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61 (1700-1725).djvu/9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虛,外寒內必熱也;陰并於陽,則陽實而陰虛,邪自內 而外,外熱裡必平也,故曰「可治。」不但痘瘡惡變黑,如 陽毒發斑,內傷發斑黑者,皆不可治,抑豈腎水為邪 乎?故病瘡「病蟲皆惡黑者,北方屬水,其色黑,入通於 腎,居亥子之位,萬物生於子而死於亥。腎者,生死之 戶也,變黑而死,歸根復命之時也。」此天地之道,陰陽 之化,生長收藏之機,非知道者不足以語此噫。此實 出吾《肝膈之要》,非有蹈襲,亦非好辯以亂人聽。但恐 世之曲學者,不知虛實之理,補所不當補,瀉所「不當 瀉,盛盛虛虛,遺人夭殤」,無異於操刃之殺人也。借使 錢氏復生,必謂吾言為信。觀此者不主先入之言,亦 必謂吾言之不誣也。

瀉膿血痂皮水糓

錢氏曰:「瘡黑而忽瀉,便膿血痂皮者順,水糓不消者 逆。夫痘瘡自內而外謂之正出,自外而內謂之倒陷, 從外收者謂之正靨,從內收者謂之倒靨,倒靨倒陷, 內穿膈膜,壞臟腑,皆惡候也。倒陷者十無一生,倒靨 者十或救其一二。錢氏謂瘡黑而忽瀉,其倒靨之類 乎?蓋瘡黑本是死證,裡實者可下之,忽然作瀉則不」 必下,毒氣由外入內,臟腑之氣不通,營衛之氣不行, 表裡俱病,不急下之,轉增躁悶而死,故主百祥丸下 之。若自利,則火性急速,不少停於腸胃之間,腸胃熱 甚,亦自失其轉化之常,故暴注而瀉,瀉則毒從利減, 亦若下之義。當時暴瀉,未必便膿血痂皮也,抑將淹 延數日,而後有是膿血痂皮也?何以有是膿血痂皮 者,痘瘡內陷,則臟腑膈膜之間,亦如外出之狀;瀉膿 血者,內潰之證也;瀉痂皮者,內靨之證也;瀉膿血痂 皮為順者,邪在腑也,在腑得由腸胃而出,故順;瀉水 糓者,臟也,邪在臟,不得由腸胃而出,所去者腸胃之 水糓耳。人絕水糓則死,故逆。然其水糓不化,不可誤 認為寒。《仲景》曰:「邪熱不殺糓,水糓不化者,火迫而出 也。」錢氏謂:「瀉痂皮者,是脾氣得實,腎雖用事,脾可制 之。瀉水糓者,是脾虛不能制腎,故自洩也。」讀者不識 此義,即謂脾土可以制腎水,有欲專補脾土之意。殊 不知脾胃者,倉廩之官,以納水糓者也;腎開竅於二 陰,以司開闔者也。火氣下迫,腎必受之,開闔不利,不 能禁固,便溺所以暴瀉也。曰「腎用事」者,腎為火所役 也,若自用事,則能封閉約束而不瀉矣。「脾可制之」者, 言門戶雖馳,食廩猶藏,能制其水,不為濕所勝也。至 於水糓不化,則泌別無統,幽闌不關,脾亦不能自勝 其濕,故自洩也。然五虛之中,泄洩為甚,痘瘡自利不 止,鮮有痊者。予以一言斷之曰:能食者吉,「不能食者 凶。」故《經》曰:「漿粥入口泄住止則虛者活。」此其驗也。

斑疹

斑疹之證,布在方冊者,或謂心為疹,或謂心為斑,或 謂脾為疹,胃為斑者,何也?《經》曰:「少陰所至為瘍疹。」少 陰者,心與腎也。心配離,離中之陰,已土也。丁巳同生 於酉,酉者肺金帝旺也。腎配坎,坎中之陽,戊土也。戊 癸化火,而生於寅,寅者三焦火長生也。斑隱隱在於 皮膚中,大者成片,小者狀如蚊蚤所咬,點點赤色。疹 則成顆粒,見於皮膚之外,如疥子然,有形可模,俗名 「麻子」者,是已斑之方萌,又與蚊跡相類,發斑多見於 胸腹,病人昏憒,先紅後赤者是也,傷寒熱病多有之。 蚊跡只在於手足,病人安靜,先紅後黃者是也,內傷 熱病多有之,此二證發斑人常有之,非由胎毒,乃時 行熱證也。至於疹子,則與痘瘡相似,彼此傳染,但發 過不再作也。乃心移熱於脾,脾移熱於肺,發而為疹。 凡病疹者,必咳嗽,火刑肺也。丁心火已,脾土辛肺金, 皆隸於酉,造化之理同一位,謂疹為心者,語其本也; 謂疹為脾者,語其標也,語心脾而肺在其中矣。腎主 二陰,司開闔,三焦之火亢甚,妻從夫化,合於胃而為 斑。凡病斑者,必自利,或大便結燥也。癸腎水,戊胃土, 與寅三焦相火同位者,亦造化之理,語三焦而心在 其中矣。故發斑見於胸腹者,三焦之位也;蚊跡見於 手足者,胃主四肢也。疹者,母傳子也。斑者,妻從夫也。 知造化之理,而治斑疹不難矣。

五行生死

按:「五行之理,生於陽者死於陰,生於陰者死於陽」,抑 隔別損益之數歟?夫五臟六腑所以配五行也,「腑為 陽,臟為陰,腑生於陰,臟生於陽,根陰根陽之義也。腑 死於陽,臟死於陰,分陰分陽之義也。陽之所死,陰之 所生,陰之所死,陽之所生,陽極則生陰,陰極則生陽 之義也。自子至巳為陽而統乎足,自午至亥為陰而」 統乎手,亦陰陽互為其根也。以腑言之,水火者,南北 之對也。壬膀胱水生於申,申者手少陽三焦之位也。 《經》曰:「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故壬水生於申,死 於卯者,水月象也,生於西死於東矣。丙小腸火生於 寅,寅者足少陽膽位也。膽為甲木,甲祿在寅,故丙火 生於寅,死於酉者,火日象也,生於東,沒於西矣。金木 者,東西之對也。甲膽木生於亥者,風木之分。《經》曰:「風 生木」,故甲木生於亥。死於午者,木陽也,午則陰生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