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1 (1700-1725).djvu/6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順帝至元元年冬十一月加封真定路滹沱河神為昭佑靈源侯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續文獻通考》云云。

太祖洪武元年始建山川壇

按《明會典》:「國初建山川壇於天地壇之西。正殿祭五 嶽、五鎮、四海、四瀆、鍾山之神;東西廡分祭京畿山川。 洪武二年,始定山川諸祀。」

按《大政紀》:「洪武二年正月戊申,命中書省議嶽鎮海 瀆山川諸神壇壝祭禮。」

按《春明夢餘錄》,以山川諸神止合祀於城南,諸神享 祀之所,未有壇壝專祀,非隆敬之道。命禮官考古制 以聞。禮官奏:「天下山川之祀,《虞書》『望於山川』。《周禮小 宗伯》:『兆山川,丘陵墳衍,各因其方』。《王制》:『凡山川之小 者,其祭秩視伯子男』。劉向謂山川能生物,出雲雨,施 潤澤,品類以百數,故視伯子男。其在諸侯封內者,諸 侯自祭之。秦罷封建,則皆領於祠官焉。由漢唐及宋、 元,嶽鎮海瀆之外,又有其餘山川之祀。今國家以天 下山川祀於城南,享祀之所,既非專祀,又室而不壇, 非禮所宜。今宜以嶽鎮海瀆及天下山川與太歲、風 雲雷雨、城隍合為一壇,春秋祀之。」詔可。

洪武七年、令祭山川諸神

按《圖書編》,「洪武七年,令祭山川諸神於春秋仲月上 旬擇日,後又以孟春郊祀。時諸神既預祭,壇內一定 以仲秋祭社稷後擇日祭。」

洪武十四年令祭山川諸神、以文職長官行禮 按《明會典》:「洪武十四年、令在外祭山川等神、以文職 長官一員行禮。武官不預。」如軍民指揮使司、則從本 司行之

洪武二十一年,以仲秋祭山川。

按《明會典》:「洪武二十一年,各設壇于大祀殿,以孟春 從祀。遂于山川壇,惟仲秋一祭。」

按《圖書編》:二十一年「令:歲秋中旬,擇日祭山川壇。」

成祖永樂五年遣使祭神木山

按《大政紀》:永樂五年三月甲子,督木工部尚書宋禮 奏,有大木數株,不藉人力,一夕出大谷,達于江,蓋川 之靈相之,賜其山名神木山,遣禮部郎中王羽致祭, 建祠立碑,命侍讀胡廣撰碑文。

永樂六年,敕「皇太子攝祭山川之神。」

按《明會典》:「永樂六年,駕幸北京,東宮監國。凡山川之 神,預期敕皇太子攝祭。」

永樂八年,祭《居庸山》。

按《大政紀》,「永樂八年二月己酉,車駕次龍虎臺,遣行 在太常寺少卿朱焯祭居庸山。」

永樂十九年,遣使奉安「山川諸神主。」

按《大政紀》,「永樂十九年正月甲子朔,命黔國公沐晟 詣山川壇,奉安山川諸神主。」

永樂  年,建「山川壇。」

按《明會典》。「永樂中。建山川壇。位置陳設。悉如南京舊 制。惟正殿鍾山之右。增祀天壽山神。」

世宗嘉靖八年定親祀山川服皮弁

按《明會典》,「嘉靖八年,令凡親祀山川等神,皆用皮弁 服行禮,以別於郊廟。」先是,改山川為「中祀。嘉靖中,凡 山川皆天子親祀,國有大事,則遣官祭告。」

嘉靖十五年,建「金海神祠」,祀諸水神。

「按《明會典》:西海子源出西山,遶甕山,東入都城,南出 玉河,入大通漕渠。嘉靖十五年,建金海神祠於大內 西苑湧泉亭,祀宣靈弘濟之神、水府之神、司舟之神。」 按《春明夢餘錄》:「西海神祠在西苑,嘉靖十四年八月 建。」夏言疏:「臣言於本月二十日伏蒙召見無逸殿,欽 奉聖諭。茲西海子每歲端午奉兩宮遊賞,止有望祭, 以祀其神。今宜特建祠宇,庶有瞻依。」欽此。臣竊惟禁 內西海子者,即古燕京積水潭也。其源出西山神山、 一畝、馬眼諸泉,繞出甕山後,匯為七里濼,東入都城, 瀦為積水潭,南入玉河,入于大通。前人謂積水為海, 且在西內,故至今沿稱西海。都城之水,悉于此匯玉 河城壕,大通漕河,皆食其利。比之五祀之神,其功較 大。但一向未立祠宇,以便於行禮,皇上事神之義,可 謂周矣。但祠必有名,舊曰「西海」之名,恐嫌於西海正 號,未協專稱。今祠宇既建,所有神位、祠額,伏乞皇上 特賜嘉名,以答神貺,庶稱祀典。今將相度過北門口 湧泉亭後隙地一區,堪以定建。其規制丈尺,謹畫圖 《貼說》二本,隨本進呈,伏乞聖裁,候命下之日,行移內 外各該衙門遵奉施行。按春明夢餘錄與會典年數互異今依會典編次 嘉靖二十二年,改金海神祠為「弘濟神祠。」

按《明會典》:「嘉靖二十二年,改金海神祠名為弘濟神 祠。每歲仲春秋上壬日,用羊一、豕一、鉶二、簠簋二、籩 豆各六、帛七,遣太常寺卿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