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76 (1700-1725).djvu/13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堪輿》一卷,《商紹太史堪輿曆》一卷,《黃帝四序堪輿經》 一卷,《五音三元宅經》一卷,《陰陽宅經》一卷,《陰陽宅經 圖》一卷,《王澄二宅心鑒》三卷,又《二宅歌》一卷,《陰陽二 宅圖經》一卷,《黃帝八宅經》一卷,《淮南王見機八宅經》 一卷,《一行庫樓經》一卷,《上象陰陽星圖》一卷,《金圖地 鑒》一卷,《地鑒書》三卷,《孫李邕葬範》五卷,《地理六壬六 甲八山經》八卷,《地理三寶經》九卷,《五音山岡訣》一卷, 《地理經》五卷,《地理正經》十卷,《朱仙桃地理贊》一卷,又 《元堂範》一卷,《地理口訣》一卷,《僧一行地理經》十二卷, 《黃石公八宅》二卷,《李淳風一行禪師葬律祕密經》十 卷,呂才《楊烏子改墳枯骨經》一卷,《曾楊一青囊經歌》 二卷,《楊救貧正龍子經》一卷,王希逸《地理祕妙歌訣》 一卷,《地理名山異形歌》一卷,《孫臏葬白骨曆》、蘇粹明 《地理指南》三卷,《司空班范越鳳尋龍入式歌》一卷,王 洙《地理新書》三十卷,劉次莊《〈青囊本旨論〉二十八篇》 一卷,胡翊《地理脈要》三卷,《魏文卿撥沙經》一卷,李戒 《營造法式》三十四卷,《元女墓龍冢山年月》一卷,《元女 星羅寶圖訣》一卷,《白鶴望山經》一卷,《八山二十四龍 經》一卷,《天仙八卦真妙訣》一卷,《黃泉敗水吉凶法》三 卷,《踏地賦》一卷,《分龍真殺五音吉凶進退法》一卷,《地 理澄心祕訣》一卷,《八山穿珠歌》一卷,《山頭步水經》一 卷,《山頭放水經》一卷,《大卦殺人男女法》一卷,《地理搜 破穴訣》一卷,《臨山寶鏡斷風訣》一卷,《叢金訣》一卷,《錦 囊經》一卷,《玉囊經》一卷,《黃囊大卦訣》一卷,《地理祕要 集》一卷,《通元論》一卷,《地理八卦圖》一卷,《駐馬經》一卷, 《活曜修造吉凶法》一卷,《天中寶經知吉凶星位法》」一 卷,「《修造九星法歷代史相》一卷,《李仙師五音地理訣》 一卷,《赤松子碎金地理經》二卷,《地理珠玉經》一卷,《地 理妙訣》三卷,《石函經》十卷」,《銅函經》三卷,《周易八龍山 水論地理》一卷,《老子地鑒訣祕術》一卷,《五姓合諸家 風水地理》一卷,「《昭幽記》一卷,《鬼靈經》并《枯骨經》」二卷, 《唐刪定陰陽葬經》二卷,《唐書地理經》十卷,《青烏子歌 訣》二卷。

《搜采異聞錄》:「今世俗營建宅舍,或小遭疾厄,皆云犯 土,故道家有謝土司章醮之文。」按《後漢書來歷傳》所 載:「安帝時,皇太子驚病不安,嬖幸乳母野王君主聖 舍。太子廚監邴吉以為聖舍新繕修,犯土禁,不可久 御。」然則古有其說矣。

《王氏談錄》:「公言:昔觀孔子墓,視其地之形勢,大與今 俗深相符。今之術,繫昔人之所遺耶?」

公言:「昔有一士人病,其家數世未葬,亟出錢買地一 方,稍近爽塏者,自祖考及緦麻小功之親,悉以昭穆 之次葬之,都無歲月日時、陰陽忌諱與塋穴之法。人 且識其《易》,而謂禍福未可知。歲中輒遷官秩,後其家 益盛。以此觀之,真達者也。今之人稽留葬禮,動且踰 紀,邀求不信之福于祖先遺骸,真罪人也。」

《暇日》,記李誠明仲言:「堂屋前要不背三陽」,今人家作 佇廊,非也。

《丑莊日記》:浮屠泓師與張說市宅,戒無穿東北隅。他 日怪宅氣索然,視東北隅已穿二坎丈餘,驚曰:「公富 貴一世而已,諸子將不終。」說將平之,泓師曰:「客土無 氣,與地脈不連,譬身瘡痏,補他肉無益也。」今之俗師 妄言風水者,一遇方隅坎陷,則令補築增輳,便謂藏 風聚氣,豈不謬哉?君子無惑焉可也。

葬度古云:五害不侵,高山忌石巉巖,平原忌水衝射。 土脈膏潤,草木暢榮,來龍迢遙,結穴端正,水環沙護, 即吉地也。近泥天星卦例方向,不顧龍穴沙水,多斜 側反背為之,主家徼福不悟也。且親存享爽塏華,居 歿葬形勝吉地,親體安,子心安矣。若專徼福,則唐宋 豈乏吉地耶?何變更也?當不違天甚,毋徇地理。 五色《線神仙圖墓記》:「葬遇沈岡,至二十年,絕世無後, 葬遇浮岡,無他災厄,葬遇飛岡,奕世富貴。」

《樂郊私語》:「括蒼劉伯溫,多才藝,能詩文,尢善形家言, 嘗以儒學提舉,得相見于錢塘。後十年餘,劉已解官, 復見于海鹽之橫山,把臂道故,至于信宿,謂余曰:『中 國地脈,俱從崑䮗來,北龍中龍,人皆知之。唯南龍一 支,從峨嵋並江而東,竟不知其結局處。頃從通州泛 海至此,乃知海鹽諸山,是南龍盡處』。」余問何以知之? 劉曰:「天目雖為浙右鎮山,然勢猶未止,蜿蜒而來,右 束黟浙,左帶苕霅,直至此州長牆秦駐之間而止。于 是以平、松諸山為龍,左抱以長江、淮泗之水;以慶紹 諸山為虎,右繞以浙江、曹娥之水,率皆朝拱于此州, 而後乘潮東出,前後以朝鮮、日本為案。此南龍一最 大地也。」余問:「此何人足以當之?」曰:「非周、孔其人不可, 然而無有乎爾。吾恐山川亦不忍自為寂寂若此也。 《見聞錄》:吾松有謠云:『潮到泖,出閣老』。」時徐文貞入相, 而泖有潮矣。太倉之潮至儀亭,而味齋顧公以狀元 相。又潮至婁門,而瑤泉申公、荊石王公大拜矣。吳人 至今能道之。乃地師論江南平洋,專取落水為主,以 世間之水無不東流耳。然予嘗至浦上觀董、戴二墳, 皆賴布衣所定。墳前但有浦潮,而並無西水一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