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1 (1700-1725).djvu/4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三百六十二卷目錄

 醫部彙考三百四十二

  傷寒門八

  成無己傷寒明理論發熱 惡寒 惡風 寒熱 潮熱 自汗 盜汗

   頭汗 手足汗 無汗 頭痛 項強 頭眩 胸脅滿 心下滿 腹滿 少腹滿 煩

  熱 虛煩 煩躁 懊憹 舌上胎 衄血 噦 欬 喘 嘔吐 悸 渴 振 戰慄

  四逆 厥 鄭聲 讝語

藝術典第三百六十二卷

醫部彙考三百四十二

傷寒門八

《金成無已傷寒明理論》

發熱

《傷寒》發熱,何以明之?發熱者,謂怫怫然發於皮膚之 間,熇熇然散而成熱者,是與潮熱寒熱若同而異,與 煩躁相類,而非煩躁者,在內者也。潮熱之熱,有時而 熱,不失其時;寒熱之熱,寒已而熱,相繼而發;至於發 熱,則無時而發也。有謂翕翕發熱者,有謂蒸蒸發熱 者,此則輕重不同,表裡之區別爾。所謂翕翕發熱者, 謂若合羽所覆,明其熱在外也,故與桂枝湯發汁以 散之。所謂蒸蒸發熱者,謂若熏蒸之蒸,明其熱在內 也,故與調胃承氣湯攻下以滌之。其發熱屬表者,即 風寒客於皮膚,陽氣怫鬱所致也;其發熱屬裡者,即 陽氣下陷陰中所致也,觀其熱所從來,而汗下之證, 明其辨焉。若熱先自皮膚而發者,知「邪氣之在外也; 若熱先自裡生,而發達於表者,知邪氣之在裡也。」舉 斯二者,為邪氣在表、在裡而發熱也。惟其在表在裡, 俱有發熱,故邪在半表半裡者,亦有發熱之證,何者? 以表證未罷,邪氣傳裡,裡未作實,是為半表半裡。其 發熱者,或始自皮膚,而漸傳裡熱,或始自內熱,而外 連於表。蓋邪氣在表發熱者,則表熱裡不熱也;邪氣 在裡發熱者,則裡熱甚而達於表也;其在半表半裡 發熱者,則表裡俱發熱,而但熱又輕於純在表者也。 《經》雖云:「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 也。」然少陰病始得之,亦有反發熱者,蓋亦屬其表也。 特與麻黃細莘附子湯發汗者,是已發熱為傷寒之 常也。一或陰陽俱虛,與下利新汗後,又皆惡其發熱 也。經云:「脈陰陽俱虛,熱不止者死,下利發熱亦死。」《內 經》云:「汗出輒復熱,而脈躁疾,不為汗衰,狂言不能食, 此名陰陽交,交者死也。」斯亦發熱也,豈可與尋常發 熱一概而論耶。

惡寒

傷寒惡寒,何以明之?惡寒者,風寒客於榮衛之中也。 惟其風寒客於榮衛,則灑淅然惡寒也;惟其榮衛之 受風寒,則嗇嗇然不欲舒也。其惡寒者,非寒熱之寒 也,又非惡風也。且惡風者,見風至則惡矣,得以居密 室之內,幃帳之中,則坦然自舒也。至於惡寒者,則不 待風而寒,雖身大熱而不欲去衣者是也。寒熱之熱, 謂寒熱更作,熱至則寒無矣。其惡寒,雖發熱而不欲 去衣也,甚則至於向火被覆,而猶不能遏其寒也。所 以然者,由陰氣上入陽中,或陽微,或風虛相搏之所 致也。惡寒一切屬表,雖裡證悉具,而微惡寒者,亦是 表未解也。猶當先解其外候,不惡寒為外解,乃可攻 裡也。《經》曰:發熱而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而惡寒者, 發於陰也。謂如傷寒,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者, 謂繼之以發熱,此則發於陽也。若惡寒而踡,脈沉細 而緊者,此則發於陰也。在陽者可發汗,在陰者可溫 裡。惡寒雖悉屬表,而在表者亦有虛實之別。若汗出 而惡寒者,則為表虛;無汗而惡寒者,則為表實。表虛 可解肌,表實可發汗。又有止稱背惡寒者,背者,胸中 之腑,諸陽受氣於胸中,而轉行於背。《內經》曰:人身之 陰陽者,背為陽,腹為陰。陽氣不足,陰寒氣盛,則背為 之惡寒。若風寒在表而惡寒者,則一身盡寒矣。但背 惡寒者,陰寒氣盛可知也。經所謂少陰病,一二日,口 中和而背惡寒者,當灸之,處以附子湯者是矣。又或 乘陰氣不足,陽氣內陷入陰中,表陽新虛,有背微惡 寒者,《經》所謂「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 白虎加人參湯主之」者是也。二者一為陰寒氣盛,一 為陽氣內陷,又何以明之也?且      能消 耗津液,故於少陰病,則曰口中      則熱, 燥爍津液為乾。故於太陽病,則口燥舌乾而渴也。二 者均是背惡寒,要辨陰陽寒熱不同者。亦於口中潤 燥可知。

惡風

傷寒惡風,何以明之?《黃帝鍼經》曰:「衛氣者,所以溫分 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者也。風邪中於衛也,則必 惡風。何則?以風則傷衛,寒則傷榮,為風邪所中,於分 肉不溫而熱矣,皮毛不充而緩矣,腠理失其肥,則疎 而不密,開闔失其司,則泄而不固,是以惡風也。」是惡 風、惡寒二者,均為表證,其惡風,則比之惡寒而輕。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