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0 (1700-1725).djvu/4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山隸蜀帝所治,名之曰劍嶺。其勢北距終南,西接岷 峨,南通卭徠,東挹巴庸,廣袤周匝殆千餘里,此山為 要地也。自山王白峰主託孕為蜀王太子,且百年矣, 居未有王。真官既聖人之裔,清明在躬,積德累行,忠 孝全節。神遊於此,行藏有數,宜少休焉。」兼劍嶺之下, 近有白額大獸,千餘歲矣。負北山嵎,以人為食。真官 既嘗為天子大臣,則山川之神皆嘗所治者。又玉音 來此,自可號召群靈,呼吸變化,役遣幽陰,驅除此虎, 亦助天好生之事也。予傳之,乃矯宣帝旨,召集千里 之內山川鬼神,咸來聽命。謂之曰:「帝有玉旨,以白虎 害人命,吾為此山王,董爾眾靈誅滅之,用命者世享 血食,否則天行威刑。」眾曰:「唯,謹聽令。」予乃仰觀周覽, 現相變化,自見身與山等,拔一孤竹,叱化長劍,屏翳 號風。雨師清道,揮劍一呼,響震山谷。虎亦怒氣成雲, 目光出電,跳梁反覆,吾身當之。眾力併前,斃於刃下。 又於血汁中獲一圓石,狀如墜星。公元長識之,曰:「此 虎威也。予佩之,百神懾畏。」功成因奏帝。先陳矯詔之 愆,次及集功之語。帝因以予為蜀北門山王。

第三十二刑賞化。予既即真,為諸山之王,凡所部山 川,水旱豐凶,妖祥功過,皆得與聞而平治之。青黎山 神高魚生部民孫滌女,方婚之夕,魚生悅慕,拘其魂 而亂之,為鄰封白池龍神。化察予覘之,與女俱訊。既 伏其辜,歸其魂,女乃蘇,鞭魚生背三百,黜其職。山下 有故孝子吳宜肩,嘗為父疾,刺血寫《楞伽經》四卷,壽 終三年未有所受。予為保奏。以代魚生。帝報曰「可。」自 是大小之神咸知敬畏焉。

《第三十三存褒化》幽王始娶申侯之女為后。后賢,有 子宜臼嫡且長,仁孝之風,見於《岐嶷》。及褒侯以姒進, 遂寵姒而疏后。尋以姒有子,乃廢申后,以姒代之。姒 生子王,名之曰「伯服。」意謂伯者上無長也,服者天下 咸服也。於是逐宜臼,立伯服為太子。大臣諫者九人, 悉族之。穢聞於上帝,俾西嶽為孽,以警於王,山川鬼 神從而不寧,三川皆震,山摧水壅,勢皆逆流。嶽神者, 蓋白帝招矩之降靈也。從而遷怒,移檄漢沔褒斜山 神,欲湮褒邑。褒與蜀接境,予訝其太甚,即上奏言:「治 褒侯固不足卹,國人何辜,請赦之。」有旨言金天之神 擅檄所治,薄責之,褒邑之民免於湮厭。厥後犬戎伐 周,棄漢沔褒邑之地於蜀,皆帝意也。

第三十四回風化劍嶺之南民李轅孝於母,薄暮,有 客投之,轅方烹雞具食,客以為相館,喜形色言。少頃 客至,乃脫粟飯也。客不舉匕,轅曰:「家有老母,病起思 肉,適之司晨,不及供客矣。」客赧然揚袂而起曰:「汝以 吾為未嘗食肉邪?」不揖而出。夜闌,因風縱火,以盡其 居。時方歲寒,草木黃落,煙焰蓬勃,勢不可當。轅負母 而出,仰天呼號。而適遊其上,大不平之。因吹氣成風, 使虐焰自反。客執燧猶在手,燎其鬚眉,欲走而迷,顛 仆火中,僅脫其命。訊之,則曰:「某俠士蒲光度也。今夏 緣都人士女浣花嬉遊,有友因醉而觸良家,為人所 辱,濱死。某以解紛之故,投入水中,幾欲不救,訴於有 司,於是亡命,周流半載。昨實餒甚,心怨於子。方爇草 時,如有人比之。火及子家,而為風所吹,今即死矣。不 作無名鬼,故告之。」語畢而殂。

第三十五《明冤化》。踰劍之北三百里,龜山之下,民何 志清,有男無方,娶魚山侯釜之女。逾年,釜得疾勢急, 女告於姑,請以歸寧。許之,與其夫偕往。至中途,記憶 奩篋中有黃金耳璫二垂,欲持以隨,備父急難行,速 而忘之,欲歸而復取,則日西矣。俄無方之弟良能,踵 後而呼,㩦耳璫至曰:「婆有不豫,遣我呼兄,且令附嫂。」 無方曰:「弟與嫂行,吾將歸以省母。」無方既別移時,侯 氏悔曰:「妾家不十里可到,無勞叔相從也。」良能信之, 遽與嫂別。既還而夜深。翌日,侯訝其女已約歸而來 遲,遣人迎於路,乃見女死而無首,釜疾革而亡。其家 告於所治何氏,以幼子而鞫之,日餘獄成。良能自誣 別兄乏後,逼嫂以非禮,不從而殺之。「其首不存,殆為 虎豹食之矣。」將就戮,良能怨泣。龜山之神艾敏來告 予察之得實。蓋有強賊牛資,與妻毛氏有所忤,資路 逢侯劫而逼之,取侯之衣,與毛相易,毛與侯年相若 也。梟毛之首,㩦侯與俱。予為追毛之魂,附資之體,藉 資之口,吐毛之辭,自陳而得實。資赴於理,女歸於侯, 良能免焉。

第三十六苴邑化劍北百里,折而東之,兩舍之餘,有 邑曰苴饒,地瘠人貧,編戶有子,甲則蓄之,乙則或否, 至於丙丁則不舉矣。蓋嗇於衣食,以便目前,而不恤 其後也。張千十,富室也,租其田而食者八十餘家,授 田之日不容留,率以為常。千十有二子,長者有廢疾, 不任事,次子三歲有癇,醫卜巫禁皆不能治。禱邑之 神公孫掌,十日不蘇。掌告於予,請救之。予從焉。詢其 所以致殃之由,蓋前後租民不舉之子四十有奇,冥 漠無歸,共為祟焉。予夢其妻李氏,且言之故。李氏雖 言之,千十不悔。予乃遣功曹荀明傳予之語,使幼子 言之,曰:「棄人之子,猶吾子也;愛汝之子,猶他子也。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