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法三品
謝恭云:「畫有六法,一曰氣韻生動,二曰骨法用筆,三 曰應物寫形,四曰隨類傅彩,五曰經營位置,六曰傳 摸移寫。六法精論,萬古不移。自骨法用筆以下,五法 可學而能。如其氣韻,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復 不可以歲月到,默契神會,不知然而然也。故氣韻生 動,出於天成,人莫窺其巧者,謂之神品。筆墨超絕,傅」 染得宜,意趣有餘者,謂之「妙品。」得其形似而不失規 矩者,謂之「能品。」
三病
畫有三病,皆繫用筆。一曰板,二曰「刻」,三曰結。板者,腕 弱筆癡,全虧取與,物狀平褊,不能圓混也。刻者,運筆 中疑,心手相戾,勾畫之際,妄生圭角也。結者,欲行不 行,當散不散,似物凝礙,不能流暢也。
六要
「氣韻兼力」,一也;「格制俱老」,二也;「變異合理」,三也;「彩繪 有澤」,四也;「去來自然」,五也;「師學捨短」,六也。
六長
「麄鹵」求筆,一也;「僻澀」求才,二也;「細巧」求力,三也;「狂怪」 求理,四也;「無墨」求染,五也;「平畫」求長,六也。
制作楷模
釋象有善巧方便之顏,道流具修真度世之範,帝王 崇天日龍鳳之表,外夷有慕華欽順之情,儒賢見忠 信禮義之風,武士多勇悍英烈之貌,隱逸識高世之 節,貴戚尚侈靡之容,天帝明威福嚴重之象,鬼神作 醜。「馳趡之狀,士女宜秀色婑媠之態,田家有醇甿 朴野之真。」畫衣紋林石,用筆全類於書。衣紋有重大 而調暢者,有縝細而勁健者,勾綽縱掣,理無妄下,以 狀高側、深斜、卷摺、飄舉之勢。林木有樛枝挺榦,屈節 皺皮,紐裂多端,分敷萬狀。山石多作礬頭,亦為稜面, 要見幽遠而氣雄,崢嶸而秀潤。畜獸須備筋力精神, 毛骨隱起,魚龍求游泳之妙,升降之宜。觀畫水湯湯 若動,使人有浩然江湖之思。屋木折算無虧,筆墨均 壯深遠透空。花竹有四時景候,陰陽向背,筍條老嫩, 苞萼後先,自然豔麗,間野園蔬野草,咸有出土體性。 禽鳥尚毛羽翔舉,飛集之形,知此雖不能盡鑒閱之 精妙,然工拙亦略可見矣。或有逸品,皆高人勝士,寄 興寓意者,當求之筆墨之外,方為得趣。
古今優劣
佛道人物、士女牛馬,近不及古。山水林石,花竹禽魚, 古不及近。何以明之?且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吳道 元及閻立德、立本,皆純重雅正,性出天然,吳生之作, 為萬世法,號曰「畫聖。」張萱、周昉、韓幹、戴嵩,氣韻骨法, 皆出意表。後之學者,終莫能到,故曰「近不及古。」至如 李成、關仝、范寬、董源之跡,徐熙、黃筌、居寀之蹤,前不 藉師資,後無復繼踵,借使二李、三王之輩復起,邊鸞、 陳庶之倫再生,亦將何以措手於其間哉?故曰:「古不 及近。」
粉本
古人畫槁,謂之「粉本」,前輩多寶蓄之。蓋其草草不經 意處,有自然之妙。宣和紹興所藏粉本,多有神妙者。
賞鑒
看畫如看美人,其風神骨相,有肌體之外者。今人看 古蹟,必先求形似,次及傅染,次及事實,殊非賞鑒之 法也。米元章謂「好事家與賞鑒家自是兩等。家多資 力,貪名好勝,遇物收置,不過聽聲,此謂好事。」若賞鑒 則天資高明,多閱傳錄,或自能畫,或深畫意,每得一 圖,終日寶玩,如對古人,雖聲色之奉,不能奪也。看畫 之法,不可一途而取。古人命意立跡,各有其道,豈拘 以所見繩律古人之意哉!鐙下不可看畫,醉餘酒邊 亦不可看畫,卷舒不得其法,最為害物。
唐人五代絹素麄厚,宋絹輕細,望而可別唐宋也。 古人畫墨色俱入絹縷,精神迥出。偽者雖極力仿傚, 而粉墨皆浮於縑素之上,神氣亦索然。蓋古人筆法 圓熟,用意精到,初若率易,愈玩愈佳。今人雖極工緻, 一覽而意盡矣。
御題畫真偽相雜。往往有當時名手臨摹之作。故祕 府所藏臨摹本皆題為「真。」邇惟明昌所題最多,具眼 者自能別識也。
裝褫書畫定式
大整幅上引首三寸,下引首二寸。
《小全》幅上引首二寸七分,下引首一寸九分;《經》帶四 分,上褾除打擫竹外,淨一尺六寸五分,下褾除上軸 外,淨七寸。
一幅半上引首三寸六分,下引首二寸六分,經帶八 分。
雙幅上引首四寸,下引首二寸七分。上褾除打擫竹 外,淨一尺六寸八分;下褾除上軸桿外,淨七寸三分。 兩幅半,上引首四寸二分,下引首二寸九分,《經帶》一 寸二分。
三幅上引首四寸四分,下引首三寸一分,經帶一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