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8 (1700-1725).djvu/9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養亦成鬲外之偏枯

《至真要大論》

厥陰司天。風淫所勝。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 鬲咽不通。飲食不下。舌本強。食則嘔。

歲厥陰在泉,風淫所勝,民病灑灑振寒,善伸數欠,心 痛支滿,兩脅裡急,飲食不下,鬲咽不通,食則嘔。 厥陰之勝,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甚則嘔吐,鬲咽 不通。

此皆風木淫勝,故脾為之病也。

太陰之復,濕變乃舉,體重中滿,食飲不化,陰氣上厥, 胸中不便。

此皆陰濕之為病也。

陽明之復,清氣大舉,甚則心痛否滿,腹脹而泄,嘔苦 欬噦煩心,病在鬲中。

心痛否滿,腹脹而泄,乘火土也。嘔苦者,木受金刑也,欬噦煩心,病在鬲中者,陽明之氣上逆也。

太陰在泉,主勝,則寒氣逆滿,食飲不下。

水淫而上乘於土。故逆滿。濕氣上逆。病及厥陰之經。故食飲不下。

少陽在泉,主勝,則熱反上行而客於心,心痛發熱,格 中而嘔,少陰同候。

「心痛發熱者。君相二火之客氣上行而自病也。」「格中而嘔者。太陰之客氣自病也。」

《五常政大論》

備化之紀其病否。

「否」者,脾病於中,而上下之氣不交也。

卑監之紀,是謂減化,其病留滿否塞,

脾氣傷也。

少陽司天,心痛,胃脘痛,厥逆,鬲不通,其主暴速。

心痛煩心者,心包絡所生病也。胃脘痛者,木尅土也。土位中央,中鬲不通,則上下厥逆也。風氣迅速,故主暴速。

太陽司天,水飲內稸,中滿不食。

水濕之為病也。

《六元正紀大論》

太陽司天之政,二之氣,民病氣鬱中滿。

陽氣鬱遏於內也。

木鬱之發,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鬲咽不通, 食飲不下。

木盛而土傷也。

太陰所至為積飲否隔。

此春病之常也。

太陰所至為中滿,霍亂吐下。

此秋病之常也。

《靈樞經》

《邪氣臟腑病形篇》

脾脈微急,為膈中食飲,入而還出,後沃沬。

脾有寒,不能運化飲食。故為膈中。脾不能遊溢津液。上歸於肺。四布於皮毛,故涎沫之從口出也。

《本神篇》

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

傷其心臟之神氣也。

《終始篇》

人迎四盛且大且數,名曰「溢陽。」溢陽為外格。脈口四 盛且大且數者,名曰「溢陰。」溢陰為內關,內關不通,死 不治。人迎與太陰脈口俱盛四倍以上,命曰「關格。」關 格者與之短期。

外格者,謂陽盛於外,而無陰氣之和。內關者,陰盛於內,而無陽氣之和。關格者,陰關於內,陽格於外也。是為關陰格陽之死候矣。

人迎與脈口俱盛三倍以上,命曰「陰陽俱溢。」如是者 不開,則血脈閉塞,氣無所行,流淫於中,五臟內傷。如 此者,因而炙之,則變易而為他病矣。

人迎與脈口俱盛,命曰「陰陽俱溢。」蓋陰盛於內,則陽盛於外,陽盛於左,則陰盛於右矣。若不以鍼開之,則血脈閉塞,氣無所行,流溢於中,則內傷五臟矣。

《脈度篇》

五臟不和,則七竅不通;六腑不和,則留為癰。故邪在 腑,則陽脈不和,陽脈不和則氣留之,氣留之則陽氣 盛矣。陽氣太盛則陰脈不利,陰脈不利則血留之,血 留之則陰氣盛矣。陰氣太盛,則陽氣不能榮也,故曰 「關。」陽氣太盛,則陰氣弗能榮也,故曰「格。」陰陽俱盛,不 能相榮,故曰「關格。」關格者,不得盡期而死也。

關,謂關陰於內,格,謂格陽於外。如是則陰陽俱盛,不得相榮,故曰:「關格者,不得盡期而死也。」

《禁服篇》

「人迎四倍者,且大且數,名曰溢陽。」溢陽為外格,死不 治。必審按其本,未察其寒熱,以驗其臟腑之病。

溢陽者,陽盛之氣溢於脈中,氣血之相合也。

寸口四倍者,名曰內關。內關者,且大且數,死不治。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