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8 (1700-1725).djvu/8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半,灸五十壯。或於分水、三里、行間、內庭、右關、氣海,各 灸二七壯。

《筩鍼》取水,先以鈹鍼鍼之,已刺而筩之,引鍼而納之, 入而復之,以盡其㽷,必堅來,來緩則煩悗,來急則安 靜,間日一刺之,㽷盡乃止筩鍼,鍼中有空竅如筩也。 浮腫於水分、中脘,各灸之,於內庭、行間、臨泣各瀉立 安。

《玉機微義》曰:「繆刺,謂不分其隊穴而刺之也。」故此水 熱穴論無刺水分穴大法。水溢於表,或腹脹,或四肢 雖腫,而氣稍實,脈浮洪者,宜行此。至病氣孤危,脈微 弱,而四肢水氣盛實者,今人往往繆剌之,禍不旋踵, 蓋不審經言脈滿絡溢,宜繆刺之理也。

《景岳全書》云:「脾俞治脹,隨年壯灸之。」

肝俞治脹,灸百壯。

三焦俞,治心腹脹滿,飲食減少,小便不利,羸瘦少氣。 水分治腹脹遶臍結痛,不能食,若是水病,尤宜灸之。 神闕主水腫鼓脹,腸鳴如水之聲,極效。

石門,主水腫。水行皮中,小便黃。

足三里,主「水腫腹脹。」

水溝,主一切水腫。

按:水腫證,惟得鍼水溝,若鍼餘穴,水盡則死,此《明堂》《銅人》所戒也。庸人多為人鍼水分,誤人多矣。若其他穴,或有因鍼得瘥者,特幸焉耳。大抵水腫禁鍼,不可為法。

導引

《保生祕要》云:「有大病之後,脾土過虛,傷於湯水,不能 運化,滯成水脹。或憂鬱過度,怒氣不伸,邪氣溢注,月 累積毒,致成膨脹;或飲食失節,中氣不足,清氣下浸, 濁氣上填,濕熱相攻,遂成氣脹。或勞力過傷,精虧氣 竭,水火失度,血不順行,而為血脹。宜導引坐定,擦手 足心極熱,用大指節仍擦摩迎、香二穴,以暢肺氣,靜 定閉息,存神半晌。次搓手心摩運臍輪,按四時,吐故 納新,從懸雍竅轉下至丹田,閉氣一回,撮谷道,緊尾 閭,提升泥丸,下絳宮,復氣海,週天一度,如此七七,身 心放下半香許。如久病難坐,用得力人扶背,慎勿早 睡,恐氣脈凝滯,神魂參錯,效難應期。手足可令人擦 摩。患輕者,一七能取大效,重則二七」,三七五七膨盡 消。屢屢取驗。妙入神也。

《運功》反瞳,守歸元,念四字訣,定後斡旋,推入大腸,曲 行,提回抱守能消膨脹。

《氣脹》加推散四肢。時吐濁吸清。飲食宜少降氣。安心。 而食自然愈也。

或病酒過用湯水而成,宜通其二,次摩臍輪、腎腧二 穴,吹噓其氣,或開腠理以洩,微汗,水脹自消。

血脹。加運血海效。

水脹,推下大腸九曲而瀉之,兩眼看臍,念如氣脹,推 散四肢去,呵而至臍。

醫案

《養疴漫筆》曰:「象山縣有村民患水腫者,以為鬼禍。訊 之卜者,卜者授之方,用田螺、大蒜、車前草,和研為膏, 作大餅覆臍上,水從便出,數日遂愈。」

《儒門事親》曰:「南鄉張子明之母極肥,偶得水腫,四肢 不舉。戴人令上涌汗而下泄之,去水三四。」初下藥 時,以草貯布囊,高支兩足而臥。其藥之行,自腰以上, 水覺下行;自足以上,水覺上行。水行之狀,如蛇走隧, 如線牽四肢,森然涼寒,會於臍下而出。不旬日間,病 大減,餘邪未盡。戴人更欲用藥,竟不能從其言。 戴人見一男子,目下腫如臥蠶狀。戴人曰:「目之下陰 也,水亦陰也,腎為水之主,其腫至於目下故也。此」由 房室交接之時。勞汗遇風。風入皮腠。得寒則閉。風不 能出。與水俱行。故病如是。不禁房則死。

李七老,病涌水證,面黃而喘,兩足皆腫,按之陷而復 起,行則濯濯有聲,常欲飲水,不能睡臥。戴人令上涌 去痰而汗之,次以舟車丸、濬川散下之,以益腎散復 下之,以分陰陽利水道之劑復下之,水盡皆瘥。 霍秀才之子十二歲,睪丸一旁腫如槌。戴人見之曰: 「此因驚恐得之。驚之為病,上行則為嘔血,下則傷腎 而為」水腫。以「琥珀通經散。」一瀉而消散。

張小一初病疥,爬搔而成腫,喘不能食。戴人斷為「風 水。」水得風而暴腫,故遍身皆腫。先令浴之,乘腠理開 發,就燠室中用酸苦之劑,加全蠍一枚吐之,節次用 藥末至三錢許,出痰約數升,汗隨湧出,腫去八九分。 隔一日臨臥,向一更來,又下「神祐丸」七十餘粒,三次 嚥之,至夜半動一行,又續下水煮桃紅丸六十丸,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