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5 (1700-1725).djvu/8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所云:「子釣而不綱。」設使綱而絕流,眾目既張,了必歸 於何處?假使誠有歸處,則一《大藏經》添一「倍不為多。 減一部不為少。」孰盡去之而願受謗周。無文而備。有 法還契。不立文字者。互相妄誕。如斯之說。特敕《志禪》 而云乎。

《示迦提關主》
釋智旭

《法華》一乘妙音,惟令一切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然佛之知見非他,即諸法實相是也。諸法實相非他, 即現前一念心性是也。現前介爾一念,不自生,不他 生,不共生,不無因生,未生無潛處,欲生無來處,正生 無住處,生已無去處。心無心相,則其性無生。無生,故 無住,無異無滅。無生住異滅,即真法性。橫遍豎窮,不 可思議。若于此無相妙心,妄謂有心相可得,則佛知 見便成眾生知見。若即此妄相幻心,達其本非有相, 則眾生知見便成佛之知見。而此一念心性,既舉體 全空,亦復即假即中。以三諦宛然,故三觀亦自法爾。 以法爾之三觀,照宛然之三諦,能所不二,境智互融。 于此妙法,能生信解,名為隨喜;解義觀文,名為「讀誦。」 轉示他人,名為「講說。」歷事煉心,名為「兼修」正修。五品 功深,六根斯淨,似成真發,究竟可期。有相無相,二安 樂行,一串穿卻。秪貴篤信力行,別無奇巧方便。至于 十妙五元,四悉三法,皆是一心圓具。說之則名相紛 然,照之則海印炳現。如人飲水,冷煖自知,當非筆舌 所能罄矣。

《示慈昱》
前人

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信如堅舟,智如柁師。 其餘《五度》及《萬行》,則皆舟中器具也。欲令信心增長, 先須時時念生死苦,警悟無常。不得沉迷五欲,執著 世情。以種種世情,決定了我生死。不得種種五欲,決 定牽人入放逸坑,墮惡道苦。今雖處在煩惱之地,也 須隨緣稍自勉拔。豈可尋波逐浪,直至沃焦而忘返 耶?既能于生死長夜中,發得一點真實信心,即宜急 求智慧,以為導師。求智之要,第一在親近明師良友。 第二在讀誦方等大乘。非明師良友,決不能益我身 心。非方等大乘,決無有出世正楷。若人有信心而無 智慧,則能增長煩惱。若人有智慧而無信心,則能增 長邪見。故知船及柁師,相須度險,缺一尚自不可,況 復俱乏,則茫茫苦海,安有出期?古人云:「一失人身,萬 劫難返。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莫謂火 燒眉毛,且圖眼下,殊不知人間五十年,不過四天王 一晝夜耳,倘不信後世苦樂,只如臥時身本在床,夢 中種種見聞不滅,豈可作斷滅見哉?高明之士,早自 著眼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