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1 (1700-1725).djvu/1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力小於關尺者,此陰盛陽虛也。或胸膈滿悶,腹中脹 滿,身體拘急,手足逆冷,急宜溫之。

若立春已後至清明已前。宜溫中湯主之。清明已後。 芒種已前。宜陳皮湯主之。芒種已後至立秋已前。宜 《七物》理中丸主之。

病人脈沉細無力,雖三部脈力停等,亦是陰氣盛也, 更不須候寸脈短治之。或胸脅滿悶,身體拘急疼痛, 手足逆冷,速宜溫中藥和之。

若立春已後至清明已前,宜厚朴丸主之。清明已後 至芒種已前。宜白朮湯主之。芒種已後至立秋已前, 宜橘皮湯主之。

病人胸膈滿悶,時時嘔逆,肢節痛,兩脅下痛,腹中鳴, 此是停飲,宜二苓湯。

病人服前藥,胸膈不滿悶者,此上焦有陽也。或藥力 太過,上焦有熱,腹滿虛鳴,時時疼痛,此是被陽藥消 逐,得上焦陰氣并入下焦也。雖是下焦積寒冷,奈上 焦陽盛,更難用溫下焦藥也。當用灰包熨之。其法用 稻草灰或桑柴灰二三升許,入好酢拌和,乾濕得所, 銚內炒令灰熱,以帛包裹,置臍下熨之。須先炒灰包, 常更換令常熱,以腹不滿痛為度。初熨時,病人不受 者勿聽,但令亟熨之不住可也。如灰包熨後,得下利 三兩行,或小便二三升,或微似有汗,此是陰氣外出, 或下泄也,勿疑之。病輕者乃得愈,後出餘氣而解。病 人三部脈沉,寸脈小於關、尺,此為陰盛,當溫中藥以 消陰氣,宜厚朴丸。

神朮湯亦同。治陰躁而渴,不可悮用涼藥,若熱藥冷 服,內有伏陽則可。若脈已虛,按之全無力,或病人素 無食養者,只可溫服。

陰毒

「陰毒,本因腎氣虛,或因慾事,或食冷物後傷風,內既 伏陰,外又感寒,或先感外寒而後伏陰,內外皆陰,則 陽氣不守,遂發頭痛腰重腹痛,眼睛疼,身體倦怠而 不甚熱,四肢逆冷,額上及手背冷汗不止,或多煩渴, 精神恍惚,如有所失,或可起行,不甚覺重,診之則六 脈俱沉細而疾,尺部短小,寸口或無,六脈俱浮大,或」 沉取之,大而不甚疾者,非陰證也。若服涼藥過多,則 渴轉甚,躁轉急。有此證者,急服還陽退陰之藥即安, 惟補虛和氣而已。宜服正元散、退陰散、五勝散。陰證 不宜發汗,如氣盛脈大,身熱未瘥,用藥發汗無妨,陰 毒漸深,候積陰感於下,則微陽消於上,故其候四肢 沉重逆冷,腹痛轉甚,或咽喉不利,或心下脹滿結硬, 躁渴,虛汗不止,或時狂言,爪甲面色青黑,六脈沉細, 而一息七至以來。有此證者,速宜於氣海、關元二穴, 灸二三百壯,以手足溫煖為效。仍服金液丹、來甦丹、 五勝散、還陽散、退陰散。

陰毒沉困之候,與前後漸染之候皆同,而更加沉重, 六脈附骨取之方有,按之即無,一息八至已上,或不 可數,至此則藥餌難為功矣。但於臍下灼艾火如棗 大,三百壯以來,手足不和煖者,不可治也。倘復和煖, 以前硫黃及熱藥助之。若陰氣散,陽氣來,則漸減熱 藥而和治之,以取瘥也。

有人初得病,四肢逆冷,臍下築痛,身疼如被杖,蓋陰 證也。急服金液破陰、來復等丹,其脈遂沉而滑。沉者 陰也,滑者陽也,病雖陰證,而見陽脈,有可生之理,仲 景所謂陰病見陽脈者生。仍灸氣海、丹田百壯,手足 漸溫,陽回得汗而解。或問滑沉之脈,如何便有生理? 予曰:「仲景云:『翕奄沉,名曰滑』。」何謂也?沉為純陰,翕為 「正陽,陰陽和合,故名曰滑。古人論滑脈,雖曰往來前 卻流利,旋轉替替然與數相似,仲景三語而足也。此 三字極難曉。翕,合也,言張而復合也,故曰翕為正陽。 沉言忽降而下也,故曰沉為正陰。方翕而合,俄降而 沉,奄為忽忽間,仲景論滑脈,可謂諦當矣。其言皆有 法,故讀者難曉,宜細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