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9 (1700-1725).djvu/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疾遂瘳。」因即舊地恢建慈度閣,以奉大士,餘為妙證 堂,左右禪房悉備,顏曰「長壽」,地可八畝。知縣劉廷元 益以白雲廢寺田四十三畝一分,俾世香燈,遂成名 剎。有《御史碑記》。

華林寺

寺在城西南一里。梁普通七年。西天達磨從本國來 汎重溟,凡三周寒暑,至此始建。

寶林寺

寺在順德縣南鳳凰山之麓。創始於五代季。宋開禧 間,鄉民嚴宗易更新之。明嘉靖間,僧懷樹、文照、文覺 募化重修,為祝聖習儀之所。

資福寺

寺在東莞縣治西南,漢邵廷瑁建。週圍四至,四井為 界。元季毀,明永樂十一年重修。有羅漢閣舍利塔。蘇 軾作《羅漢閣記》,有再生柏以祖堂禪師去而枯迎,師 回而復榮,亦蘇軾為之銘。

無量寺

寺在香山縣東。宋紹興間,劉中行宅掘地得鐵佛,遂 捨宅修建。蕭惠叔又捨銅佛一軀。元季毀。明洪武十 一年,僧本廉于已毀寶慶寺舊址起創,仍舊額。嘉靖 二年,魏提學行文、教諭顏階毀銅佛,鑄籩豆二十四 以祀文廟。七年,遊僧重建。

華山寺

寺在三水縣,僧復庵建,僧古溪重修。內有「金沙井」、《𩰚 龍鐘》。

廣慶寺

寺在清遠縣,即清遠峽飛來寺。梁普通間,真俊禪師 建,賜額「至德」,宋康定二年改今額。相傳真俊師原駐 舒州,夜夢山神謁語曰:「中宿名勝也,不可無寺鎮之。」 師許之。是夜風雨大作,黎明啟戶,寺已飛至本山。

北山寺

寺在陽山縣治北,賢令山之東。循石磴層折而上,古 松遶逕,清泉響澗,石橋流水,環門穿舍,迥然別有天 地。中為上帝殿,左為文昌祠,右為觀音堂。建觀音閣 于後,以堂地改造「三元祠。」明崇禎四年,邑人歐陽熙 重建。

延祥寺

寺初在韶州府湘江門內。宋時廨宇壯麗,經樓有《五 百羅漢像》,極精巧,朱翼舍人常寓此。後以寺基增建 王府,遷寺曲江縣治西,即舍人園亭故址。明景泰間 重建。嘉靖十八年,都綱何應珍重修。

仁壽光運寺

寺在府城西,隋時名仁壽臺。天寶二年,有道廣和尚 坐化於此,因建廣界寺。南漢改曰仁壽。宋寶元間重 建。余襄撰《塔銘》,相傳為晉始興內史王導故宅,宋孫 時敏有碑記。

報恩光孝寺

寺在河西,本唐大梵寺。開元二年,僧宗錫建,名開元 寺。太守韋宙請六祖說壇經處。崇寧三年,詔諸州建 崇寧寺。政和中,改天寧寺。宋紹興丁巳,專奉徽宗香 火,賜額曰「報恩光孝。」寺前堂有秦綱義士像,宋季騤。 明曹時中《碑記》。

南華寺

寺在城南六十里。梁天監元年,西僧智藥三藏謂「此 山宛然西天寶林,後二百年,當有法寶來此演法。」唐 儀鳳間,慧能傳黃梅衣缽居此,應讖為南宗六祖。今 衣缽與真身俱存。唐元和十年,賜諡大鍳禪師,塔曰 靈照塔。開寶間賜名南華禪寺。塔毀,明成化六年重 建。寺有降龍塔、伏虎亭、卓錫泉、避難石、曹溪水諸景。

月華寺

寺在城南一百里。天竺僧智藥開創,唐招提朗法師 演法之地。紹聖初重建。蘇軾題其梁曰:「上祝天子萬 年,永作神主;斂時五福,敷錫庶民。地獄天宮,皆為淨 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

龜峰寺

寺在樂昌縣南,環抱縣治,為一邑關鍵。

金船寺

寺在乳源縣,遼水與水浮沉,人咸異之。

太平寺

寺在翁源縣西北二十里新塘鋪,巖石嵯峨,宮宇華 煥。元元統間建。明弘治中,僧真廣重修。僉事劉慶祥、 通判符錫、知縣朱景運、邑人黃器先俱有詩。

耽石院

院在翁源縣長安鄉。高山絕頂,巨石如屏,泉自石中 湧出。唐大中三年,有僧名耽玩,建寺於此,因名「耽石 院。」宋余靖讀書於此,有《記》。明洪武初毀,成化間重建。

延祥寺

寺在南雄府城東二里,宋大中祥符己酉建。西有寶 塔九層,世傳異人所造。前有三影堂,明洪武二十五 年立為叢林。正統丙寅重修,翰林編修丘濬記。內為 僧綱司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