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8 (1700-1725).djvu/8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升忉利,為母說法。優填國王欲見無從,乃刻栴檀為 像。目犍連尊者以神力攝三十二匠,升忉利天,諦觀 相好,三返乃成。及佛返人間,王率臣」庶,自往迎佛,此 像騰步空中,向佛稽首。佛為摩頂受記,曰:「我滅度千 年,汝從震旦,利人天像。」由是閱歷西土一千二百八 十五年,龜茲六十八年,涼州一十四年,長安一十七 年,江左一百七十三年,淮安三百一十七年,復至江 南二十一年,北至汴京一百七十七年,北至燕京十 二年,北至上京二十年,南還燕京內殿。五十四年,燕 宮火,迎還聖安寺。十九年,元世祖迎入仁智殿。十五 年,遷于萬安寺。一百四十餘年以上元學士程鉅夫 《記》,「復居慶壽寺一百二十餘年。」明嘉靖戊戌,慶壽寺 災,奉迎鷲峰寺,迄天啟丁卯,共居八十八年。計優闐 造像,當周穆王辛卯,至熹宗丁卯,凡一千六百一十 餘年。

明因寺

京師正陽門外三里河東之明因寺,乃行,僧樂居之。 明萬曆二十九年,紫柏大師自五臺來,夜夢十六僧 請挂瓶缽于寺。亭午,有負巨軸售者,軸十六,貫休所 畫《羅漢》也。軸軸展視,面面,若夜請挂瓶缽者。師嘆異, 購之,各係以《贊》,傳寺中。今絹素敝墨如脫痕,纁黃,如 現身煙雲中,非承日光。展視則蒼蒼無所見。乃日下 視,久眩眩目睛勞,目前見黑矣,無能竟閱十六軸者。 寺先是有《李伯時渡海尊者卷》,不知何年何人脫賺 去,存者贗本,而僧不知。天啟二年,董宗伯其昌過此, 書佛《成道記》,筆秀勁似李北海。宗伯三十年前見紫 柏,此寺中索書《成道記》,尋前諾也。今搨石矣,置寮左 壁。

法藏寺

寺有塔,高十丈,窗面面級盤盤,人蟻上而闚觀窗,窗 方望九門之堞焉。窗置一佛,佛設一燈,凡窗八,凡級 七,凡五十八燈。歲上元夜,塔遍燈,僧遍繞,奏樂,佛金 光明空,樂作天上矣。寺舊名彌陀,金大定中立。明景 泰二年,太監裴善靜修之,更曰「法藏。」有祭酒胡濙、沙 門道孚二碑。道孚,戒壇第一代戒師,世人稱鵝頭祖 師也。

愍忠寺

《唐史》稱:貞觀十八年,太宗以張亮、李世勣為行軍大 總管,詔戰亡士卒遺骸集柳城,帝自為文祭之,臨哭 盡哀。抵幽州,復作佛寺,以資冥福,賜名愍忠,有高閣 著聞,故志稱愍忠閣也。自貞觀至今,九百八十七年, 寺非復舊高閣者,其址三,斷碑砌。今殿壁間一碑上 半斷裂,其下段字有淨光寶塔頌,有「至德二載十月 十五日建。有參軍張不矜撰,參軍蘇靈芝書。」蘇靈芝 者,李北海自鐫名也。文書石,不書丹,故從左讀夫然 寺嘗塔矣,一碑下半斷裂,其上段字有「燕京大憫忠 寺《觀音地宮舍利函記》,有金大安十年沙門善製撰。」 一碑全而剝其字殆盡,不可讀,其年月處又剝字,惟 有《重藏舍利函記》,采師倫書,則塔且舍利矣。寺經明 正統七年重修,改額「崇福。」有翰林院待詔《陳贄碑》。萬 曆三十五年又修,有諭德公鼐碑。至四十六年,鎮江 大會和尚開律堂,寺中依式說戒,受者數百人,註菩 薩懺未竟而卒。於斯時寺幾可復興之而中廢,註未 竟者,亦不復傳。今無閣、無塔、無舍利,寺直僅存。

隆安寺

天順間廢寺也。萬曆己酉,僧翠林自蜀來,睹寺荒圮, 憫嘆彌日。乃製巨鐵索,與韋馱共鎖項,曝烈日中,而 韋馱汗出於面珠,珠下滴金錢,大集佛殿,得更新。殿 後堂三楹,曰淨土社。堂列龕五十三,結僧念佛,六時 觀想,六時稱號。其稱號也,為哀曼聲,一字數轉千號, 半百刻,淵淵悠悠,如大江海波也。林曰:「稱佛名號,聲」 促則觀想不備,聲舒則有昏雜心者首座端聽,乃可 識之。戒尺及其頂,堂廣縱五丈,磚方以尺,火道旋其 下,罏窗外四端,日燄煤三百觔,堂溫始滿。溫周晝夜 而冷定,又新煤矣。以燠念佛者,曰「地炕」也。歲元旦,設 果餌,享佛盤千數,費各一金,此千金矣,曰「千盤會」也。 林歿,乃罷。其後一閣,則崇禎元年僧大為立者。都城 諸寺僧律隆安為《尢肅》。一在香河縣治東,置僧會司 於內。

大功德寺

寺在府西三十里,舊名護聖寺,宣德間重建,改今名。 車駕省斂,因駐蹕焉。《景物略》曰:「道西堤,行湖光中,至 青龍橋,湖則窮已行左右水田,至玉泉山,山則出。已 際湖山而剎者功德寺,寺今一撘閒地也。存者門耳。 門外二三古木,各三四十圍,根半肘,土外暍蔭者坐 差差如几如凳,如養和,滑其上,膚及骨,蟲鼠穴其下」, 亦滑垤壤巒如,不知幾十國蟻。古幹支日,老葉鼓風, 兩側偃柏不成蓋,陰亦助其響。傍地餘水田,僧無寺, 業農事。破屋數楹,供一木球,施以丹堊。李西涯《記》云: 寺故金護聖寺,寺七殿,殿九楹,楹以金,地彩其上。宣 德中,板菴禪師重建也。師能役木球,大如斗,轉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