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1 (1700-1725).djvu/4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證,寒劑熱劑俱不可投,但進涼膈解毒,以養陰退陽, 宣散畜熱,脈氣漸生,得大汗而愈。有無汗氣和而愈 者,未愈卻用解毒合承氣下之,次以解毒、涼膈、天水 合而為一,調和陰陽,洗滌臟腑,則其他別證自不生 矣。有大下之後熱不退,再三下之,熱愈甚。若下之不 愈,脈微氣虛力弱,不加以法,則無可生之理。若輟而 不下,則邪熱極盛,陰氣極衰,脈息斷絕,必不可救。似 此之證,是下之亦死,不下亦死。醫者到此,活人殺人, 一彈指間,其不至手足失措者,幾希矣。《經》云:「三下而 熱不退者即死。」後人有四五次下,以十數行而生者, 此乃誤中耳。活者未一二,死者千百。後學者切不可 以為法,但當依前用解毒合涼膈調之,使陽熱徐退, 陰脈漸生,庶不失人命。若傷飲不解散,成結胸之證, 臨時擇用大小陷胸湯丸累下之。脈浮者不可下,是 表證未出,小柴胡合小陷胸湯投之。脈雖浮而熱太 極者,承氣徐徐疎利之。或有留飲過度,濕熱內生,自 利不止,其熱未退,解毒湯治之。陽毒生斑,涼膈加當 歸。怫鬱熱盛在表,燥而無汗,濕熱在裏,不能發於外, 相搏遂成發黃,茵陳湯調五苓散,甚者,茵陳合承氣 下之。煩心不得臥,梔子湯。誤下太早,遂成結胸虛痞, 涼膈加枳殼、桔梗。剛柔二痓,讝語發狂,踰垣赴井,皆 陽熱極盛者,承氣合解毒下之。汗下之後,煩渴飲水, 則涼膈減桂、五苓、甘露益元,選而用之。小便不通,五 苓泄之。大便閉結,承氣下之。更有外證,加減通聖散, 方內隨證用藥,婦人亦然。惟孕婦三四月并七八月 不用硝,餘月用之無妨,小兒減劑服之。

《心要餘論》

傷寒失下,始病時又誤服麻黃熱劑太甚,必致熱極。 或有陽厥極深,身冷脈微,陽極似陰之證,庸醫以為 陰證是也。須當急救其陰,以白虎、涼膈,日進三服,脈 氣漸生,身體漸溫,然後以大承氣下之。夫大承氣救 急之妙劑,如咽膈吐逆不利,當令熱服,開其鬱結,利 而即愈也。如傷寒汗下之後,自汗虛熱不止,於白虎 湯加人參、蒼朮,一服如神,汗止身涼。此法至妙,不容 詳盡。如赤白痢,先服黃連阿膠丸,次服解莓湯。傷寒 瘡瘍、破傷風,與傷寒治法一同,但以雙解涼膈、白虎、 承氣,臨時斟酌用之。雙解涼膈,白虎瀉心,此皆傷寒 之妙劑。孕婦臨月可服益元涼膈,產後仍服。如血不 盡,則以涼膈與四物合煎,調理經血。甚者大承氣合 四物,乃瀉中有補也。涼膈同四物,名「玉燭散」,婦人產 後之妙劑。涼膈四物合大承氣湯,名三和湯。大承氣 合四物,治婦人一切血積血聚等疾,加紅花尤妙。初 生小兒五七日有熱證,不得已,只以益元散時時灌 之。如小兒夜啼,用涼膈調之,肚饑臨睡服。

《主療說》

傷寒表證當汗而不可下,裏證當下而不可汗。半在 表,半在裏,則當和解,不可發汗吐下,在上則通之,在 下則泄之。傷寒無汗,表病裏和,則麻黃湯汗之,或天 水散之類亦佳。表不解,半入於裏,半尚在表者,小柴 胡湯和解之,或天水涼膈散甚良。表裏熱勢俱盛者, 大柴胡湯微下之,更甚者,大承氣湯下之。表熱多,裏 熱少者,天水一涼膈半和解之。裏熱多,表熱少,未可 下之者,涼膈一天水半調之。勢更甚者,小承氣湯下 之。表證解,但有裏證者,大承氣湯下之。凡此諸可下 者,通宜三一承氣湯下之。發汗不解,下後前後,別無 異證者,通宜涼膈散調之,以退其熱,兩感倣此而已。 傷風自汗,表病裏和者,桂枝湯解肌。半在表半在裏。 白虎湯和解之。病在裏者。大承氣湯下之。

《傷寒表證》

傷寒之證,頭項痛,腰脊強,身體拘急,發熱惡寒,不煩 躁,無汗,或頭面目痛,肌熱鼻乾,或胸滿而喘,手足指 未微厥,脈浮數而緊者,邪熱在表,皆宜麻黃湯或天 水散之類甚佳,無使藥不中病而益加害也。

《傷風表證》

夫傷風之證,頭痛項強,肢節煩疼,或目疼肌熱,乾嘔 鼻塞,手足溫,自汗出,惡風寒,其脈陽浮而緩,陰浮而 弱,此為邪熱在表,皆宜桂枝湯。或汗出憎風而加項 背強痛者,宜桂枝湯加葛根湯。傷風及無汗者,雖已 服桂枝,反煩不解,而無裏證者,先刺風池、風府,卻與 桂枝葛根湯服之,不若通用雙解散五十一,免致有 桂枝麻黃之悮。傷風自汗白虎湯二十二《金匱》方:太 陽病無汗而渴者,不可與白虎湯。

風寒俱中

「頭項痛,肢體疼,手足溫,為中風也。反無汗惡寒,脈浮 緊者,為陰寒也。」或頭項痛,腰脊強,身體拘急,指末微 厥,不自汗,為傷寒也;反煩躁而脈緩者,為傷風也。風 則傷衛,而寒則傷榮。

《裏證》

「凡裏證脈實而不浮,不惡寒,不惡風,身不疼,自汗讝 語,不大便,或咽乾腹滿者,可下之,不可汗也。」以上之 證,宜小承氣湯、大承氣湯、調胃承氣湯選而用之。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