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8 (1700-1725).djvu/1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永壽寺

寺在金雞山之北。晉咸和中,丹陽人高理浦中獲一 金像。後有西域五僧至理家,云昔遊天竺,得阿育王 像,至鄴,藏河濱,夢王謂曰:「吾東遊為公所獲。」理驚出 像,五僧見之放光。敕送像藏于寺。

正覺寺

寺在菩提山中之南,晉開運元年建。初名「菩提院」,後 改今額。寺周圍皆山,唯有一徑屈曲通山麓,水從峽 中出,跨峽一小橋,橋旁有一指石,一指點之即動,以 手力推則屹然。峽內又有喝開石,相傳舊有菩提樹, 生子必一百八顆。

龍泉寺

寺在餘姚龍泉山,自山麓至絕頂,殿閣儼然,背山面 水,為一邑佳處。寺額三字作歐陽率更體,或云即歐 書,未知然否?虞世南、王安石輩皆棲于此,宋天子幸 之,今漸蕪廢。

積慶寺

寺在燭溪湖之梅梁山,宋史巖之功德院也。清流當 門,景物幽勝。寺前石碑,宋理宗御書「積慶教寺」四大 字,上又作行書「賜史巖之」四字,鈐以玉璽。今後殿已 廢,惟正殿在,四壁亦不完。僧房十餘間,別在溪邊,而 山十餘頃,田三百餘畝,僧猶享其利。御書碑今折為 兩段,半埋草中。

龍藏寺

寺在嵊縣靈芝鄉,梁天監二年建,號「龍宮院。」有巨井 深浚,水色紺寒,疑有蛟龍居焉。又有老松如龍,數百 年物也。唐李紳少嘗經游,後領郡因新之,復為作文, 刻石以記。

寶相寺

寺在新昌縣南明之陽。齊永明中,僧護嘗隱於此。護 始到,夜聞鐘磬仙樂之音,又時現佛像,煒煌可駭,由 是啟願,鑿百尺彌勒佛像。像成,端嚴偉特,名聞中外。 其取異者,像自石中鑿出。佛身之後,石壁之上,有自 然圓暈如大車輪,正當佛首,而四方闊狹一同,無毫 釐差。

天寧寺

寺在台州府臨海縣東南巾子山下。元至正間,有僧 十八,附船渡海而來,先見夢于葛令,比至船,則木像 存焉,因奉置大殿左右。明洪武中,僧宗泐奉詔來寺, 闡揚「臨濟禪宗,法裔遂盛于台。相傳梁岳陽王得釋 迦舍利,建塔七所,存止此。」又傳有齊眉大師,趺化如 生,塔於寺之東隅。宋貢院後有小浮圖存焉。舊銅鐘 一,唐乾元癸亥所鑄。又有佛牙香二株,沉香觀音及 宋時累朝所賜宸翰甚眾,今佛牙香尚留云。

延恩寺

寺在縣東南七十九里,舊名「湧泉」,晉泰康中建。因任 旭女弟卓庵誦《蓮經》,俄有泉自地湧出,生蓮花,故名。 其後聖僧懷玉飛錫於此涅槃,真骨尚存,禱祀多驗。

保壽寺

寺在臨海縣東南七里,有三目觀音像。舊傳天聖初, 有一木泝潮而至,泊於院山浮圖之下,時見異光,僧 惟諒遂以為像。奉安日,剨然有聲,視其目,自裂為三。 極靈感,禱雨祈嗣,皆有應驗,故禱者益眾,誕日尢甚。

普濟寺

寺在臨海縣東七里。有僧法腴庵,於西山持咒,水湧 以療疾,立愈。側有井,井上有亭。舊有「秀野亭」,地多梅 花。

善濟寺

寺在臨海縣東南一百二十里金鼇山,本祥符塔院。 宋建炎中,高宗避敵至此,回杭,賜今額,又賜箔金三 十兩,度僧三人,有御座尚存。西有如畫軒,下瞰長江, 前挹海門諸峰。

無礙寺

寺在臨海縣東南一百三十四里,梁時嘉法師建。舊 傳僧灌頂常升座講經。時海寇擁兵以入,見持幟戟 者甚盛,身皆丈餘,駭而竄。院有千佛像,舊傳章安客 舟艤江滸,挽之不下。遇一僧,略以指撮取舟遂行,共 載至回浦。僧墮水,須臾浮出一石,乃此像也。明嘉靖 間廢,惟《金沙佛像碑記》尚存。

清修寺

寺在臨海縣東南一百一十五里。建炎初,高宗泊舟 金鼇山,渡江登覽,御書「清修風景千年在,滄海煙嵐 一笑開」之句。

靈石寺

寺在黃巖縣西五十里。海寇孫恩屯兵其處,忽有飛 石擊之,賊懼退,遂改名靈石。有智顗翻經臺,唐李義 著書堂。又有飛來石,或傳自西北飄墜於此。一鐘頗 鉅,云自海門浮至,鐫「西度鐘」三字。又云:昔有異人塑 殿中佛像,期以十旬啟門。僧怪之,未及期而啟,忽有 雙鶴飛出,視所塑,纔二像,珠髻光起熒然,故名耀珠 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