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1 (1700-1725).djvu/1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下利讝語者,內有燥屎也,仍宜下之。或嘔而發熱者 和之。或發熱惡寒如瘧,囊不縮,脈微浮微緩,胃之脈, 脾氣既全,不受賊邪,榮衛將復,水升火降,寒熱作而 大汗解矣。或下利腹脹身疼者,當先救表而後溫裏。 若下利清穀,大汗出而厥,四肢疼,小腹拘急,或乾嘔 吐沫,或氣衝心痛,發熱消渴,吐蛔,皆厥陰寒證也,宜 溫之。已上正文六言,乃萬病之祖,非得之《內經》,不能 六言包括無遺如此,凡言六經所見之證,即此三陽 三陰經證也,雜病亦然。

日數

經云:「一日足太陽膀胱之經,二日足陽明胃之經,三 日足少陽膽之經,四日足太陰脾之經,五日足少陰 腎之經,六日足厥陰肝之經。」又云:「傷寒不加異氣不 傳經者,七日足太陽病衰,手太陽受之,頭痛少愈;八 日足陽明病衰,手陽明受之,身熱少歇;九日足少陽 病衰,手少陽受之,耳聾微聞;十日足太陰病衰,手太 陰受之,腹減如故,則思飲食。十一日,足少陰病衰,手 少陰受之,渴止舌乾已而嚏。十二日,足厥陰病衰,手 厥陰受之,囊縱少腹微下,大氣乃止。病再傳六經,有 自安者。《活人》云:『一二日可發表而散,三四日宜和解 而痊,五六日不解便實,方可議下。此皆論其常耳』。」《解 惑論》云:病人有虛實,邪氣有遲速,豈可拘於日數?日 雖多尚有表證,而脈浮數,猶當發汗;日雖少已有裏 證,而脈沉細,即當下之,但隨證虛實與脈而汗下之。 陶節菴云:「但見太陽證,即用麻桂汗;太陽見少陰證, 即用四逆溫;少陰見陽明證,即用承氣下;陽明見真 寒證,直入陰經,即救真寒」,此最活法。有循次傳者。天 運主氣者,初氣厥陰「風木,二氣少陽相火,三氣少陰 君火,四氣太陰濕土,五氣陽明燥金,六氣太陽寒水。 人生順受其氣,病則逆其氣而傳變,自下而上,自外 而內。究其所以然者,陽主動而位外,陰主靜而位內。 人身膀胱氣血之會,自頭背至足,無所不主,故風寒 每先犯之。其次胃氣流行無息,自鼻腹至足,皆其所 主,故太陽行督而交任,必及於陽明也。又其次,少陽 清氣主行榮衛,脅肋身側,皆其所主,故胃邪必移於 膽部。此三陽皆身之外而動者,故為表。至於太陰,人 身五臟,脾為死陰,至靜不動,其所消食者,全賴胃氣 升降,故自少陽脅肋下肚腹,宜乎先入太陰也。其次, 腎主受水穀之精而至靜,惟子時濁氣一」動而已,故 自中腹移至臍腹,必及於腎也。又其次,肝惟主散血 藏血,而極其凝靜者,此天然之序,不可亂者如此。若 夫太陽自傳於太陰者,作渴溺澀,因誤滲也。太陽併 傳陽明者,當用麻黃,而反用葛根以引之也;太陽越 經傳少陽者,當用麻黃,而反用柴胡以引之也;太陽 傳少陰者,當用桂、麻而反下以陷之也。太陽傳太陰 者,當用桂枝而反下以入之也。此醫之誤,而亂其傳 之序也。又有太陽即傳厥陰,頭項痛甚,二經脈絡相 接,同督脈而上行也。有太陽傷風,以致陰血,自燥熱 畜膀胱,逆傳小腸與心,謂之「冤熱。」有風寒自背入者, 直中太陽;少陽自面入者,直中陽明。有首尾只在太 陽經,而不傳諸經者。有間傳一二經者。有不傳而罷 者。有不罷再傳者。有不自陽經直中陰經者。此邪無 定體。不可拘於日數也。《活人》云。六氣之邪。乘虛之經 得之。

標本

標者梢末,本者根本。以主言之,各經絡為標,各臟腑 為本。如太陽經為標,膀胱為本,餘倣此。以客邪言之, 先受病為本,次受病為標,標本相傳,治其急者,請詳 言之。太陽膀胱為本,故頭疼脊強;小腸為標,與心為 表裏,故發熱。冬月麻黃桂枝,餘月九味羌活湯;陽明 大腸為標,與肺為表裏,故微惡寒發熱,為經病,葛根 解肌湯。湯而有汗不解者,白虎湯,胃為本。目痛鼻乾, 潮汗閉澀,滿渴狂讝,為腑病,調胃承氣湯。少陽三焦, 相火為本,遊行一身,故微熱,膽為標。耳聾脅痛,寒熱, 嘔而口苦,緣三焦無形,膽無出入之路,故從中治。標 本俱小柴胡湯。太陰肺為標。咽乾身目黃,脾為本。腹 滿痛,謂之腑熱。咽乾腹滿,手足溫者,「桂枝加大黃湯, 或大柴胡湯。身目黃者,茵陳湯。胸滿者,瓜蔕散。如自 利不渴,或嘔吐者,屬臟病,理中湯丸。」少陰心為本,故 舌乾口燥,或遶臍硬痛,或心下硬痛,或下利純清水, 或讝語便閉,小承氣湯。腎為標,面寒如刀刮,脣青不 渴,吐利,胸腹絞痛,四肢厥逆,指甲黑,踡臥身如被杖, 古薑附湯。厥陰心胞絡為標,故舌卷厥逆,冷過肘膝, 吐沫嘔逆不渴,小腹絞痛者為寒,三味參萸湯、四順 湯。肝為本,主男子囊縮,女子陰挺乳縮,或手足乍冷 乍溫,大便實,消渴煩滿者為熱,大承氣湯。似瘧不嘔, 二便自調者,必自愈。不愈,脈遲有汗者,小建中湯;脈 濇無汗者,桂麻各半湯。其囊乳縮證、寒證亦有之,學 者於此而一悟焉,則病機到手矣。自非仲景《玉函內 祕》,其孰與於斯乎。此後汗、吐、下、溫、和解諸方,不甚詳 載,止言宜汗、宜吐、宜下、宜和,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