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8 (1700-1725).djvu/9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三百三十二卷目錄

 醫部彙考三百十二

  噎膈反胃門一

  黃帝素問陰陽別論 六節臟象論 血氣形志篇 通評虛實論 氣厥論 舉

  痛論 風論 大奇論 至真要大論 五常政大論 六元正紀大論

  靈樞經邪氣臟腑病形篇 本神篇 終始篇 脈度篇 禁服篇 上膈篇

  扁鵲難經關格

  張機金匱要略胃反證治

  華佗中藏經陰陽否格論

  王叔和脈訣脈法

  孫思邈千金方噎塞論 反胃

  嚴用和濟生方噎膈

  張從政儒門事親斥十膈五噎浪分支派疏

  李杲十書噎塞治法 膈咽不通四時換氣用藥法

  朱震亨心法關格 翻胃

  局方發揮治法辨惑

  戴思恭證治要訣噎膈證治 翻胃

  李梴醫學入門關格證治 膈噎證治 反胃證治

  李中梓醫宗必讀反胃噎塞 死證 脈候

  趙獻可醫貫噎膈論

  喻昌醫門法律關格論 進退黃連方論 律四條

藝術典第三百三十二卷

醫部彙考三百十二

噎膈反胃門一

《黃帝素問》

《陰陽別論》

一陽發病,少氣,善欬善泄,其傳為「心掣」,其傳為膈。

一陽,少陽也。少陽主初生之氣,病則生氣少矣。少陽相火生氣,氣少則火壯爍金,故欬。木火之邪傷土,故泄。心虛則掣痛,邪在胃脘,故膈塞不通。

三陽結,謂之膈。

三陽,太陽也。太陽之氣,生於膀胱,從內膈而出於胸脅,陽氣結則膈氣不通,飲食亦膈塞不下也。

《六節臟象論》

人迎一盛病在少陽,二盛病在太陽,三盛病在陽明, 四盛以上為「格陽。」

一盛病在少陽。少陽主春升之氣也。太陽主夏。陽明主秋。四盛以上乃陽太盛。故名曰「格陽。」

寸口一盛病在厥陰。二盛病在少陰。三盛病在太陰。 四盛以上為關陰。

四盛以上者,乃陰太盛,故名曰「關陰。」

「人迎與寸口俱盛,四倍以上為關格。」關格之脈羸,不 能極於天地之精氣,則死矣。

「俱四倍以上者,陰陽俱亢極」也。陰陽俱盛而不和,是不能及於天地陰陽精氣之承制,則死矣。

《血氣形志篇》

「形苦志苦,病生於咽嗌」,治之以甘藥。

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則陰陽氣血皆傷,故病生咽嗌。宜甘藥以調其脾胃。

《通評虛實論》

隔塞閉絕,上下不通,則暴憂之病也。

「中焦不通,則上下之氣閉塞」,此五鬱為病也。

《氣厥論》

肝移寒於心,狂膈中。

陽井於陽。故「狂。」肝邪上移於心。故為膈中。

《舉痛論》

恐則精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 不行矣。

恐傷腎,是以精氣退卻,而不能上升。膻中為氣海,上出於肺,以司呼吸,其原出於下焦,故精氣卻則上焦閉,其生升之氣,還歸於下,而下焦脹矣。上下氣不交通,故氣不行矣。

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

思則心神內存,正氣留中而不行,故「氣結」矣。

《風論》

胃風之狀,頸多汗,惡風,食飲不下,鬲塞不通,腹善滿, 失衣則䐜脹,食寒則泄胗,形瘦而腹大。

飲食不下,鬲塞不通,腹善滿者,胃受邪也。胃氣不足,則身以前皆寒。腹脹滿,故形寒則䐜脹。飲冷則泄者,胃氣虛傷也。腹者,胃之郛郭,故形瘦腹大。

《大奇論》

胃脈沉鼓濇,胃外鼓大,心脈小堅急,皆鬲偏枯。

《靈樞經》曰:「濇為少氣。」《傷寒論》曰:「濇則無血,大則為虛。」此血氣虛於內外,故成鬲偏枯。小則血氣皆少,堅急為寒。心氣虛,寒則血脈不行,筋骨無所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