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1 (1700-1725).djvu/3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似瘧,為欲愈,宜桂枝麻黃各半湯。若尺寸脈俱沉短 者,必是囊縮,毒氣入臟,宜承氣湯下之。

大抵傷寒病臟腑傳變,陽經先受病,故次第傳入陰 經。以陽主生,故太陽水傳足陽明土,土傳足少陽木, 為微邪也。陰主殺,故木傳足太陰土,土傳足少陰水, 水傳足厥陰木,至六七日當傳厥陰,肝木必移氣尅 於脾土,脾再受賊邪,則五臟六腑皆困而危殆,榮衛 不通,耳聾囊縮,不知人而死矣。速用承氣湯下之,可 保五死一生。古人云:「脾熱病則五臟危。」又云:「土敗木 賊則死。」若第六七日傳厥陰,脈得微緩微浮,為脾胃 脈也。故知脾氣全,不再受尅,邪無所容,否極泰來,榮 衛將復,水升火降,則寒熱作而大汗解矣。

厥陰肝之經,主消渴,氣上衝,心中疼熱,饑不欲食,食 則吐蚘,下之利不止也。若陰氣獨盛,陽氣暴絕,則為 陰毒。其證四肢逆冷,臍腹築痛,身如被杖,脈沉疾,或 吐或利,當急灸臍下,服以辛熱之藥,令陽氣復而大 汗解矣。古人云:「辛甘發散為陽」,謂桂枝、甘草、乾薑、附 子之類,能復其陽氣也。微用辛甘,甚則用辛苦,陰極 發躁。陰證似陽。學者當以脈別之。

手足逆冷

手足逆冷,此名厥也。厥者,逆也。陰陽不相順接,故手 足逆冷也。陽氣衰,陰氣盛,陰勝於陽,故陽脈為之逆, 不通於手足,所以逆冷也。《傷寒》熱多厥少者,其病當 愈;厥多熱少者,其病為進。然有冷厥,有熱厥,當仔細 辨認。

冷厥者,初得病日便四肢逆冷,脈沉微而不數,足多 攣,臥而惡寒,或自引衣蓋覆不飲水,或下利清穀,或 清便自調,或小便數。外證多惺惺而靜,脈雖沉實,按 之遲而弱者,知其冷厥也。四逆湯、理中湯、通脈四逆 湯、當歸四逆湯、當歸四逆加茱萸生薑湯、白通加豬 膽湯,皆可選用也。

熱厥者,初中病必身熱頭痛,外別有陽證,至二三日, 乃至四五日,方發厥。兼熱厥者,厥至半日卻身熱,蓋 熱氣深則方能發厥,須在二三日後也。若微厥即發 熱者,熱微故也。其脈雖沉伏,按之而滑,為裏有熱,其 人或畏熱,或飲水,或揚手擲足,煩躁不得眠,大便祕, 小便赤,外證多昏憒者,知其熱厥也,白虎湯、承氣湯 隨證用之。仲景云:「傷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發 熱。前熱者後必厥。厥深者熱亦深,厥微者熱亦微。」厥 應下之,而反發汗者,必口傷爛赤。

熱厥當下。故云厥。應下之者。若反發汗。必口傷爛赤也。

又有下證悉具,而見「四逆」者,是失下後,血氣不通,四 肢便厥,醫人不識,卻疑是陰厥,復進熱藥,禍如反掌。 大抵熱厥須脈沉伏而滑,頭上有汗,其手雖冷,時復 指爪溫,須便用承氣湯下之,不可拘忌也。

諸手足逆冷,皆屬厥陰,不可下,不可汗。然有須下,有須汗證者,謂手足雖逆冷,時有溫時,手足掌心必煖,非正厥逆也,當消息之。

若病人寒熱而厥,面色不澤,冒昧而兩手忽無脈,或 一手無脈者,必是有正汗也。多用綿衣包手足,令溫 煖,急服五味子湯,或兼與麻黃細莘甘草湯之類服 之,晬時必大汗而解矣。

或傷寒厥逆而心下怔忡者,宜先治水,當服茯苓甘 草湯,卻治厥。不爾,水漬入胃,必下利也。

又有病人手足厥冷,脈乍結者,邪氣結在胸也。心下 滿而煩,饑不能食者,病在胸中,當吐之,宜瓜蔕散。蓋 病在胸中,亦能令人手足厥,但認脈乍結者是也。

陰虛則結。脈來緩。時一止復來曰「結。」 主胸滿煩躁。

若傷寒發厥,至七八日,膚冷而躁,無時暫安者,為臟 厥。此為難治。

若厥陰證,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 逆而惡寒者,四逆湯主之。

太陰、少陰經,從足至胸,俱不至頭。唯「厥陰經挾胃屬 肝絡膽,循喉嚨,上頏顙,連目出額」,故太陰、少陰,並無 頭疼之證,仲景只有厥陰一證。吳茱萸湯,治乾嘔吐 涎,沬頭疼而已。大抵屬三陽者,頭疼為多也。

孫真人云:「陽傷寒者。體熱頭疼是也。陰傷寒者。不壯熱不頭痛是也。」

若非次頭疼,胸中滿,及發寒熱,脈緊而不大者,即是 膈上有涎,宜用瓜蔕末一錢,煖水調下,吐涎立愈。 夫重陽必陰,重陰必陽,寒暑之變也。假令手足逆冷, 而大便祕,小便赤,或大便黑色,其脈沉而滑者,皆陽 證似陰也。輕者白虎湯,甚者承氣湯。傷寒失下,血氣 不通,令四肢逆冷,此是伏熱深,故厥亦深,速用大承 氣加分劑下之。汗出立瘥。

仲景所謂「厥應下之」 者此也。

熱厥與陰厥自不同。熱厥者。微厥即發熱。若陰厥即 不發熱。四肢逆冷。惡寒。脈沉而細。大小便滑泄矣。

陰毒

手足逆冷,臍腹築痛,咽喉疼,嘔吐下利,身體如被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