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8 (1700-1725).djvu/1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梵亭臺,泉石幽秀。

上大林寺

寺在九江府廬山之巔,晉創。元末兵燬,明宣德年間 增修。寺前有寶樹二株,莫紀其年,曲幹垂枝,團旋如 蓋。

天池寺

寺在廬山之巔,上有一池,四時不涸。宋嘉定間開創 塔,係韓𠈁胄所造。元壬辰兵燬,明洪武六年復建。太 祖因周顛賜《碑記》及銅鐘、象鼓中大佛三尊。

臥雲寺

寺在烏龍潭下,元僧東巖復創。宋時有僧朝太宗勘 之曰:「朕聞臥雲深處不朝天。」僧無語。

竹林寺

寺在天池之南,有名無寺,惟鐘鼓燈影可憑,時或見 之。石罅中有「清虛靈臺」四字,外有「竹林寺」三字。李夢 陽云:「非篆非隸,周顛僊筆也。」

烏竹寺

寺在瑞昌縣甘露鄉,宋建,元末廢。明萬曆間,土人伐 薪,見「羅漢像古甚,所求甚應,乃新之。」

檗禪寺

寺在瑞昌縣黃茅山麓。棟柱窗櫺,無一非石。雕鏤精 巧,丹雘輝煌。舊名「北禪雲居」,晦山禪師有詩題壁,重 訂今名。

上鍾山觀音巖寺

寺在湖口縣南。唐咸通元年,僧雪峰創院,名崇壽。宋 隆興以來圯壞,僧重修建,改今額。元至正二十三年 八月初八日,明太祖駐師南湖嘴,征陳友諒,幸本寺, 御書「濟巖」二字。

靈峰寺

寺在建昌府南城縣東南五里三十四都從姑山頂。 宋紹聖初,一僧遇旱,曝身巖上,雨澤沾足,因榜曰「秋 澤巖。」元符中,道者周智方又奉南安主至巖中,禱應 如響。會郡有靈峰寺久廢,因移是額,遂以名之。知府 秦夔詩:「雲斂千峰出,天寒一鴈秋。」

法水寺

寺在瀘溪縣四都,舊名靈泉。有苦行僧結庵於院東, 乃感溫泉湧於石竇,歲旱不涸,祁寒不變。唐開元改 為禪林,故以「溫湯」為額。後復改靈泉。宋景德初,改法 水禪院。寺前有羅漢松二株,大數百圍,高七八丈,盤 鬱婆娑,形如偃蓋。相傳植自唐時,曾梅阜有詩。明萬 曆戊戌年燬。石文器有《重建序》。

寶應寺

寺在撫州府治南,即謝靈運翻經處,唐白居易有《記》。

明水寺

寺在府城西三十里,唐建。有雙石,號石門關。道多古 松,開池種蓮,號「十里松風,九里蓮池。」

疏山寺

寺在金谿縣西北五十里,唐何仙舟隱此,中和間始 建。寺中有白雲閣,後有一覽亭,宋曾鞏有《詩》。

天寧寺

寺在臨江府學左。唐以前名「興化。」咸通中,韋宙改建, 更名鐵佛寺。宋曰天寧萬壽寺。紹興中改「報恩光孝 寺。」元末燬於兵。明初,郡守劉貞重建,內置僧綱司。正 統十年,敕賜袈裟及藏經。藏經尋燬,袈裟、《敕書》尚存。

蕭山寺

寺在峽江縣西七都黃源。梁天監中,侍郎蕭子雲結 菴隱居,煉丹修道之所,立碑創剎。有「流觴曲水、飲馬 芳池、海棠洞、蹴球場、煉丹井、石筍諸勝。」宋淳熙中,朝 散郎謝盤為《記》。

隆慶寺

寺在吉安府城西,內有「五百羅漢堂」,宋蘇軾書榜。

龍濟寺

寺在吉安府吉水縣治東南十里,踞東山第一峰,後 唐修禪師把茅手闢二百餘年,宋明以來,宗風甚盛。

福聖院

院在安福縣東三十里。唐仙女吳彩鸞來遊,手植二 樹,曰「羅漢柏。」二柏甚茂,交年結實。

禪那寺

寺在瑞州府治南鳴鳳坊,寺前有池,圓如鏡,旱極不 涸。相傳舊產叢蓮,每年花九品,因名「九蓮池。」

淨覺寺

寺在新昌縣西一百一十里,劉宋武帝建,唐柳公權 書額。

太平興國寺

寺在袁州府城南大仰山下。二神捐地,與小釋迦結 庵之所。塔尚存。唐會昌賜名「棲隱」,宋改今名。山水奇 勝,石徑縈迴,飛瀑湍駛,泉流洒洒,鳴殿下,敻異人境。 唐、宋賜經、御書碑碣甚多,俱燬,今存。《元碑》程鉅夫撰 記。

慈化寺

寺在府城北一百二十里。寺常聚僧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