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1 (1700-1725).djvu/13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發黃者,易饑鼻乾腹痛,潮熱欬嗽,小柴胡加茵陳;如 噦加茯苓,甚者用大柴胡。兼之往來寒熱者,小柴胡 加山梔、茵陳。有內傷中寒發黃者,脾胃素虛,或傷冷 物,停滯不散,或嘔逆腹滿,或大便自利,理中湯加茵 陳、枳實、青皮。腹脹食不敢飽,欲作穀疸者,五苓散。有 陰證發黃者,四肢逆冷,脈沉,或陰盛發躁,四逆湯。有 結胸發黃者,心胸滿鞕,按之痛不可近,大陷胸湯。有 痞氣發黃者,心下滿鞕,按之不痛,半夏瀉心湯。已上 並加茵陳,則痞結消而黃自愈。大抵發黃與治濕相 似,輕則滲利和解,重則大下水利,黃自退矣。但寸口 無脈,鼻氣冷,為不治。形變煙熏黑色,搖頭直視,環口 黧黑,柔汗發黃,脾臟氣絕也。凡初發黃,先以口含水, 用瓜蔕末一字,搐入鼻中,吐出黃水,內服茵陳五苓 散,或酒蒸黃連丸,外用生薑同茵陳搗爛,遍身擦之。 諸發黃皆小便不利,惟瘀血發黃小便自利,且瘀血 與瘀熱外證,俱頭汗作渴,脈浮數,但熱結下焦,則熱 耗津液而小便不利;血結下焦,則熱但耗血而不耗 津液,故小便自利,治詳血門。

冒風

肺主皮毛通膀胱,最易感冒新欬嗽,惡風鼻塞聲重 噴。是也,柴胡半夏湯、參蘇飲。寒月,麻黃杏仁飲。重 者,頭痛身痛,寒熱咽乾音啞,柴胡桂枝湯、防「風沖和 湯。頭痛甚者,川芎茶調散。痰多者,金沸草散。挾熱,人 參敗毒散、升麻葛根湯。挾寒,十神湯。挾寒濕,消風百 解散。挾濕,神朮散。挾暑,香葛湯。時行,柴胡升麻湯。」 服食過厚,素有痰火,時常鼻塞流涕,聲重欬嗽,略被 外感則甚者,防風通聖散,或大黃、黃芩等分為丸,白 水下。素虛者,只用防風、羌活、川芎,隨宜加入補藥痰 藥。中傷食,加白朮、陳皮、青皮、山樝、麥芽。挾形寒飲冷, 加薑、桂;挾房勞加參、朮、歸、地。挾勞役傷氣者,補中益 氣湯加羌活、防風。風虛甚者,羌活丸、加味烏金丸。風 中傳裏,一同傷寒治法。

風能燥血散氣,故古用桂附八物等湯久不愈者,只 宜三白湯加減斂之。切忌疎泄。雖初起非寒月無汗, 麻黃禁用。

《趙獻可醫貫》

《論傷寒》

傷寒專祖仲景。凡讀仲景書。須將「傷寒與中寒。」分為 兩門。始易以通曉為因。年久殘缺。補遺註釋者。又多 失次錯悮。幸歷代考證者漸明。逮陶節庵《六書》。吳綬 《蘊要》二書。「行,而傷寒之理始著。」余於至理,未暇詳 辨,先將傷寒中寒逐一辨明,庶不使陰陽二證混亂。 夫《傷寒》治之,得其綱領不難也,若求之多岐,則支離 矣,先以陽證言之,夫既云傷寒,則寒邪自外入內而 傷之也。其入則有淺深次第,自表達裏,先皮毛,次肌 肉,又次筋骨腸胃,此其漸入之勢然也。若夫風寒之 初入,必先太陽寒水之經,便有惡風惡寒,頭痛脊痛 之證。寒鬱皮毛,是為表證。若在他經,則無此證矣。脈 若浮緊無汗為傷寒,以麻黃湯發之,得汗為解;浮緩 有汗為傷風,用桂枝湯散邪,汗止為解。若無頭疼惡 寒,脈又不浮,此為表證,罷而在中。中者何?表裏之間 也,乃陽明少陽之分脈,不浮不沉,在乎肌肉之間,謂 皮膚之下也。然有二焉:若微洪而長,即陽明脈也。外 證鼻乾不眠,用葛根湯以解肌;脈弦而數,少陽脈也。 其證脅痛耳聾,寒熱往來而口苦,以小柴胡湯和之。 蓋陽明少陽,不從標本,從乎中治也。若有一毫惡寒 尚在,表雖入中,還當兼散邪,過此而邪入裏,為實熱。 脈不浮不沉,沉則按之筋骨之間「方是。若脈沉實有 力,外證不惡風寒而反惡熱,讝語大渴,六七日不大 便,明其熱入裏而腸胃燥實也。輕則大柴胡湯,重則 三承氣湯,大便通而熱愈矣。」又以陰證言之,若初起 便怕寒,手足厥冷,或戰慄踡臥不渴,兼之腹痛,嘔吐 泄瀉,或口出涎沫,面如刀刮,不發熱而脈沉遲無力, 此為陰證,不從陽經傳入。熱證治例,更當看外證如 何,輕則理中湯,重則薑附湯、四逆湯以溫之。由此觀 之,可見傷寒者,由皮毛而後入臟腑,初雖惡寒發熱, 而終為熱證,其人必素有火者。中寒者,直入臟腑,始 終惡寒,而並無發熱等證,其人必無火者。一則發表 攻裏,一則溫中散寒,兩門判然明白,何致混雜於中, 而使後人疑悮耶? 寒傷榮,風傷衛。衛陽也,風亦陽也,陽從陽之類,故風 能傷衛;榮陰也,寒亦陰也,陰從陰之類,故寒能傷榮。 辛甘發散為陽,風宜辛散,寒宜甘發。桂枝辛而熱者, 故能發散衛中之風邪;麻黃甘而熱者,故能發散榮 中之寒邪。又桂枝、麻黃氣味俱輕,陽中之陽,故能入 太陽經,散皮膚間之風寒也。此二方者,乃治冬月正 傷寒之的方。霜降後至春分前,此時太陽寒水用事, 房勞辛苦之人,其太陽寒水之氣,乘虛而入,客於太 陽經,同氣相求,故易以傷也。仲景特以殺氣最重,故 詳言之。其餘時月則無傷寒,則二方不可用也。《活人》 言:「頭痛如破者,連鬚蔥白湯。不可便與升麻葛根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