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0 (1700-1725).djvu/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涼膈散。口燥呻吟錯語,不得眠,五苓散、黃連解毒湯。 煩心者,涼膈散。少陽證,胸中煩而不嘔者,小柴胡去 半夏、人參,加䒷蔞實主之。

《成無己明理論》

《屬傷寒證》

傷寒懊憹,何以明之?懊者,懊惱之懊,憹者鬱悶之貌, 即心中懊懊,惱惱煩煩,憹憹,鬱鬱然不舒暢,憒憒然 無奈,比之煩悶而甚者懊憹也。由下後表中陽邪,乘 虛內陷,鬱而不發,結伏於胸心之間,故如是也。經曰: 表未解,醫反下之,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又 曰:「下之益煩,心中懊憹如饑。」即是陽氣內陷,為諸懊 憹也。其治之法,或吐或下,若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 眠,劇者必反覆顛倒,心中懊憹,與陽明病下之,其外 有熱,手足溫而不結胸,心中懊憹,饑不能食,但頭汗 出,二者為邪熱鬱於胸中,當須梔子豉湯吐之,以湧 其結熱也。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屎 者,與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必發黃。二 者為邪熱結於胃中,當須大承氣湯、茵陳湯攻之,以 滌其內熱也。識諸此者,吐下之不差,湯劑之適當,則 無不愈。若當汗反吐,療熱以溫,則變證百出,斑出黃 生者多矣。

梔子大黃湯仲景下同

治酒疸。心中懊憹。或熱痛者。

梔子十四枚, 大黃一兩, 枳實五枚, 豉一升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

梔子湯

治「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覆顛倒,心中懊憹。」

大梔子十四枚, 豉七合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取二升半,內豉,更煮三沸,去滓。每服一升,安者勿更服。若上氣嘔逆,加橘皮二兩,亦可加生薑二兩。

梔子厚朴湯

治「傷寒下後。心煩腹滿。坐臥不安者。」

大梔子七箇 枳實二錢 厚朴半兩,去皮,炙

右剉如麻豆大,以水一盞半煮,絞汁半盞,溫服。

涼膈散

一名連𧄍飲子。治「傷寒表不解,半入於裡,下證未全,煩心懊憹,不得眠,讝語狂妄等熱證。」

《連𧄍》一兩, 甘草一兩半, 山梔子、 薄荷葉、 大黃、 黃芩各半兩, 𥐚硝一分

右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蜜少許,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安神丸東垣

治心神煩亂怔忡,兀兀欲吐,胸中氣亂而熱,有似懊憹之狀,皆膈上血中伏火,蒸蒸然不安,宜用權衡法,以鎮陰火之浮越,以養上焦之元氣。《經》云:「熱淫所勝,治以甘寒,以苦瀉之。」 以黃連之苦寒,去心煩除濕熱為君,以甘草、生地黃之甘寒,瀉火補氣滋生陰血為臣,以當歸補血不足,以硃砂納浮游之火,而安神明也。

黃連一錢五分,酒洗 硃砂一錢,水飛 酒生地、 酒當歸身、 炙甘草各五分

右件除硃砂水飛外,搗四味為細末,同和勻,湯浸蒸餅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五丸,津唾嚥下,食後。

懈惰門

《黃帝素問》

《診要經終論》

夏刺春分,病不愈,令人懈惰。

三月四月,人氣在脾,脾病不愈,故令人懈惰。

《平人氣象論》

尺脈緩濇,謂之解㑊安臥。

緩為脾脈。濇主臟氣之不足,解㑊懈惰也。此脾臟之為病也。

《玉機真臟論》

冬脈太過,則令人解㑊,脊脈痛而少氣,不欲言。

腎為生氣之原,而主閉藏,太過則氣外泄,而根本反傷,故為懈惰少氣。生陽之氣不足,故脊中痛。心主言而發原於腎,根氣傷故不欲言也。

《氣厥論》

大腸移熱於胃。善食而瘦。又謂之《食亦》。

胃主受納水穀,大腸為傳導之官。大腸熱邪,反逆乘於胃,是以熱則消穀善食。陽明燥熱則榮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