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2 (1700-1725).djvu/2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傷寒兩感,隔經相傳,每每殺人。如第一日,宜在太陽, 第二日陽明,第三日少陽,第四日太陰,第五日少陰, 第六日厥陰,此順經傳也。今第一日太陽即傳陽明, 第二日陽明即傳少陽,第三日少陽即傳太陰,第四 日太陰即傳少陰,第五日少陰即傳厥陰,此過經傳 也。更有第一日太陽即傳少陽,第二日陽明即「傳太 陰,第三日少陽即傳少陰,第四日太陰即傳厥陰,此 隔經傳也。第一日太陽即傳少陰,第二日陽明即傳 太陰,第三日少陽即傳厥陰,此兩感傳也。順傳者原 有生機,至七日而病自愈。過傳者有生有死,隔傳者 死多於生。兩感而傳者,三日水漿不入,不知人即死。」 今傳二方,一救過經傳之傷寒,一救隔經傳之傷寒。 過經傳方名「救過起死湯」,用麻黃、柴胡、厚朴、知母、半 夏、黃芩各一錢,石膏、青蒿、茯苓各五錢,炒梔子五分, 當歸三錢,水煎服,一劑即生。蓋過經之傳,必然變證 紛紜,斷非初起之一二日也。所以方中不用桂枝以 散太陽之邪,止用麻黃以散其表。傷寒至三、四日,內 熱必甚,故以石膏、知母為君,以洩陽明之邪火。陽明 火一退,而厥陰之木不舒,則木以生火,邪退者復聚, 故又用青蒿、柴胡、梔子以涼散之,木不自焚,而各經 之邪不攻自散。況又重用茯苓以健脾行濕,引火下 行,盡從膀胱而出之乎!且黃芩以清肺,厚朴以逐穢, 半夏以清痰,又用之咸宜,五臟無非生氣矣。隔經傳 方,名「救陰起死湯。」青蒿一兩,人參、石膏各五錢,白芍、 炒梔子各三錢,柴胡二錢,知母、半夏、甘草各一錢,水 煎服。隔經之傳,必至三日而證乃明。雖已過陽明,而 餘火未散,故少陰之火助其焰,而少陽之火失其權。 若不仍用石膏、知母,則陽明之火勢不退,而少陰之 火勢不息也。故必須用此二味為主。然徒用二味,而 太陰脾土不急為救援,則火氣凌亢,何以存其生氣, 故又用人參以助生氣。但生氣既存,而厥陰受邪,則 木氣乾燥,勢必剋太陰之脾土,僅存之生氣又安能 保乎?故又用柴、芍、梔、蒿以涼散其木中之邪。木之邪 散則木氣得養,自然不去剋土,而太陰之氣生太陰, 土有生氣,則陽明之火必消歸無有矣,又何至焚燒 自滅其少陰之臟哉。況方中半夏清痰,甘草和中,又 用之無不宜乎起死回生,實非虛語。故一見有隔經 之傳,即以此方投之,必能轉敗為功也。或疑青蒿用 之太多,不知青蒿不獨泄肝木之火,尤能瀉陽明之 焰,且性靜而不動,更能補陰。火旺之時,補陰重藥又 不敢用,惟青蒿借其攻中能補,同人參兼用,實能生 陰陽之氣於無何有之鄉。若但用人參,止生陽氣,而 不能生陰氣矣,陰生則陽火無權也。第三日少陽與 厥陰兩感,水漿不入,不知人者,方名「救臟湯。」麥冬三 兩,元參、白芍各二兩,人參、當歸各一兩,天花粉三錢, 荊芥二錢,水煎服。多用當歸者,助肝膽以生血也。多 加麥冬者,救肺氣之絕,以制肝膽之木,使火不旺而 血易生,斯氣有養臟腑可救其壞也。

傷寒發狂,至登高而歌,棄衣而走,見水而入,罵詈呼 號,不避親疎者,去生遠矣。仲景以竹葉石膏湯救之 妙矣。蓋陽明之火,其勢最大,一發而不可救,非用大 劑白虎湯,何能止其燎原之勢?而世人畏手畏尾,往 往用之而特小其劑,是猶杯水救車薪之焰也。故用 石膏,必須至三、四兩或半斤,一劑煎服,火勢始能少 退,狂亦可少止也。然石膏性猛,雖善退火,未免損傷 胃氣,必須與人參兼用為妙。我更有一方,用白虎湯 之半,而另加藥味,方名「祛熱生胃湯。」石膏、元參、麥冬 各三兩,茯苓一兩,人參、車前子各五錢,知母三錢,水 煎服。此方石膏、知母以瀉胃火,人參以生胃氣,元參 去浮游之火焰,麥冬生肺中之陰,茯「苓、車前引火下 行於膀胱,從小便而出。且火盛者口必渴,口渴必多 飲水,吾用此二味以分濕,則水流而火自隨水而散 矣。」方中瀉火又不傷氣,似勝於白虎湯。一劑而狂定, 二劑而口渴減半,三劑而口渴止,火亦息,正不必用 四劑也。凡有火熱而發狂,或汗如雨下,口渴舌燥,或 如芒刺者,以此方投之立效,斷不至於死也。

傷寒發斑死證也。然而斑亦不同,有遍身發斑者,有 止心窩內發斑者。遍身發斑,證似重而反輕,心窩發 斑,證似輕而轉重。蓋遍身發斑,內熱已盡發於外,心 窩發斑,熱存於心中而不得出,必須用化斑之藥,以 解其熱毒之在中也。一方最神,名起斑湯。元參三兩, 當歸一兩,荊芥、花粉各五錢,升麻、黃連、茯神各三錢, 甘草一錢,水煎服。火毒結於內,必須盡情發出,然內 無血以養心,則心中更熱,火毒益熾而不能外越也, 故用當歸、元參以滋心中之血,用黃連以涼心中之 火,天花粉以消心中之痰。然不開關以散之,則火藏 於內而不得洩,故又用升麻、荊芥以發之,甘草、茯神 以和之,自然引火外出而不內畜矣。火既外越。斑亦 漸消。又何致於喪命哉。

傷寒太陽病,結胸證具,煩躁者死。言不可下,即下而 亦死也。夫結胸而加煩躁,此胃氣之將絕也。胃氣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