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5 (1700-1725).djvu/8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歸。送別           》高啟

萬人擁坐聽潮音,寶剎曾迂玉駕臨。佛法曉敷《三藏》 祕,帝恩春及九原深。鍾山坐處花為雨,練浦歸時樹 欲陰。擬問楞伽嗟已別,楚江飛錫暮沈沈。

《開元寺石缽》
前人

寶石當年琢帝青,浮波不異木杯輕。傳靈已歷乾陀 國,乞食曾來舍衛城。漁父得時初獻洗,法王在日每 擎行。寺僧見客休頻出,恐有藏龍此內驚。

《夜坐喜晏伯謙談禪》
方太古

海月未出山,清宵起燈燭。草坐偕道流,談禪暢幽獨。 雲喦一何深,心遠境自足。泠然忽成悟,風吹隔窗竹。

《悟道吟二首》
周憲王

慈悲為雨法為航。心是蓮華性是香。靜裏工夫些子 力。閑中議論許多長。提攜一氣通金界。顛倒三車運 玉漿。笑把明珠閑玩弄。眉間萬丈白毫光。

其二

自從悟得真如理。今古空談善有因。撒手往來還是 我。點頭問訊屬何人。安閑常樂勝中勝。自在頻觀身 外身。大笑西來緣底事。等閒識破便休論。

《山居偈》
釋智旭

一病五百日。形神並已枯。緇素偶相值。稱我為禪癯。 禪癯竟何解。佛法從來無。倦眠醒便起。笑此空頭顱。

其二

我愛山中住。觀化俯且仰。一法不當情。萬緣同鏡像。 纔言獨露身。無端已成兩。笑破太虛空。巖谷爭酬響。

其三

白雲捲還舒。清風拂還止。問我山中樂。從來只如此。 懶向蒲團求。亦不鑽故紙。若作佛法商。千里復萬里。

其四

世法多崎嶇,禁路還存賄。枉道或容身,直道每招罪。 何如野衲閒,薇蕨堪充餒。風來翠竹鳴,雲去青山在。 俯仰獨清寧,家風常不改。

其五

禦寒不䌟績。糊口不耕田。佛制固如此。誰思共息肩。 神王翻貝葉。形疲且隱眠。何須學枯木。失此無心禪。

其六

言居佛祖先。行落凡愚後。漫抱法門憂。自疾甘無救。 恥躬愧儒宗。歸焚慚禦寇。莫誇日正長。瞬息聞更漏。

其七

前際不可窮。後際不可極。現前介爾心。邊際渺難測。 明明法界宗。妙觀胡墨墨。奮起金剛拳。打碎無生國。

其八

佛語即佛心。佛心非佛語。離此即非關。究竟誰為汝。 一句了然超。萬劫合頭杵。若要舌本甜勤取黃連茹。

《警眾友》
前人

「翹首菩提路。悠悠幾陌阡。」應憐小證後。重憶大通前。 月指謝緣影。鏡像明媸姦。自慚說法鳥。誡爾莫生天。

釋教部選句

梁沈約《內典序》:「禪業定門,造次無爽。安忍與金石同 固,戒行與寶珠等色。」

《元帝內典碑銘集林序》「夫法性空寂。心行處斷。感而 遂通,隨方引接。」

北齊魏收《一切經願文》:「寶雲西映,法河東瀉,甘露橫 流,隨風感授,皇家統天,尊道崇法。」

隋煬帝《寶臺經藏》願文獨善,且最勝無為第一樂。 唐韋皋《再修大聖慈寺普賢菩薩記》皋受命方鎮,十 有七年。求所以贊皇猷,裨大化,嘗以萬人之心,不俟 懲戒,靡然歸善者,釋氏之教弘矣。況冥祐昭報,大彰 於時,崇而守之,亦同歸於理也。

白居易畫《西方幀記》:「諦觀北娑婆世界微塵眾生,無 賢愚,無貴賤,無幼艾,有起心歸佛者,舉手合掌,必先 嚮西方;有怖厄苦惱者,開口發聲,必先念阿彌陀佛。 又範金合土,刻石織文,乃至印本聚沙童子戲者,莫 不率以阿彌陀佛為上首,不知其然而然。由是而觀, 是彼如來有大誓願于此眾生,眾生有大因緣于彼 國土明矣。不然者,南北東方遇見未來佛多矣。何獨 如是哉。」

《釋真言金剛般若石經記》「先佛者法,法空則境澄。後 佛者教,教離則言亡。」

宋陳舜俞《經藏記》「夫輪之名有二:一曰法輪,佛之所 乘也。智慧解脫以動之,戒定悲忍以行之。小而入乎 微塵而有餘,大而御乎虛空而不能容,擬諸形容而 莫之能,名法輪也。其二曰苦輪,眾生之所乘也。動之 以煩惱貪著,行之以嗔亂罪害,上驅乎天,中驅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