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9 (1700-1725).djvu/10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尺,前建石柱,高七十餘尺,石含玉潤,鑒照映徹,慇懃 祈請,影見眾像,善惡之相,時有見者,是如來成正覺 已,初轉法輪處也。其側不遠窣堵波,是阿若憍陳如 等見菩薩捨苦行,遂不侍衛,來至于此,而自習定。其 傍窣堵波,是五百獨覺同入涅槃處。又三窣堵波,過 去三佛座及經行遺跡之所。

伽藍西南二三里,有窣堵波,高三百餘尺,基址廣峙, 瑩飾奇珍。既無層龕,便置覆缽,雖建表柱,而無輪鐸。 其側有小窣堵波,是阿若憍陳如等五人棄制迎佛 處也。初,薩媻曷刺他悉陀太子踰城之後,棲山隱谷, 忘身殉法。淨飯王乃命家族三人、舅氏二人曰:「我子 一切義成,捨家修學,孤遊山澤,獨處林藪,故命爾曹, 隨知所止,內則叔父伯舅,外則既君且臣,凡厥動靜, 宜知進止。」五人銜命,相望營衛,因即勤求,欲期出離。 每相謂曰:「夫修道者,苦證邪,樂證邪?」二人曰:「安樂為 道。」三人曰:「勤苦為道。」二三交爭,未有以明。於是太子 思惟至理,為伏苦行外道,節麻米以支身。彼二人者 見而言曰:「太子所行,非真實法。夫道也者,樂以證之, 今乃勤苦,非吾徒也。」捨而遠遁,思惟果證。太子六年 苦行,未證菩提,欲驗苦行非真,受乳糜而證果。斯三 人者聞而歎曰:「功垂成矣,今其退矣,六年苦行,一旦 捐功。」於是相從求訪。二人既相見已,匡坐高談,更相 議曰:「昔見太子一切義成,出王宮,就荒谷,去珍服,披 鹿皮,精勤勵志,貞節苦心,求深妙法期無上果。今乃 受牧女乳糜,敗道虧志,吾知之矣,無能為也。」彼二人 曰:「君何見之晚?歟此猖蹶人耳!夫處乎深宮,安乎尊 勝,不能靜志遠跡山林,棄轉輪王位,為鄙賤人行,何 可念哉!」言增忉怛耳。菩薩浴尼連河,坐菩提樹,成等 正覺,號天人師,𡧯然宴默,唯察應度曰:「彼鬱頭藍子 者,證非想定堪受妙法。」空中諸天尋聲報曰:「鬱頭藍 子命終已來,經今七日。如來歎惜:斯何不遇,垂聞妙 法,遽從變化,重更觀察,營求世界,有阿藍迦藍,得無 所有處定可授至理。」諸天又曰:「終已五日。如來再歎, 愍其薄祐,又更諦觀,誰應受教?唯施鹿林中有五人 者,可先誘導。」如來爾時起菩提樹,趣鹿野園,威儀𡧯 靜,神光晃曜,毫含玉彩,身真金色,安詳前進,導彼五 人。斯五人遙見如來,互相謂曰:「一切義成,彼來者是。 歲月遽淹,聖果不證,心期已退,故尋吾徒。宜各默然, 勿起迎禮。」如來漸近,威神動物,五人忘制,拜迎問訊, 侍從如儀。如來漸誘,示之妙理,兩安居畢,方獲果證。 列士池西有三獸窣堵波,是如來修菩薩行時燒身 之處。劫初時于此林野有狐、兔、猨,異類相悅。時天帝 釋欲驗修菩薩行者,降靈變化為一老夫,謂三獸曰: 「二三子善安隱乎?無驚懼邪?」曰:「涉豐草,遊茂林,異類 同歡,既安且樂。」老夫曰:「聞二三子情厚意密,忘其老 弊,特此遠尋,今正饑乏,何以饋食?」曰:「幸少留此,我躬 馳訪。」于是同心虛己,分路營求。狐沿水瀕,銜一鮮鯉, 猨于林樹采異華果,俱來至止,同進老夫,唯兔空還, 遊躍左右。老夫謂曰:「以吾觀之,爾曹未如猨狐同志, 各能役心,唯兔空還,獨無相饋。以此言之,誠可知也。」 兔聞譏議,謂狐、猨曰:「多聚樵蘇,方有所作。狐猨競馳, 銜草曳木,既已蘊崇,猛焰將熾。」兔曰:「仁者!我身卑劣, 所求難遂,敢以微躬,充此一餐。」詞畢入火,尋即致死。 是時老夫復帝釋身,除燼收骸,傷歎良久,謂狐猨曰: 「一何至此?吾感其心,不泯其跡,寄之月輪,傳乎後世。」 故彼咸言月中之兔,自斯而有。後人于此建窣堵波。

戰主國塔

戰主國城西北伽藍中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印 度記》曰:「此中有如來舍利一升。昔者世尊嘗于此處 七日之中為天人眾顯說妙法。其側則有過去三佛 座及經行遺跡之處。鄰此復有慈氏菩薩像,形量雖 小,威神嶷然。靈鑒潛通,奇跡間起。」

「競伽河北有那羅延天祠。天祠東行三十餘里有窣 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大半陷地,前建石柱,高餘二 丈,上作師子之像,刻記伏鬼之事。昔于此處有曠野 鬼,恃大威力,啖人血肉,作害生靈,肆極妖祟。如來愍 諸眾生不得其死,以神通力誘化諸鬼,導以歸依之 敬,齊以不殺之戒。」諸鬼承教,奉以周旋。於是舉石,請 佛安坐,「願聞正法,克念護持。自茲厥後,無信之徒競 共推移,鬼置石座,動以萬數,莫之能轉。茂林清池,周 基左右,人至其側,無不心懼。」

伏鬼側東南百餘里,至一窣堵波,基已傾陷,餘高數 丈。昔者如來𡧯滅之後,八國大王分舍利時,量舍利 媻羅門蜜塗瓶內,分授諸王,而媻羅門持瓶以歸。既 得所黏舍利,遂建窣堵波,并瓶置內,因以名焉。後無 憂王開取舍利瓶,改建大窣堵波,或至齋日,時放光 明。

吠舍釐國塔

吠舍釐國。宮城西北五六里,至一伽藍,傍有窣堵波, 是昔如來說《毗摩羅詰經》,長者子、寶積等獻寶蓋處。 其東有窣堵波,舍利子等于此證無學之果,舍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