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61 (1700-1725).djvu/4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玉露散煎服之,甚者解毒湯、調胃承氣湯投之。古人 云:「瘡瘍者,首尾俱不可下。」此言誤人久矣。豈不聞揚 湯止拂,不如斧底抽薪。《內經》云:「五寅五申歲,多發此」 病。此病少陽相火之歲也。少陽客氣勝,丹熛瘡疱、癮 疹之疾生矣。又《內經》曰:「諸痛癢瘡瘍,皆屬于心火。」由 是言之,皆明心火,不可用辛溫之劑發散,以至熱勢 轉增,漸成臟毒下血,咬牙搐搦,為大熱之證明矣。如 白虎湯加人參,涼膈加桔梗、當歸,不論秋冬,但有瘡 疱之證,便可用之。亦且瘡疱、癮疹、丹熛、趺瘡者,是天 之一氣以傷人也。且如瘡疱、癮疹,以少為吉,以稠為 凶。稀少者,不服藥而自愈;稠密者,以寒涼藥捨死而 治之,十痊其一二。敝家親眷相知,信服此藥,獲效多 矣。

《王好古斑論萃英》

《瘡疹標本》

昔睦親宮十太尉病瘡疹,眾醫治之。王曰:「疹未出屬 何臟腑?」一醫言胃氣熱,一醫言傷寒不退,一醫言在 母腹中有毒。錢氏曰:「若言胃氣熱,何以乍涼乍熱?若 言母腹中有毒,屬何臟也?」醫曰:「在脾胃。」錢氏曰:「既在 脾胃,何以驚悸?」醫曰:「夫胎在腹中,月至六七,則已成 形,食母穢液,入兒五臟,食至十月,滿胃脘中。至生之」 時,口有不潔,產母以手拭淨,則無疾病。俗以黃連汁 壓之,方下臍糞及涎穢也。此亦母之不潔餘氣入兒 臟中,本先因微寒入而成瘡疹。未出五臟,皆兒病證 內一臟受穢,多者乃出瘡疹。初欲病時,先呵欠、煩悶、 驚悸,乍涼乍熱,手足冷,面腮赤燥,咳嗽噴嚏,此五臟 證俱見呵欠煩悶,肝也;時發驚悸,心也;乍涼乍熱手 足冷,脾也;面赤腮頰赤噴嚏,肺也。惟腎無候,以在腑 下,不能食穢故也。凡瘡疹乃五臟毒。若出歸一證,肝 水疱,肺膿疱,心斑,脾疹。惟腎不食穢毒而無諸證。瘡 黑者屬腎,由不慎風冷而不飽,內虛也。又用「抱龍丸」 數服愈。以其別無他候,故未發出則見五臟證,已出 則歸一臟矣。

《海藏》云:「本先因微寒入」 一句,并由不慎風冷,而不飽內虛一句。勿認作寒證,當識用抱龍丸,即知斑疹多熱也。

治小兒壯熱昏睡傷風,風熱、瘡疹傷食,皆相似,未能 辯認,間服升麻葛根湯、惺惺散、小柴胡湯甚驗。蓋此 數藥通治之,不致悮也。惟傷食則大便酸臭,不消化, 畏食或吐,宜以藥下之。

《海藏》云:「傷食宜以藥下之者,當詳其所傷何物,生硬寒熱不等,不可遽用巴豆之類大毒之藥下之。」 升麻葛根湯,太陽陽明也。惺惺散,風熱咽不利,脾不和,少陽渴,小便不利也。小柴胡湯,往來寒熱,胸脇微痛,少陽也。然欲知其經,當以脈別之。

小兒耳冷骩冷,手足乍暖乍涼,面赤,時嗽時嚏,驚悸, 此瘡疹欲發也。未能辯認間,服升麻湯、消毒散,已發 未發皆宜服,仍用胡荽酒、黃蘗膏。暑月煩躁,食後與 白虎湯、玉露散,熱盛與紫雪。咽喉或生瘡,與甘桔湯、 甘露散。餘依《錢說》。大人小兒同治法,惟劑小大不同 耳。

《海藏》云:「消毒散,太陽藥也;白虎湯,治身熱目痛,鼻乾不得臥,陽明藥也;正為泄時暑之劑。甘露飲子,肺腎藥也;甘桔湯,少陰藥也;紫雪、天門冬、麥門冬、黃芩、地黃為血劑;玉露散,肺腎藥;石膏、寒水石為氣劑。」

《斑論》

夫斑之為病,皆由子在母腹,時時浸漬,食母血穢蘊 而成毒,皆太陰濕土壅滯,君相二火之所作也。因小 兒真氣既盛,正氣又旺,邪無所容,或因天冷,或因傷 表,或因傷裡,斑由是而生焉。治當何如?外者外治,內 者內治,中外皆和,其斑自出。至於惡寒者發之,表,大 熱者奪之,渴者清之,大便祕結者下之,小便不通者 利之,驚者安之,泄者分之,何以執一為哉?大抵傷寒 同治,最為高論,隨經用藥,不可闕也。假令五日已裡, 諸病與斑疹不能別辯者,不可疑作斑疹,必須發之, 但各從其所傷應見治之,皆不妨斑出。若強發之,其 變不可勝數矣。前人言首尾俱不可下者,何也?曰:首 不可下者,為斑未顯於表,下則邪氣「不得伸越,此脈 證有表而無裡,故禁首不可下也。」尾不可下者,為斑 毒已顯於外,內無根蔕,大便不實,無一切裡證,下之 則斑氣逆陷,故禁尾不可下也。又如所言,「溫煖蓋覆, 不令通風」,以其斑未出,或身表涼而惡寒,或天令寒 而惡冷,溫煖蓋覆,不令通風可也。斑若已出,身熱天 暄,何必用蓋覆而不「使之通風乎?」後人執此二句,首 尾俱不敢下,溫煖不令通風,不知天令之所加,人身 之所感,致使誤人多矣。大扺前人之言,隨時應變,以 其所可者而言之。後人不知其變,故執常而不移也。 噫!首尾俱不可下者,以其始終臟腑元無凝滯也。若 有一切裡證,及大便結者,安得不下溫煖不使之通 風?以其發在冬時,故如此也。若發在夏時,斑雖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