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8 (1700-1725).djvu/8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四百四十七卷目錄

 醫部彙考四百二十七

  小兒驚癇門三

  王肯堂證治準繩肝 心 驚悸 驚 補瀉法 表裡 急慢驚總 急

  驚 慢驚 慢脾風 通治急慢驚 目睛瞤動 脣口蠕動 泄瀉 煩渴 潮熱似瘧

  雜證類驚 診 不治證 角弓反張 天釣 癇 陰陽二癇 風驚食三癇 五臟癇

  治法 風癇 驚癇 不治證 尋衣撮空 驚癱鶴膝

藝術典第四百四十七卷

醫部彙考四百二十七

小兒驚癇門三

《明王肯堂證治準繩》

肝病哭叫,目直視,呵欠煩悶項急。

外生感風,呵欠煩悶,口中氣熱,當發散,大青膏主之。 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風,風動而上于頭目,目屬肝, 風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風吹不定,兒不能任,故目連 劄也。若熱入于目,牽其筋脈,兩眥俱緊,不能轉視,故 目直也。若得風熱則搐,以其子母俱有實熱,風火相 搏故也。

潔古曰:「肝主謀,勇熱則尋衣捻物,目連劄直視,不能 轉視,或極則身反強直折,皆風熱也。目者肝之竅,屬 木,木性急,故如是。」

肝病秋見。一作日晡肝強勝肺,肺怯不能勝肝,當補脾肺。 治肝益脾者,母令子實故也。補脾益黃散。治肝,瀉青 丸主之。

肝病春見。一作早晨肺勝肝,當補腎。肝治肺臟,肝怯者受 病也。補肝腎,地黃丸。治肺。瀉白散主之。

五臟相勝輕重,肝病見秋木旺,肝勝肺也,宜補肺瀉 肝,輕者肝病退,重者脣白而死。

婁氏曰:「五臟相勝,病隨時令,乃錢氏擴充《內經》藏氣 法時論之旨,實發前人所未發者也。假如肝病見于 春及早晨,乃肝自病于本位也。今反見于秋及日晡 肺之位,知肺虛極,肝往勝之,故當補脾肺,瀉肝也。餘 倣此。」

潔古曰:「肝主風,自病則風搐拘急,急食甘以緩之,佐 以酸苦,以辛散之。」

實則風搐力大,瀉青丸主之。

虛則風搐力小。地黃丸主之。

心乘肝,實邪壯熱而搐,「利驚丸、涼驚丸」主之。

肺乘肝,賊邪氣盛,則前伸,呵欠微搐。法當瀉肺,先補 本臟。「補肝,地黃丸主之;瀉肺,瀉白散主之。」

脾乘肝,微邪多睡,體重而搐,先當「定搐,瀉青丸主之。 搐止,再見後證,則別立法治之。」

「腎乘肝。虛邪增寒。呵欠而搐。羌活膏」主之。

劉氏曰:凡肝得病,必先察其肺腎兩臟,根其病之所 起,然後審其肝家本臟之虛實,方可治療。然腎者肝 之母,金者木之賊,今肝之得病,若非腎水之不能相 生,必是肺金之鬼,來相攻擊,不得不詳審而求之。故 其來在肺,先治其肺,攻其鬼也;其來在腎,先補其腎, 滋其根也;然後審其肝家本臟之虛實而寒溫之。 《海藏》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甘草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川芎。

以辛補之。細辛。

以酸補之。芍藥

肝虛以生薑、陳皮之類補之,虛則補其母。腎者,肝之 母也,以熟地黃蘗補腎。如無他證,錢氏地黃丸補之。 補肝丸,四物湯內加防風、羌活等分,為細末,煉蜜為 丸是也。

鎮肝丸即瀉青丸去梔子、大黃是也。治肝虛。錢氏補 腎地黃丸。

肝實以白芍藥瀉之。如無他證。錢氏瀉青丸主之。實 則瀉其子。心乃肝之子。以甘草瀉心。

心病多叫哭驚悸,手足動搖,發熱飲水。

潔古曰:「心主熱,自病或大熱,瀉心湯主之。」

實則煩熱。黃連瀉心湯主之。

虛則驚悸。生犀散主之。

肺乘心。微邪喘而壯熱。瀉白散主之。

肝乘心。虛邪風熱。煎大羌活湯、大青丸主之。

脾乘心。實邪泄瀉身熱。瀉黃散主之。

「腎乘心。賊邪恐怖惡寒。安神丸」主之。

劉氏曰:「凡心臟得病,必先調其肝腎兩臟。腎者心之 鬼,肝氣通則心氣和,肝氣滯則心氣乏,此心病先求 于肝,清其源也。五臟受病,必先傳其所勝,水能勝火, 則腎之受邪,必傳于心,故先治其腎,逐其邪也。故當 退腎氣,益肝氣兩方或診其脈,肝腎兩臟俱和,而心 自生疾,然後審其心家虛實治之。」

若叫哭發熱,作渴飲水,抽搐有力,仰面而睡者,屬「心 經實熱,用瀉心湯、導赤散。若發熱飲湯,抽搐乏力,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