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74 (1700-1725).djvu/4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道其事。

《黟縣志》:「盧臣忠字仲信,登政和二年第。建炎初,由臨 安府司理累遷右正言。上欲大用,命相者視之曰:『有 膺無背,官不過此』。後扈駕至靖康,敵使有逼近御舟 者,臣忠叱退之,勢益迫,臣忠失足墜水中。數日,上求 臣忠所在,左右記其處以對,使沒,得其尸,拱立如生。 帝憫其忠,賜水銀以殮。贈右諫議大夫,官其二子。」 《清波雜志》:高宗初被命渡河,隨軍一裨將某,善鑒人, 密語同列曰:「大王神觀甚佳,此行必成大事。舍人觀 察亦保終吉。但資政氣貌甚惡,禍只在旦夕。」資政,謂 王雲也。時以資政殿學士輔行,行至磁州,果被害於 應王廟。中書舍人耿延禧,觀察使高世作,時皆參謀 議於幕府。

《宋史光宗慈懿李皇后傳》:「李皇后,安陽人,慶遠軍節 度使,贈太尉道之中女。初,后生,有黑鳳集道營前石 上,道心異之,遂字后曰鳳娘。道帥湖北,聞道士皇甫 坦善相人,乃出諸女拜坦。坦見后,驚不敢受拜,曰:『此 女當母天下』。坦言於高宗,遂聘為恭王妃,封榮國夫 人,進定國夫人。乾道四年,生嘉王。七年,立為皇太子」 妃。及太子即位。冊為皇后。

《齊東野語》:徐謂禮嘗涉袁李之書,自誇閱人,貴賤多 奇中。與賈師憲丞相為姻聯,賈時年少,荒于飲博,其 生母胡夫人苦之,因扣徐云:「兒子跌宕若此,以君相 法言之,何如?」徐曰:「夫人勿多憂,異日必可作小郡太 守。」母喜而記其言。他日賈居相位,徐以親故求進,久 之不遂。賈母為言之,賈不獲已,答曰:「徐親骨相寒薄, 止可作小郡太守耳。」遂以上饒郡與之,以終其身,蓋 深御前言也。然師憲日常馳馬出遊湖山,小憩棲霞 嶺下,忽有衣裘道者瞪視曰:「官人可自愛重,將來功 名,不在韓魏公下。」賈意其見侮而去。既而醉博平康, 至于破面。他日復遇道者,頓足驚嘆曰:「可惜,可惜!天 堂已破,必不能令終矣。」其後悉驗。

《宋史余天錫傳》:「天錫字純父,慶元府昌國人。丞相史 彌遠延為弟子師,性謹愿,絕不預外事,彌遠器重之。 是時彌遠在相位久,皇子竑深惡之,念欲有廢置。會 沂王宮無後,丞相欲借是陰立為後備。天錫秋告歸, 試於鄉,彌遠曰:『今沂王無後,宗子賢厚者幸具以來』。 天錫絕江與越僧同舟,舟抵西門,大雨,僧言門左有 全保長者,可避雨。」如其言過之。保長知丞相館客,具 雞黍甚肅。須臾,有二子侍立,全曰:「此吾外孫也。日者 嘗言,二兒後極貴。問其姓,長曰趙與莒,次曰與芮。」天 錫憶彌遠所屬,其行亦良是,告於彌遠,命二子來。保 長大喜,鬻田治衣冠,心以為沂邸後可冀也,集姻黨, 且詫其遇以行。天錫引見彌遠善相,大奇之。計事泄 不便,遽復使歸。保長大慚,其鄉人亦竊笑之。逾年,彌 遠忽謂天錫曰:「二子可復來乎?」保長謝不遣。彌遠密 諭曰:「二子長最貴,宜撫于父家。」遂載與歸。天錫母朱 為沐浴教字,禮度益閑習。未幾,召入嗣沂王,迄即帝 位,是為理宗。

《金史施宜生傳》:「施宜生,字明望,邵武人也。博聞強記, 未冠,由鄉貢入太學。宋政和四年,擢上舍第,試學官, 授潁州教授。及王師入汴,宜生走江南,復以罪北走 齊,上書陳取宋之策,齊以為大總管府議事官。失意 于劉麟,左遷彰信軍節度判官。齊國廢,擢為太常博 士,遷殿中侍御史,轉尚書吏部員外郎,為本部郎中」, 尋改禮部,出為隰州刺史。天德二年,用參知政事張 浩薦,宜生可備顧問,海陵召為翰林直學士,撰《太師 梁王宗弼墓銘》,進官兩階。正隆元年,出知深州,召為 尚書禮部侍郎,遷翰林侍講學士。四年冬,為宋國正 旦使。宜生自以得罪北走,恥見宋人,力辭,不許。宋命 張燾館之都亭,因間以首丘風之,宜生顧其介不在 旁,為《庾語》曰:「今日北風甚勁。」又取几間筆扣之曰:「筆 來,筆來!」于是宋始警。其副使耶律闢離刺使還,以聞, 坐是烹死。初,宜生困於場屋,遇僧善《風鑒》,謂之曰:「子 面有權骨,可公可卿。而視子身之毛皆逆上,且覆腕, 必有以合乎此,而後可貴也。」宜生聞其言大喜,竟從 范汝為于建劍。已而汝為敗,變服為傭泰之吳翁家 三年,翁異之。一日,屏人詰其姓名,宜生曰:「我服傭事 惟謹,主人乃亦寘疑邪?」翁固詰之,則請其故。翁曰:「日 者燕客,執事咸餕,而汝獨孫,諸儕目撤器,有嘆聲,是 以職汝,非真傭也。」宜生遂告之故。翁贐之金,夜濟淮 以歸試一日獲熊三十六,賦擢第一。其後竟如僧言。 《元史洪福源傳》:「君祥,小字雙叔,福源第五子也。年十 四,隨兄茶丘見世祖於上京,帝悅,命劉秉忠相之。秉 忠曰:『是兒目視不凡,後必以功名顯,但當致力于學 耳』。令選師儒誨之。」

《正乙天師傳》:張留孫者,字師漢,信州貴溪人。少時入 龍虎山為道士,有道人相之曰:「神仙宰相也。」

《誠齋雜記》:趙王李德誠鎮江西,有日者自稱世人,貴 賤一見輒分。王使女妓數人與其妻滕國君同粧梳 服飾,偕立庭中,請辨良賤。客俯躬而進曰:「國君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