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3 (1700-1725).djvu/4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否則難治。大抵瘡瘍之證,感有輕重,發有深淺。淺者 腫高而軟,發於血脈;深者腫下而堅,發於筋骨。然又 有發於骨髓者,則皮肉不變。故古人制法,淺宜砭而 深宜刺,使瘀血去於毒聚之始,則易消。若膿成之時, 氣血壯實者,或自出,怯弱者,不行針刺,鮮有不悮。凡 瘡瘍透膜,十無一生,雖以大補藥治之,亦不能救。此 可為待膿自出之戒也。故東垣云:「毒氣無從而解,膿 瘀無從而泄」,過時不烙,反攻於內,內既消敗,欲朢其 生,豈可得乎?茲舉一二,以告同道,并使患者知所慎 云。

若治元氣不足之證,即其初患,便當內用參、芪、歸、朮 溫補脾胃,外用桑枝蔥熨,接補陽氣,使自消散。若久 而不能成膿者,亦用前二法補助以速之。若膿既成 而不潰,用艾於當頭灸數炷以出之,卻服「十全大補 湯。」

又云:「癰有椒眼十數頭,或如蜂窠、蓮房,膿血不出者, 用針橫直裂之。如無椒眼之類,只消直入取膿,不必 裂之。一法當椒眼上箇箇灸之亦佳,不必裂也。」又云: 「癰者皮薄腫高,多有椒眼粒。疽者皮膚頑硬,狀如牛 頸之皮。癰成膿則宜針,針宜用馬銜鐵為之,形如韭 葉樣,兩面皆利,可以橫直裂之五六分許,攻去毒血」, 須先灸之。而後裂疽。成膿則宜烙。可用銀「大二寸, 長六寸,火上燒令赤,急於毒上熨烙,得膿利為度。」 毒氣已成者,宜用托裏,以速其膿。膿成者,當驗其生 熟深淺而鍼之。膿生而用針,氣血既泄,膿反難成。若 膿熟而不針,腐潰益深,瘡口難斂。若瘡深而針淺,內 膿不出,外血反泄。若瘡淺而針深,內膿雖出,良肉受 傷。若元氣虛弱,必先補而後針,其膿一出,諸證自退。 若膿出而反痛,或煩躁嘔逆,皆由胃氣虧損,宜急補 之。若背瘡熱毒熾盛,中央肉黯,內用托裏壯其脾胃, 外用烏金膏塗於黯處。其赤處漸高,黯處漸低,至六 七日間,赤黯分界自有裂紋,如刀劃然,黯肉漸潰矣。 當用鈹針利剪,徐徐去之,須使不知疼痛,不見鮮血 為妙。雖有裂紋,膿未流利,及膿水雖出而仍痛者,皆 未通於內,並用針於紋中引之。患於背胛之間,肉腐 膿出,腫痛仍作,此內有毒筋間隔,膿未通耳,尤宜引 之。若元氣虛弱,悮服剋伐,患處不痛,或肉將死,急溫 補脾胃,亦有生者。後須純補之藥,庶可收斂。若妄用 刀針去肉出血,則氣無所依附,氣血愈虛,元氣愈傷 矣,何以生肌收斂乎。

針灸之法,有太乙人神、周身血忌、逐年尻神、逐日人 神,而其穴有禁鍼禁灸之論,犯之者其病難瘳,理固 然也。但瘡瘍氣血已傷,肌肉已壞,宜迎而奪之,順而 取之,非平人針灸之比,何忌之有?《外科精義》云:「瘡瘍 之證,毒氣無從而解,膿瘀無從而泄,反攻於內,內既 消敗,欲望其生,豈可得乎?」危惡之發,於致命之所,禍 在反掌。腹癰囊癰,二便不通,胸腹脹悶,脣疔喉痹,咽 喉腫塞,其禍尤速。患者審之。

《蜝針法》治癰疽初作,先以筆管一箇,入螞蜝一條,以 管口對瘡頭,使蜝吮瘡膿血,其毒即散。如瘡大,須換 三四條,若吮正穴,蜝必死矣。累試累效。若血不止,以 藕節上泥塗之。若瘡頭未明,以井邊泥塗上,先乾處 即是。

「癰疽初發,小點一二日間,急以大蒜頭橫切如錢,貼 其中心,頓小艾炷灸之,五壯而上。若形狀稍大,以黃 稈紙蘸酒全貼,認先乾處為筋腳,於先乾處灸之。或 兩處先乾皆灸,但五七壯止。」又法:屈指從四圍尋按, 遇痛處即是根,就此重按深入,自覺輕快,即此灸之。 更於別處灸。若或大腫,即擣蒜為餅,焙乾,蘸法酢灸 熱,更換頻罨,或以熨斗火於蒜餅上熨之,更換熱餅 頻熨。如覺患處走散,即以綿帛覆蓋,勿令氣洩,俟少 間敷藥。凡癰疽展大如龜之形,且看頭向上下,先灸 其前兩腳,次灸其尾,或紅筋走緊而長,從盡處灸之, 須留頭并後兩腳勿灸。若盡灸之,不惟火氣壅聚,彼 毒無所走散,又攻入裏也。或辨認不明,以白芷三分, 漢椒、桑白皮各一分,連鬚蔥白十片,取新汲水煎湯, 入酸酢半盞淋洗,少頃其筋自現,可以辨驗。頭尾 豆豉餅,治瘡瘍腫硬不潰,及潰而不斂,并一切頑瘡 惡瘡。江西豆豉為末,唾津和作餅子如錢大,厚如三 文,置患處,以艾壯於餅上灸之,餅乾,再用唾津和作 如瘡大,用漱口水調作餅,覆患處,以艾鋪於餅上燒 之。如未成者,用之即消,已成者縱不能全消,其毒頓 減。前人俱稱有奇功,不可忽之。

《霹靂火》,治內疔之證,發汗之妙方也。凡瘡始覺,不曾 服出汗之藥,過數日間,外證皆罷,或在胸腹,或在脅 肋,赤焮腫起,此乃毒氣入裏內疔之所發也。宜用此 法出汗,毒氣方能出也。先置水桶一箇,鐵銚一箇,令 病人側臥於桶上,四圍以衣衾蓋護,勿令泄氣,卻以 鵝卵石火燒極紅,放銚內,以銚安桶內,以酢投於銚 內淬之,熏蒸出汗,未透再加火力再淬之,須令腫處 汗透,不必遍身出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