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華壯敞潔,甲于郭內。其臥佛殿今尚存。其所謂《十 大弟子》者,哀泣其旁,或候氣,或捫足,而佛之父母亦 在焉,故又名臥佛寺。有竹堂、雪軒、泰宇閣,皆一都登 覽之勝。宋紹興中,為士人肄業之地,策名者常十餘 人,巍科接踵。此蓋山川之秀,有以相之也。
開元寺
寺「在府東南二里,五代節度使董昌故宅也。後唐長 興元年,吳越武肅王建寺,蓋處二城之中,四方遠近, 適均重甍,廣殿修廊傑閣。大鐘重數千觔,聲聞浙江 之湄。佛、大士、應真之像,皆雄麗工緻,冠絕他剎。歲正 月幾望為燈市,旁十數郡及海外商賈皆集。玉帛、珠 犀、名香、珍藥、組繡、髹藤之器,山積雲委,炫耀人目。法」 書名畫,鐘鼎彝器,玩好奇物,亦間出焉。士大夫以為 可配。成都藥市。宋咸平中,僧曉原立戒壇,遇聖節則 開以傳度其徒。建炎庚戌,金人侵之。既退,群盜投隙 而至,遂焚不遺一椽。後雖興葺,然未能如初。
大中禹跡寺
寺在府東南四里。晉義熙十二年驃騎郭將軍偉捨 宅建。唐會昌中例廢。大中五年,僧居元詣闕,請僧契 真復興此寺,并置禪院於北,賜名大中禹跡寺門為 大樓,奉五百阿羅漢,甚壯麗。初,釋寺自達磨至慧能 以來,禪宗皆寓律寺。至百丈山懷海,始創為禪居,乃 不復寓律寺。契真亦懷海弟子,是時禪寺雖創,尚未 盛行,故猶寓「禹跡」為禪院。宋紹興末,曾文清公卜居 於越,得寺之東偏空舍十餘間居之。手種竹,日讀書 賦詩其中。公平生清約,不營尺寸之產,所至寓僧舍, 蕭然不蔽風雨,唯食奉祠之祿,假二三老兵,僅給使 令而已。
天章寺
寺在山陰蘭渚山,今蘭亭曲水在其側。舊有右軍畫 像及書堂。宋至道二年,神宗降御書「天章之閣」四字, 既成,聖意未愜,再書之。有內侍奏:章獻太后言:「越州 天章寺,天下名山,今欲乞皇帝更書一『寺』字,易『閣』字 以賜。」太后與帝欣然許之,此四字是也。紹興八年,高 宗降御書《蘭亭序》石刻。元季寺燬於火,碑像猶在。
天衣寺
寺在山陰法華山前,有十峰雙澗。晉義熙十三年,高 僧曇翼結庵,多靈異,內使孟覬請置法華寺。至梁,惠 舉禪師亦隱此山,武帝徵之不至。昭明太子遺以金 縷木蘭袈裟,遂以「天衣」名寺。宋嘉泰中,翼公所頂帶 紫檀十二面觀音,及梁太子遺舉公金縷木蘭袈裟, 紅銀澡瓶、紅琉璃缽猶在寺。又有化身普賢及飛來 《銅像》化身普賢即曇翼所立,飛來銅像乃海南無量 壽佛像。或云是西域阿育王第四女,以姿貌寢陋,冀 其端嚴,捨金銅鑄像四十九軀,首飾火焰,足飾蓮花, 布散天下,為眾生植福之本。浮海而至,梁武帝以施 山中,奉於西序。寺多杜鵑花,每歲盛開,觀者競集。寺 後有十峰堂,堂之前有唐李邕撰碑,斷石尚存。
臨江寺
寺在牛頭山,一名牛峰寺,晉天福中建。上有石室,旁 有陸太傅書院。景德初,陸太傅軫與鄉士數人習業 於此,嘗遇大雪,絕食累日。陸公禱山神,明日獲二麂 焉,聞者歎異。及陸公直集賢院,來仕鄉邦,遣衙校致 祭。書室在寺之西北隅,今寺僧猶能識其處。
大禹寺
寺在禹陵之左,梁大同十一年建。自唐以來為名剎。 唐孟浩然《義公禪房》詩:「義公習禪寂,結宇依空林。戶 外一峰秀,階前眾壑深。」即此。
雲門寺
寺在雲門山。或謂「雲門寺。」本東面主秦望,而對陶堰 等山,如列屏障。會昌廢寺後,止存一小殿,南面者未 毀,遂附益以為寺,非復舊址,而舊址乃多犁以為田。 宋紹興中,淮僧廣勤為雍熙副院,嘗因牛足陷,得小 銅佛像於田中,蓋古雲門寺地也。
雲門廣孝寺
寺在雲門山,晉義熙三年建。寺有彌陀道場,門外有 橋亭,名麗句亭,刻唐以來名士詩最多。先唐時雲門 止有此一寺,後乃裂而為四。有宋高宗御書「傳忠廣 孝之寺」六字碑。寺之前有辯才塔。今按虞集所撰《記 雲門傳》,考其沿革,有分合。寺在雲門山者,皆得稱以 雲門寺。故昔人題詠,動曰雲門,今雲門與廣孝分為 二。
明覺寺
寺在刺涪山,唐開元十八年建。有千歲和尚塔,亦有 碑,而其說荒怪,不可考質。然院頗幽絕可愛,門外諸 峰如柳,柳州所謂「林立四野」者。入門,石壁屹立,盛夏 爽然如秋。
福慶寺
寺在府城東南七十里,晉將軍何充宅也。世傳充常 設大會,有一僧形容甚醜,齋畢擲缽騰空而去,且曰: 「此當為寺,號靈嘉。」遂捨為靈嘉寺。寺有千闐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