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83 (1700-1725).djvu/1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三分。

四幅上引首四寸八分,下引首三寸三分,《經》帶一寸 五分。

橫卷褾合長一尺三寸,高者用全幅引首,闊四寸五 分,高者五寸。

古畫不脫,不須背褾。蓋人物精神髮彩,花之穠艷,蜂 蜨只在約略濃淡之間,一經背多,或失之也。故紹興 裝褫古畫,不許重洗,亦不許裁剪過多。

古厚紙不得揭薄,若紙去其半,則書畫精神一如摹 本矣。

檀香辟濕氣,畫必用檀軸有益。開匣有香而無糊氣, 又辟蠹也。

元管夫人墨竹譜名道昇

墨竹

墨竹位置,一如畫竹法。但榦節枝葉四者,若不由規 矩,徒費工夫,終不能成畫也。凡濡墨有深淺,下筆有 重輕。逆順往來,須知去就;濃淡麄細,便見榮枯。乃要 葉葉著枝,枝枝著節。山谷云:「生枝不應節,亂葉無所 歸。」須一筆筆有生意,一面面得自然。四面團欒,枝葉 活動,方為成竹。然古今作者雖多,得其門者或寡,不 「失之於簡略,則失之於繁雜。或根榦頗佳而枝葉謬 誤,或位置稍當而向背乖方,或葉似刀截,或身如板 束,麤俗狼藉,不可勝言。」其間縱有稍異常流,僅能盡 美,至於盡善,良恐未暇獨文。湖州挺天縱之才,比生 知之聖,筆如神助,妙合天地。馳騁於法度之中,逍遙 於塵垢之外,縱心所欲,不踰準繩。故一依其法,布列 成圖,庶後之學者。不陷於俗惡,知所當務焉。

一畫竿。若只畫一二竿,則墨色且得從便。若三竿之 上,前者色濃,後者漸淡。若一色,則不能分別前後矣。 然後梢至根,雖一節節畫下,要筆意貫穿。梢頭節短, 漸漸放長,比至根節,漸漸放短。每竿須要墨色勻停, 行筆平直,兩邊如界,自然圓正。若擁腫偏邪,墨色不 勻。間麤間細,間枯間濃,及節空勻長勻短,皆文法所 忌,斷不可犯。頗見世俗用蒲絟、槐皮,或疊紙濡墨畫 竿,無問根梢一樣麤細,又且板平,全無圓意,但堪發 一笑耳。

二畫節。立竿既定,畫節為最難。上一節要覆蓋下一 節,下一節要承接上一節,中間雖是斷離,卻要有連 屬意。上一筆兩頭放起,中間落下,如月少彎,則便見 一竿圓混;下一筆看上筆意趣,承接不差,自然有連 屬意。不可齊大,不可齊小。齊大則如旋環,齊小則如 墨板;不可太彎,不可太遠,太彎則如骨節,太遠則不 相連屬。無復生意矣。

三畫枝,各有名目。生葉處謂之「丁香」,頭三合處謂之 「雀爪」,直枝謂之「釵股」,從外畫入謂之「垛疊」,從裏畫出 謂之「迸跳。」下筆須要遵健,圓活,生意連綿。行筆疾速, 不可遲緩。老枝則挺然而起,節大而枯瘦;嫩枝則和 柔而婉順,節小而肥滑。葉多則枝覆,葉少則枝昂。風 枝雨枝,觸類而長,亦在臨時轉變,不可拘於一律也。 尹《白鄆》《王隨》,枝畫斷節,既非文法,今不敢取。

四畫葉下筆要勁利,實按而虛起,一抹便過,少遲滯, 則純厚不銛利矣。然寫竹者,此為最難,虧此一功,則 不復為竹矣。法有所忌,學者所當知。麤忌似桃,細忌 似柳,一忌孤生,二忌並立,三忌如叉,四忌如井,五忌 如手指,及似蜻蜓。翻正向背,轉側低昂,雨打風翻,各 有態度,不可一例抹去,如染皂絹無異也。

元李衎竹譜

「予昔見人畫竹,嘗從傍窺其筆法,始若可喜,旋覺不 類,輒嘆息捨去,不欲觀之矣。如是者凡數十輩。」後得 澹游先生所畫,迥然不同,遂願學焉。已而溯求其源, 澹游本學於乃翁黃華老人,老人學文湖州,是時初 聞湖州之名,二老遺墨皆未之見。後從喬仲山祕書 觀黃華橫幅,一枝數葉,倚石蒼蒼,疑澹游差不逮也, 甚欲取以為法,而無自得之。或云:「黃華雖宗文,每燈 下照《竹枝》,摸影寫真,宜異乎常人之為者。澹游特括 讀父書而已,不必學也。」予深以為然,又念東坡、山谷 二公,洎宋、金兩朝名士,贊美文湖州之筆,與造物比, 尤以不即快睹為恨。至元乙酉來錢塘,始見十餘本, 皆無足起予者。妄謂蘇、黃之評,幾於私其交親,後賢 未免隨聲附和,要當以《黃華》《澹游》定優劣耳。邂逅友 人王子慶,極談茲事,子慶曰:「君特未見真蹟,前輩不 輕推許也。」予曰:「近屢見之矣,大書題識,寧盡偽耶?」子 慶曰:「非偽而何?」予茫然自失,猶疑子慶立論之偏,漫 詰之曰:「若嘗見中州黃華老人所作乎?」子慶曰:「《黃華》 之作吾固未見,湖州之作,君亦未之見也,何能決是 非?府史某人者,藏本甚真,明日借來,以自定其品第, 可乎?」越宿,子慶果攜過余則一幅五挺,濃淡相依,枝 葉間錯,折旋向背,各具姿態,曲盡生意,如坐渭川淇 水間。方以前輩議論為無愧黃華,誠有取乎此,而照 影之語未詳,自悔聞見寡陋,若子慶之博識,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