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2 (1700-1725).djvu/10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三百八十一卷目錄

 醫部彙考三百六十一

  外科癰疽疔毒門三

  薛己醫按灸法用藥第一 備論第二 灸法論第三 騎竹馬灸法第四 隔蒜

  灸法第五 尋頭灸法第六 蒜餅分輕重第七 灸法要論第八 灼艾痛癢論第九 腦

  疽灸法第十 護臟腑論第十一 癰疽論第十二 敘論第十三 素問要論第十四 千

  金要論第十五 別脈辨證論第十六 脈證第十七 用藥大綱第十八 嘔逆第十九

  論源第二十 華佗論第二十一 論原有五第二十二 分表裏第二十三 別內外第二

  十四 陰陽深淺緩急治法第二十五 善惡第二十六 生死第二十七 先明形證逆順

  第二十八 審內證用藥附 治貴在早第二十九 津潤墨圍第三十 看色灼艾防蔓第

  三十一 瘡口冷濇難合第三十二 用藥溫涼防祕泄第三十三 生痂切護第三十四

  體察愛護第三十五 香藥調治第三十六 飲食居處戒忌第三十七 更易良方第三十

  八 麥飯石膏第三十九 敷神異膏第四十 口緊小硬第四十一 喉舌生瘡如菌第四

  十二 替針丸第四十三 割傷第四十四 寒熱多汗用藥第四十五 食毒發熱第四十

  六 作渴調補精氣第四十七 將安發熱作渴第四十八 口乾作渴不同第四十九 腎

  虛發熱第五十 將安當補第五十一 服藥捷徑第五十二 調節飲食當平胃氣第五十

  三 成漏脈例第五十四 蜞針法第五十五 檃括關鍵處治 論多骨疽

藝術典第三百八十一卷

醫部彙考三百六十一

外科癰疽疔毒門三

《明薛己醫按》

《灸法用藥第一》

《精要》曰:「經云:『諸痛痒瘡瘍,皆屬心火。前輩又謂癰疽 多生於丹石、房勞之人。凡人生四十以上,生發背等 瘡,宜安心早治。此證如虎入室,禦而不善,必至傷人。 宜先用內托散,次用連𧄍五香湯,更以騎竹馬法,或 隔蒜灸,并明灸足三里,以發泄其毒。蓋邪之所湊,其 氣必虛,留而不去,其病乃實。故癰疽未潰,臟腑畜毒』」, 一毫熱藥斷不可用。癰疽已潰,臟腑既虧,一毫冷藥 亦不可用。猶宜忌用敷貼之藥,閉其毫孔。若熱渴便 祕,脈沉實洪數,宜用大黃等藥,以泄其毒,後用國老 膏、萬金散、蠟礬丸、遠志酒之類選而用之。

按前證「若熱毒蘊於內,大便祕結,元氣無虧者,宜用大黃等藥泄其熱毒。若陰虧陽湊,精虛氣節,脾胃虛弱者,宜用甘溫之劑,培其本源。若瘡不焮,腫不作膿者,雖未潰仍須溫補。若瘡已潰而腫不退,痛不止者,仍宜清涼之劑治之。若病急而元氣實者,先治其標;病緩而元氣虛者,先治其本;或病急而元氣更虛者」,必先治本而兼以治標。大抵腫高焮痛,膿水稠粘者,元氣未損也,治之則易。漫腫微痛,膿水清稀者,元氣虛弱也,治之則難。不腫不痛,或漫腫色黯不潰者,發於陰也,元氣虛甚,理所不治。若腫高焮痛者,先用仙方活命飲,後用托裏消毒散。漫腫微痛者,宜托裏散,如不應,加薑桂。若膿出而反痛,氣血虛也,八珍散。不作膿,不腐潰,陽氣虛也,四君加歸、芪、肉桂。不生肌,不收斂,脾氣虛也,十全大補加薑、桂。晡熱內熱,陰血虛也,四物加參、朮。欲嘔作嘔,胃氣虛也,六君加炮薑。自汗盜汗,五臟虛也,六味丸加五味子。食少體倦,脾氣虛也,補中益氣加茯苓、半夏。喘促欬嗽,脾肺虛也,前湯加麥門、五味。欲嘔少食,脾胃虛也,人參理中湯。腹痛泄瀉,脾胃虛寒也,附子理中湯。小腹痞,足脛腫,脾腎虛弱也,十全大補加山茱、山藥、肉桂。泄瀉足冷,脾腎虛寒也,前藥加桂、附。熱渴淋閉,腎虛陰火也,加減八味丸。喘嗽淋閉,肺腎虛火也,補中益氣湯、加減八味丸。凡此變證,皆因元氣虧損,失於預補所致,故丹溪先生云。「但見腫痛。參之脈證虛弱。便與滋補。氣血無虧。可保終吉。」旨哉斯言。葢古今虛實不同,因時施治,不無少異。是《集治論》,義悉類此。

《備論第二》

初虞世云:「凡癰疽始作,須以大黃等藥急轉利之,勿 以困苦為念。若與其潰爛而死,不若利之而死,況有 生道哉!」古人立法,率用五香、連𧄍、漏蘆等藥,貧乏者 單煎大黃湯以利之。至於膿潰,乃服黃芪等藥以排 膿,《千金》《外臺》備矣。世以瘡發於外,不行轉利而死者 多矣,悲夫!

按前證若腫高焮痛,臟腑閉結,屬內外俱實,當用前藥瀉之。若漫腫微痛,臟腑不實,屬內外俱虛,當用內托補之。若漫腫無頭,肉色不變,當助胃壯氣,令其內消。若疼痛不止,焮腫不消,當用人參黃芪散,以托裏排膿。若飲食少思,肌肉不生,當用參芪托裏散,以補養脾胃。丹溪云:「癰疽因積毒在臟腑,當先助胃壯氣」,使根本堅固,次以行經活血藥佐之,參以經絡時令,使毒氣外泄。治之早者,可以內消,此內托之旨也。又云:「腫瘍內外皆壅,宜以托裏表散為主,如用大黃,寧無孟浪之非。潰瘍內外皆虛,宜以補接為主,如用香散,未免虛虛之失。」此葢古今氣稟不同,治宜審之。

《灸法論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