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5 (1700-1725).djvu/4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六十九卷目錄

 釋教部藝文二

  釋何衡陽達性論書    宋顏延之

  重釋何衡陽書        前人

  又釋何衡陽書        前人

  與孔中丞釋疑惑書    齊蕭子良

  又

  與南郡太守劉景蕤書     前人

  法門頌啟          王融

  謝竟陵王示法制啟      前人

  淨行頌三十一首       前人

  出古育王塔下佛舍利詔   梁武帝

  淨業賦           同前

  答皇太子請御講敕      同前

  又

  又

  答菩提樹頌手敕       同前

  答晉安王請開講啟敕     同前

  答晉安王謝開講般若啟敕   同前

  敕答臣下神滅論       同前

  敕沈約撰佛記序       同前

  與周捨論斷肉敕       同前

  又

  又

  又

  又

  答曹思文敕         同前

  喻智藏敕          同前

  唱斷肉經竟制        同前

  立神明成佛義記       同前

  捨道歸佛文         同前

  金剛般若懺文        同前

  摩訶般若懺文        同前

  斷酒肉文          同前

神異典第六十九卷

釋教部藝文二

《釋何衡陽達性論書》
宋·顏延之

前得所論,深見弘慮,崇致人道,黜遠生類,物有明微, 事不愆義,維情輔教,足使異門掃軌,況在蘄同,豈忘 所附?徒恐琴瑟專一,更失闡諧,故略廣數條,取盡後 報。足下云「同體二儀,共成三才」者,是必合德之稱,非 遭人之目。然總庶類,同號眾生,亦含識之名,豈上哲 之諡。然則議三才者,無取於氓隸;言眾生者,亦何濫 於聖智?雖情在序別,自不患亂倫。若能兩籍方教,俱 舉達義,節彼離文,採此共實,則可便倍害自和,析符 復合,何詎怏怏,執呂以毀律?且《大德》曰:「生有萬之所 同。同於所方萬豈得生之可異?」不異之生,宜其為眾。 但眾品之中,愚慧群差,人則役物以為養,物則見役 以養人。雖始或因順,終至裁殘,庶端萌起,情嗜不禁, 生害繁慘,天理鬱滅。皇聖哀其若此,而不能頓奪所 滯,故設候物之教,謹順時之經,將以開仁育識,反漸 息泰耳。與道為心者,或不劑此而止。又知大制生死, 同之榮落,類諸區有,誠亦宜然。然神理存沒,儻異於 枯荄變謝,就同草木,便當煙盡。而復云「三后升遐,精 靈在天。」若精靈必在,果異於草木,則受形之論,無乃 更資來說。將由三后粹善,報在生天邪?欲毀後生,反 立升遐。當毀更立,固知非立所除。若徒有精靈,尚無 體狀,未知在天,當何憑以立?吾怯於庭斷,故務求依 倣,而進退思索,未獲所安。凡氣數之內,無不感對,施 報之道,必然之符。言其必符,何猜有望?故遺惠者無 要,在「功者有期」,期存未善,去惠乃至。人有賢否,則意 有公私,不可見,物或期報,因謂樹德皆要。且經世恆 談,貴施者勿憶。士子服義,猶惠而勿有,況在聞道,要 更不得虛心而動,必懷嗜事,盡憚權邪。曾不能引之 上濟,每驅之下淪,雖深誚校責,亦已後言不代。足下 嬰城素堅,難為飛書,而吾自居憂患,情理「無託。近辱 褒告,欲其布意。裁往釋慮。不或值。」顏延之白。

《重釋何衡陽書》
前人

薄從歲事,躬斂山田,田家節隙,野老為儔,言止穀稼, 務盡耕牧。談年計耦,無聞達義。重獲微辨,得用招慰, 啟告精至,愈慚固結。今復妄書往懷,以輸未述。夫藉 意探理,不若析之聖文;三才之論,故當本之三畫。三 畫既陳,中稱君德,所以神致太上,崇一元首。故前謂 「自非體合天地,無以元應。」斯弘知研其清慮,未肯存 同,猶以兼容罔棄,廣載不遺,篤物之志,誠為優贍。恐 理位雜越,疑陽遂眾。若惻隱所發,窮博愛之量;恥惡 所加,盡祐直之正,則上仁上義,吾無間然。但情之者 寡,利之者眾,預有其分而未臻其極者,不得以配擬 二儀耳。今方使極者為師,不極者為資,扶其敬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