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8 (1700-1725).djvu/8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肝木傷脾,使清氣不升,或風邪侵入大腸者。治法若 因風熱,用柴胡清肝散;若因怒火,用「加味小柴胡湯。 若清氣不升,脾氣下陷者,用補中益氣湯。」若風邪侵 於大腸者,用清肝益胃丸。肝經血熱妄行者,用六味 地黃丸。脾土不能培肝木者,用六君、柴胡、釣藤鉤。肝 木勝脾土者,用四君、芍藥、釣藤鉤。結陰者,用平胃地 榆湯。

《龔信古今醫鑑》

驚風不治證

急驚眼睛翻轉,口中出血,兩足擺跳,肚腹搐動。或神 緩而摸體尋衣,或證篤而神昏氣促,噴藥不下。通關 不心中熱痛。忽大叫者。不治。 慢驚四肢厥冷。吐瀉咳嗽。面黯神慘。聲胃痛。兩脅 動氣。口生白瘡。髮直搖頭。眼睛不轉。涎鳴喘嗌。頭軟 大小便不禁。手足一邊牽引者。皆不治。

慢脾身冷粘汗,直臥如屍,喘嗽頭軟,背直口噤搖頭, 痰如牽鋸之聲,縮脣氣粗者,不治。

八候

夫小兒有熱,熱盛生痰,痰盛生驚,驚盛發搐,搐盛則 牙關緊急,而八候生焉。搐、搦、掣、顫、反、引、竄、視是也。搐 者,兩手伸縮;搦者十指開合;掣者勢如相撲;顫者頭 偏不正;反者身仰向後;引者,臂若開弓,竄,目直似怒; 視者,睛露不活。是謂八候也。其四證,即驚風痰熱是 也,而化風丹悉能主之。

《樓英醫學綱目》

急驚

急驚者,陽證也,俱腑受病。熱痰客於心肺,是少陽相 火旺。《經》云:「熱則生風,因聞大聲而作。」蓋謂東方震卦, 得火氣而發搐。火本不動焰,得風而動,當用利驚丸、 導赤散、瀉青丸、地黃丸。搐止,宜服安神丸。

急驚內有熱即生風,又或因驚而發,則目上連劄潮 涎搐搦,身體與口中氣皆熱,及其發定,或睡起即了 了如故,此急驚證也。當其搐勢漸減時,與鎮心治熱 之藥一二服,如麝香丸、鎮心抱龍丸、辰砂丸、紫雪之 類。候驚勢已定,須臾以藥下其痰熱,如利驚丸、軟金 丹、桃枝丸之類,利下痰熱,心神安寧即愈。

癇痓

身軟時醒者為癇。身強直。反張如弓。不時醒者為痓 痓候。十無一生。

《徐春甫古今醫統》

驚風候各有所屬

小兒非時釣上眼睛,是肝風驚,白日無時喜笑驚風 在心。夢中五指捻動驚風在筋。畏人恐怖驚在脾。夢 中非時手足抽動驚風在肝、心二臟,面色赤,非時作 黑驚在腎,無時咬人驚風在骨。非時手足拿人驚風 在三焦。夢中吐舌驚在心。睡時喉中響拽驚在肺并 胃脘,面色青白,無時發熱戰驚在脾,無時面上黑色 「惡叫驚在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