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出家,讀誦三藏,善能說法,所到之處,三契經偈,然 後說法。後思厭倦經唄之事,欲求坐禪,聞摩突羅國 有優波毱多,雖無相好,教授禪法最為第一。即到其 所,合掌白言:「唯願尊者,教我禪法。尊者毱」多觀察此 人,必應現身獲得漏盡。復更思惟:此人今者應教何 法而登聖位,乃知其人為他說法,當入聖位。尊者毱 多語彼比丘曰:「爾隨我敕,當教授汝。」比丘答言:「唯願 奉教。」尊者語言:「汝於今夜宜應為人演說法教。」比丘 即更作三契唄而欲說法,問尊者言:「當說何法?」尊者 答言:「當說。《多聞》有五事,利益:善解諸大、善知諸陰、善 知諸入、善知十二因緣,自善解了不從他受,悟三契 唄巳,說法巳竟,便得阿羅漢。《毱多》《語言子》,擲籌著窟 中,充其一數。爾時宿羅城中有一商主名為天護,於 佛法中生敬信心,恆樂施與,欲入大海求於珍寶,而 作是言:『我今入海安隱得還,當於佛法作般遮於瑟 護佛法神當擁護我』。」即便發引到於寶所,大取珍寶 安隱迴還。時有羅漢比丘尼,入定觀察彼長者竟為 作不?觀見必作。重復思惟:「誰為福田?知有一萬八千 羅漢、二倍學人,及以生死持淨戒者當為福田。又觀 此眾,誰為上座而是上座?為是羅漢?為是凡夫?知非 羅漢,乃至復非須陀洹人,乃是淨持戒人,名阿沙羅, 我若發悟,必受我語。」即往僧中語上座言:「上座何不 好自莊嚴?」上座意解,謂嫌髮長衣服垢膩,即剃鬚髮 淨自澡浴。比丘尼念言:「上座不解我語。」後日更至上 座前,亦作是言:「何不自嚴飾?」上座?謂為衣色不正,便 更染衣而來僧中。比丘尼復至上座阿沙羅前,又作 是言:「何不好自莊嚴?」上座瞋言:「我淨澡浴,著新染衣, 有何不莊嚴?」比丘尼言:「此非佛法中莊嚴佛法,得須 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是名莊嚴。」又復問言:「上 座!汝聞天護長者入大海還,欲作般遮于瑟不?」上座 答言:「已知。」又問:「福田之人可有幾許?汝為知不?」答言: 「不知。」比丘尼言:「作福田者純阿羅漢,有萬八千在學 地人,淨持戒者二倍羅漢。汝為上座,云何以此有漏 之心,最初受他供養恭敬?」上座聞已,便欲悲泣。比丘 尼言:「何以悲泣?」上座答言:「我今年老,云何能得盡諸 漏也?」比丘尼言:「佛法現在令人得果,不擇時節,大善 丈夫之所讚嘆。但能修行,必得盡漏,一切時中常能 與果。上座今可往那羅跋利阿練若處,尊者毱多今 現在彼,當教授汝。」於是上座便往其所。尊者毱多即 出迎接,以水與之,使令洗腳。上座言:「不見長老優波 毱多,終不洗腳。」諸弟子言:「此是毱多。」即時洗腳而入。 尊者毱多教化檀越,作好飲食,洗浴眾僧。洗浴既已, 優波毱多時使維那打犍椎,作是唱言:「恭敬解脫羅 漢,悉入禪坊。」時阿沙羅睡不覺,唱輒入禪坊,入已復 睡。眾僧作制,其若睡者,擎燈供養。時阿沙羅最為上 座,先在前睡,維那即便捉燈著前而三彈指。阿沙羅 覺,起而擎燈,巡座供養。尊者毱多入火光三昧,萬八 千羅漢亦皆同入火光三昧。阿沙羅見已歎善,復自 慚愧,即說偈言:「和合共一處,跏趺如龍盤,咸皆在地 敷,定心而端嚴。皆入」勝三昧,光明如燈樹,稟形同是 人,瞻仰所不及。尊者見阿沙羅其心調順,即授以法, 得阿羅漢,與籌著窟中。於是阿沙羅還於本國。比丘 尼見上座來,而語之言:「今始端嚴。」上座答言:「蒙汝恩 故,今得端嚴。」爾時長者天護即作般遮,於瑟聚集十 六萬八千羅漢,復有二倍學人淨持戒者。時此眾中, 阿沙羅最為上座,而為咒願:所施極少,受果報勝。長 者問言:「佛種種說法,云何九十日止?」見上座作此二 語。上座答言:「子為欲發汝本善根故。汝今知不,過去 九十一劫毗婆尸佛時,我與汝俱為商主,莊嚴船舫, 得入大海,大齎珍寶到於沙壇垣,即以珍寶聚於沙 上,為毗婆尸佛作塔。有天神言:『過七日已,當有大浪 水,將汝安隱至閻浮提而作供養。我之與汝,以造塔 緣,九十一劫不墮三惡八難之處,常生人天。重以斯 業,又於今日我得羅漢,而汝遭值最勝福田,得供養 是一萬八千阿羅漢等。此非少施,果報極多也。長者 子!生死長遠,何以不入佛法出家』?」時長者子,即便出 家,得阿羅漢。尊者優波毱多,在那羅跋利阿練若處。 爾時摩突羅國有一婆羅門,深著我見有優婆塞,語 婆羅門言:「何處有我?」婆羅門言:「誰說無我法?」優婆塞 言:「尊者毱多純說無我之法。」於是婆羅門即往阿練 若處,見尊者毱多與千萬眾前後圍繞而為說法。尊 者毱多見婆羅門已,知其心念,為說無我及無我所, 亦無有人,「亦無丈夫,無有眾生,諸陰皆是生滅之法, 亦復皆是苦空之法。」婆羅門聞說此法,即斷身見,悟 須陀洹,出家學道,得阿羅漢。尊者毱多而語之言:取 籌擲著窟中。尊者優婆毱多在摩突羅國,時,有一族 姓子出家恆患睡眠,教授與法,常復睡眠。尊者教語, 遣令向阿練若處,坐一樹下,復睡眠。尊者毱多於其 坐處,周市化作深千肘坑,忽便驚覺,極大惶怖,心念 和尚優波毱多。即時尊者毱多化作一小徑,得使通 行,便從中過,至尊者所,教授已遣還本處,去至樹下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6 (1700-1725).djvu/41
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