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8 (1700-1725).djvu/9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明戴思恭證治要訣》

《噎膈證治》

諸痞塞及噎膈,乃是痰為氣所激而上,氣又為痰所 隔而滯,痰與氣搏,不能流通,並宜用二陳湯加枳實、 縮砂仁各半錢,木香一錢,或五膈寬中散,應諸痞塞 脹滿,胸膈不利,或氣上逆,或腹疼痛,並宜木香流氣 飲,應膈上諸般冷氣,不問痞塞及疼痛,且與薑汁一 二盞,痰飲尤宜。

邪氣作痞,宜用疏劑。若氣不順,逆上為痞,此乃虛痞, 愈疏而痞愈作,宜於收補中微有疏通之意,不可十 分用香劑。古方載「瀉後痞膈用理中」,即此意也。 因七氣所傷,結滯成痰,痞塞滿悶,宜四七湯,或導痰 湯加木香半錢,或下來復丹。因冷氣滯停,中脘痞塞, 並可用撾脾湯加丁香,或丁沉透膈湯。因傷食痞塞, 見傷食證,氣虛上逆,遂成痞塞而疼者,六磨飲,吞黑 錫丹。

若痞塞,服諸藥不效,大便不甚通者,宜感應丸加巴 豆,或半硫丸、備急丸、木香檳榔丸通之。

諸五噎五膈,並宜五膈寬中散,不效,穀神嘉禾散,前 痞塞諸藥,皆可選用。噎膈甚而水漿不入,藥食皆不 下,食入口即吐者,當鎮墜之,宜鹽湯下靈砂丹,仍以 嘉禾散作末,乾點服。

翻胃

翻胃之病,所以重於「嘔吐者,嘔吐食入即吐,翻胃則 或一日半日,食復翻上,不化如故,腹中非不欲食不 肯留,胃氣不溫不能消食,食既不消,不為糟粕而入 大腸,必隨氣上逆,從口而出。故翻胃人胸膈多為冷 氣所痞,二陳湯加丁香十粒、枳殼半錢,或治中湯加 枳殼、砂仁各半錢,半夏一錢,入米與生薑同煎。 若胃」寒甚。服藥而翻者。宜附子粳米湯。加丁香十粒。 砂仁半錢。大便祕者。更加枳殼半錢。

若胸膈痞甚而翻,宜穀神嘉禾散,生附一錢,或丁沉 透膈湯、五膈寬中散加生附一錢。仍以來復丹升降 其陰陽,通其隧道,半硫丸亦可通之。隧道久不通,名 結腸翻胃,半硫丸尤宜。百藥無效,勢危篤者,宜桂香 清金散以墜之。一法用胡椒一味,酢浸之,曬乾復浸, 不計遍數,愈多愈好。碾米末酢糊為丸,淡酢湯下十 丸。加至三四十丸。

《李梴醫學入門》

《關格證治》

《經》云:「人迎脈大於氣口四倍,名曰格;氣口脈大於人 迎四倍,名曰關。關乃陽不下,以寒在胸中,塞而不入; 格乃陰不上,以熱在下焦,塞而不出,上下不通,三焦 撩亂,中氣不足,陰陽不能相榮,故既關且格。」

中虛者補中益氣湯加檳榔以升降之。中虛痰盛者。 六君子湯去朮加柏子仁及麝少許。虛甚吐利俱不 得者。既濟丸。

關格與噎稍異。胃中覺氣有礙,欲升不升,欲降不降, 欲食不食。宜二陳湯加木通。吐其橫格之氣。不必在 出痰也。

古云:關格死在旦夕,但治下焦可愈。《經》云:「少陽所至 為嘔,湧溢食不下。」言火逆上而為嘔吐,非膈上所生, 獨為關,非格也,大承氣湯下之。若但吐而不得小便 者,胃苓湯。有膏粱積熱,損傷北方真水者,滋腎丸主 之,忌用淡滲利水之藥。凡關格見頭汗者死。

《膈噎證治》

飲食不下,而大便不通,名膈噎。《疏》云:膈有拒格意,即 膈食反胃也。《玉機》云:噎塞,大便不通,通幽湯,故以膈 噎為題。《局方》以噎近咽,膈近胃,而遺下焦,又妄分十 膈五噎,皆非經旨。病因內傷憂鬱失志,及飲食淫慾, 而動脾胃肝腎之火,或因雜病誤服辛香燥藥,俱令 血液衰耗,胃脘枯槁,其槁在上焦賁門者,食不能下, 則胃脘當心而痛,須臾吐出乃止。賁門,即胃脘上口, 言水穀自此奔入於胃,而氣則傳之於肺也,其槁在 中焦。「幽門」者,食物可下,良久復出。幽門與中脘相近, 言其位幽僻,胃中水穀自此而入小腸也,其槁在下 焦。「闌門」者,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闌門,臍下欄,約水穀, 分入膀胱、大腸而為糞溺,是大小腸。膀胱,乃氣血津 液流通之道路也。

《經》曰:「三陽結謂之膈。小腸熱結則血脈燥,大腸熱結 則不能便,膀胱熱結則津液涸。」三陽熱結,脈必洪數 有力,前後閉塞,下既不通,必反而上行,所以噎食不 下。縱下復出,乃陽火上行而不下降也。

實火,黃連解毒湯加童便、薑汁,或益元散入薑汁,澄 白腳為小丸,時時服之,溫六丸尤妙。甚者,陶氏六一 承氣湯、人參利膈丸。

「虛火衝上,食不入者,枳桔二陳湯加厚朴、白朮,及木 香少許,或古茰連丸。渴者,錢氏白朮散。大便閉者,導 滯通幽湯,或參仁丸、麻子仁丸。」當噎未至於膈之時, 便宜服此防之。膏肓之疾,豈可怠忽。

間有身受寒氣,口傷冷物,以致脾胃火衰,膈上苦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