茯、車前子、生地。更參《積熱門》虛炎治法。

挾氣者,交感丹。古庵云:「心腎主血,心惡熱而腎惡燥, 則清熱潤燥之藥,是補心腎而瀉肺脾也。肺脾主氣, 肺惡寒而脾惡濕,則溫寒燥濕之藥,是補肺脾而瀉 心腎也。」《局方》概用辛香燥劑,以能健脾進食,然陰血 消而心腎損,以致虛極火炎,面紅發喘,痰多身熱如 火,跗腫溏泄,脈緊不食者死。噫!凡虛,皆陰血陰氣虛 也。若真陽虛。亦不可治。

經云:「形不足者,溫之以氣。溫存以養,使氣自充,非溫 藥峻補之謂也。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乃天地自然之 味,非膏梁之謂也。今人無病貪補而致病者有之;有 病貪補而不依證用藥,反增痰火者有之。非唯不足 卻疾延年,亦非養心養性之道。且少年慾火正熾,尤 宜戒補。中年以後,必資藥餌扶持者,亦須量體,寧從 緩治,不可責效目前,反致苛疾。大概腎虛者,「瓊玉膏、 還元秋石丸、延年益壽不老丹。耳目衰者,還元丹、四 聖不老丹、松柏實丸。腎虛無火者,何首烏丸、卻老烏 鬚健陽丹。腎虛有火者,八仙添壽丹。羸瘦者,大造丸、 紫河車丹。血疾者,女貞丹、柏葉煎、柏脂丸、秤金丹。」風 疾胃火者,松脂丸、松梅丸。風疾無火者,仙人飯。痰火 溺澀者,茯苓煎。氣弱者,單人參膏。血燥者,單天門冬 膏、地黃膏。脾虛者,白朮膏。脾腎俱虛者,加味蒼朮膏。 此皆養性延年之藥,亦必因病選用。

癆瘵

熱癆陽病,口乾,舌瘡,咽痛,涕唾稠粘,手足心煩疼,小 便黃赤,大便燥結。虛勞陰病,唾痰白色,胃逆嘔惡,飲 食難化,小便多,遺精白濁,大便溏泄。又有嗽痰,仰臥 不得者,必陰陽兼病也。多因十五六歲,或二十前後, 血氣未定之時,酒色虧損精血而成,全屬陰虛。間有 因外感久瘧、久嗽而成者,多屬陽虛。熱勞,咽瘡失音 者死。虛勞泄不止者死。

「不問陰病陽病日久,皆能傳變。」男子自腎傳心、肺、肝、 脾,女子自心傳肺、肝、脾、腎,五臟復傳六腑而死。亦有 始終只傳一經者,有專著心腎而不傳者,大要以脈 為證驗。

潮汗、欬嗽,或見血,或遺精、便濁,或泄瀉,輕者六證間 作,重者六證兼作。蓋火蒸於上,則為欬血、為潮熱;火 動於下,則為精濁、為泄瀉。若先見血止血為先,其餘 流傳變證雖多,亦必歸重於一經。假如現有精濁,又 加之脛酸、腰背拘急,知其邪在腎也;現有咯血、多汗, 加之驚惕、口舌生瘡,知其邪在心也;現有喘欬嗽血, 加之皮枯、鼻塞、聲沉,知其邪在肺也;現有夢遺,加之 脅痛、多怒、頸核,知其邪在肝也;現有泄瀉,加之腹痛、 痞塊、飲食無味、四肢倦怠,知其邪在脾也,當隨其邪 之所在調之。

勞熱,清骨散。內熱,保真湯。晡熱,黃芪𪔀甲湯。 勞血咯血,太平丸。嗽吐欬咯,保和湯。血去多,三黃補 血湯。血不止,十灰散。單花蕊石散。

勞嗽,乾欬,人參潤肺丸、「保和湯、太平丸、寧肺湯。」肺痿, 「知母茯苓湯。」肺癰,「枯梗湯、單白芨散。」

勞泄,「白朮膏、八珍湯、腎氣丸。」

「勞汗,黃芪散」,更當於各病本條參究。 勞者,倦也。氣血勞倦不運,則凝滯疏漏,邪氣得以相 乘。又飲食勞倦所傷,則上焦不行,下脘不通,熱熏胸 中而生內熱。凡頸上有核,腹中有塊,或當臍冰冷,或 無力言動,皆痰涎結聚,氣血凝滯之所致也。故以開 關起胃為先。蓋關脈閉則氣血乾枯,胃氣弱則藥無 由行。但陽虛不可偏用辛香丁附之類。陰虛不可偏 用苦寒知蘗之類。東垣有開關散、定胃散。今亦難用。 宜竊其意推之。

陽病開關清熱利便,宜「瀉白散。」加銀柴胡、秦艽、桔梗、 木通、澤瀉、當歸、芍藥、木香,以小便多為病去。

陰病開關行痰利氣,宜二陳湯加便製香附、貝母、牡 丹皮、當歸、山樝、蘇梗,及生地、木香少許,以氣清痰少 為病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