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8 (1700-1725).djvu/3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而「了元使其侍者曉機走錢塘求善工刻之板,遂 以為金山常住。」元豐八年九月九日。

《南安軍常樂院新作經藏銘》
前人

「佛以一口,而說千法。千佛千口,則為幾說?我法不然, 非千非一。如百千燈,共照一室。雖各遍滿,不相壞雜。 咨爾學者,云何覽閱?自非正眼,表裏洞達。已受將受, 則相陵奪。惟回屢空,無所不悅。是名耳順,亦號莫逆。」 以此轉經,有轉無竭。道人山居,僻介楚越。常樂我靜, 一食破衲。達磨耶藏,勤苦建設。我無一錢,檀波羅蜜。 「施此法水,以灌爾睫。」

《讀楞嚴金剛二經》
蘇轍

《楞嚴經》,「如來諸大弟子,多從六根入,至返流全一,六 用不行,混入性海,雖凡夫可以直造佛地矣。」予讀《楞 嚴》,知六根原出於一,外緣六塵,流而為六,隨物淪逝, 不能自返。如來憐愍眾生,為設方便,使知出門即是 歸路。故於此經指涅槃門,初無隱蔽。若眾生能洗心 行法,使塵不相緣,根無所偶,返流全一,六用不行,晝 夜中中流入,與如來法流水接,則自其內身便可成 佛。如來猶恐眾生於六根中未知所從,乃使二十五 弟子各說所證,而觀世音以聞思修為圓通第一。其 言曰:「初于聞中,入流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 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 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見前。若能如是圜拔 一根,則諸根皆脫,于一彈指頃遍歷三空,即與諸佛 無異矣。」既又讀《金剛經》,說四果人,「須陀洹名為入流, 而無所入,不入色、聲、臭、味、觸、法,是名須陀洹。」乃廢經 而嘆曰:「須陀洹所證,則觀世音,所謂初於聞中,入流 無所者耶?入流非有法也。唯不入六塵,安然常住,斯 入流矣。至於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阿那含, 名為不來,而實無來。蓋往則入塵,來則返本。斯陀含 雖能來矣,而未能無往。阿那含非徒不往,而亦無來。 至阿羅漢,則往來意盡,無法可得。然則所謂四果者, 其寔一法也。但歷三空,有淺深之異耳。」予觀二經之 言,本若符契,而世或不喻,故明言之。

《經藏記》
陳舜俞

秀州。「李之奧壤,華亭縣,唳鶴之名邑。白牛村在其 西,有人煙之富,海慧院于其間,為蘭若之勝。」先是賜 紫僧奉英,智力膚敏,傑為主者,乃募藏書所傳之經, 其函八百,其卷五千四十有八。居人吳氏子,行義施 仁,號為長者,為之募財僝工,作轉輪而藏經。其屋若 干楹,載礱載琢,飾以金碧,以某年某日落。其成也,白 牛居士陳舜俞敘其義而贊之曰:「天下之險,東有泰 華,南有衡岷,西有崑崙、龍門,北有太行、羊腸,此天所 以限方域也。然而寶貨出焉,而負重者至,草木禽獸 生焉,而樵蘇弋獵者往,馮者蹶而傷,下者踣而死,又 生生之大患也。聖人為之觀,轉蓬而作車以載之,嵯 峨決而蹊通,崒屼碎而塵飛,視千仞以為坦」,化顛踣 以為安,其車之為利蓋遠矣!無明之山,慳貪之阻,嗔 恚之岡,癡暗之崔嵬,詐妄之叢棘深林,淫亂之坑谷 谿澗,而眾生莫之能免也。於是教之以法為車,「以布 施為輈,以禪定為軫,以忍辱為轂,以持戒為轄,以勇 猛精進為輻,以般若」為輪,度脫諸險,不墮生死。始於 自載,終於載人。故此經之輪,「不為無意也。」況夫我為 法輪,致遠由己有相,雖外發心,必內心轉輪駛,心止 輪抳。舉真如之性海,一指而遍;盡塵沙之法門,有念 斯足,須彌納於芥子,滄海入於毛端,真體道之樞機, 利物之關鍵。作之可謂妙用,施之者不為無窮之利 乎。若夫山澗同平,安險一致,馳騁乎無傲之駕,遨遊 乎無方之機,非作非止,孰溺孰載。吾非斯人之徒,其 誰與遊?然殊塗同歸,何遠之有。

《遺教經跋》
真德秀

《遺教經》,蓋瞿曇氏最後教諸弟子語,今學佛者罕常 誦而習之也。蓋自禪教既分,學者往往以為不階言 語文字而佛可得,于是脫略經教,而求所謂禪者。高 則高矣,至其身心顛倒,有不堪檢點者,則反不如誦 經持律之徒,循循規矩中,猶不至大謬也。今觀此經, 以端心正念為首,而深言持戒為禪定智慧之本。至 謂制心之道,如牧牛,如馭馬,不使縱逸,去瞋止妄,息 欲寡求。然由遠離以至精進,由禪定以造智慧,俱有 漸次梯級,非如今之談者,以為一超可到如來地位 也。宜學佛者,患其迂,而不若禪之捷歟。以吾儒觀之, 聖門教人,以下學為本,然後可以上達,亦此理也。學 佛者不由持戒而欲至定慧,亦猶吾儒捨離經辨志 而急於大成,去灑掃應對而語性與天道之妙,其可 得哉?余謂佛氏之有此經,猶儒家之有《論語》,而《金剛》 《楞嚴》《圓覺》等經則《易》《中庸》之比,未有不先《論語》而可 遽及《易》《中庸》者也。釋儒之教,其趣固不同,而為學之 序,則有不可易者。

《藏經記略》
元·釋行中

有為天台之教者。妙智師主松江永定之八年,為至 正甲午新作藏殿成,而庋經之藏未具。聞嘉禾之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