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1 (1700-1725).djvu/9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必動其血,必從口、目、鼻、耳齊出者,名上厥下竭者,難 治。當歸四逆湯,仍灸太谿、三陰交、湧泉。一法黑錫丹 治之。若人虛衄血不止者,三黃補血湯加茅花、京墨 及劫法甚良。一切諸失血證,脈沉小身涼者生,脈浮 大身熱者死。吐衄後脈微者易治,衄後復大熱,脈反 躁急者死。凡血得熱則行,得冷則凝。血屬南方丙丁 火,見黑則止。腎屬北方壬癸水,蓋水能制火,故失血 藥中加墨則效也。若衄而頭汗出,或身有汗不至足 者。為難治矣。

畜血

夫畜血者,瘀血畜結於內也。表證當汗不汗,瘀血在 裏,必血結也。大扺看《傷寒》,必察病人心下、兩脅、小腹, 以手按之則硬痛者,便當問其小便何如。若小便不 利,乃水與氣;若小便自利者,乃為畜血也。《經》云:太陽 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者愈。若不愈,小 腹急結痛者,用桃仁承氣湯下之。有表證者,先用桂 枝湯以解外,後下盡瘀血為愈。又太陽病六七日,脈 微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小腹當硬 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太陽隨經瘀血 在裏故也。桃仁承氣湯下盡黑物乃愈。太陽病,身黃、 脈沉細,小腹硬,小便不利者,為無血也。小便自利者, 為有血也,宜桃仁承氣湯下之。

又傷寒有熱,小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之,為有血 也,當下血為愈。

陽明病,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也。所以然者,內有瘀 血,故令人喜忘也。屎雖鞕,大便反見易,其色必黑,宜 下血則愈。喜忘好忘,有所見而如狂也。若畜血在上 焦,胸中,手不可近而痛者,犀角地黃湯。中脘手不可 近,桃仁承氣湯。臍下、小腹,手不可近,抵當湯。蓋傷寒 畜血,醫多不識,若能識者,則唾手取效也。血未下,犀 角地黃湯中加大黃、枳實、桃仁、紅花、蘇木。

嘔吐

嘔者,聲物俱有而出也。吐者,無聲有物而頓出也。若 有聲無物為乾嘔也。較之輕重,則嘔甚於吐矣。蓋表 邪傳裏,裏氣上逆,則為嘔也。大抵邪在半表半裏,則 多嘔。若初得病,嘔逆、嘔噦清水,嘔吐飲食者,宜加減 藿香正氣散。虛者,人參養胃湯加香附、砂仁。若已發 熱者,十味芎蘇散汗之。天寒少加麻黃、乾葛。若有汗 者。不可汗。宜《正氣散》去蘇葉以和之。

凡陽明壯熱目痛,鼻乾乾,嘔無汗者,用葛根半夏生 薑湯。太陽陽明合病,下利而嘔者,用半夏葛根生薑 湯。太陽少陽合病,下利而嘔者,黃芩湯加半夏生薑。 凡食穀欲吐者,屬陽明也,吳茱萸湯得湯反劇,屬上 焦也,用葛根半夏生薑湯。凡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 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主之。凡嘔多者,不可下,下 之則利,利不止者死,利止者愈。故《經》云:「嘔多,雖有陽 明病,不可攻之。」攻之為逆,為其逆氣尚未收斂為實 也。

凡發熱口苦,脈弦數而嘔者,屬少陽也。若心煩喜嘔, 胸脅滿而嘔,往來寒熱而嘔,日晡發熱而嘔,皆屬少 陽。並用小柴胡倍加半夏、生薑主之。熱少去黃芩,口 乾加乾葛。心煩喜唾加薑炒黃連,心下痞滿加枳實。 若潮熱內實,不大便,嘔不止,心下鬱鬱微煩者,大柴 胡下之。凡嘔吐,胃家有熱,脈弦數,口若煩渴,胃有寒, 脈弦遲,逆冷不食,有水氣,先渴後嘔,腹滿怔忡,有膿 血,喉中腥氣,奔逆上衝,不須治之,嘔膿盡為愈。此四 者,不可不辨也。

凡太陰腹滿,水穀不下,或腹痛嘔吐,脈沉遲,理中湯 加半夏、陳皮、厚朴、藿香、生薑之類;寒甚加附子。凡少 陰飲食入口即吐,心下兀兀欲吐,復不能吐,手足寒, 脈沉細者,四逆湯加半夏、生薑、陳皮之類。

凡厥陰嘔吐涎沫,逆冷,脈沉微者,茱萸四逆湯加半 夏、生薑、陳皮、厚朴之類。

若膈上有寒飲,乾嘔吐涎沫,四逆湯。

若吐利,手足逆冷,煩躁甚者,茱萸四逆湯。少陰欲吐 不吐,但欲寐,五六日,利而渴,小便色白,四逆加生薑。 若似嘔,似噦,似喘,心下憒憒無奈,大橘皮湯。

若汗下後,關脈遲緩而吐,為胃寒,理中湯,甚者加附 子。

若吐後水藥不入口者。為嘔逆。半夏茯苓湯。病瘥後, 虛煩嘔吐。竹葉石膏湯加生薑、陳皮。清嘔吐穀不下。 小半夏湯。

凡嘔吐,脈滑數,或洪大,發熱者,茅根湯。

若三陽發熱而嘔,通用小柴胡湯加陳皮、生薑。 凡先嘔後渴,此為欲解,宜與水解。

凡先渴後嘔,為水停心下,宜茯苓半夏湯加陳皮、生 薑。小便不利者,五苓散。有水氣,或欬或悸,身痛自利, 真武湯去附子加陳皮、生薑。

凡病後餘熱在胃口,虛羸少氣,嘔逆欲吐者,竹葉石 膏湯。

若胃中有痰熱而嘔者,橘皮竹茹湯,加薑炒黃連、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