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1 (1700-1725).djvu/10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義學士,同侶推崇,道心人也。仁壽置塔,敕召送舍利 於蘇州。將至,井吼出聲,二日乃止。造基掘地,得古磚 函,內有銀合,獲舍利一粒,置水甌內,旋遶呈祥,同藏」 大塔。嵩還京室,住總化寺。餐味涅槃,依行懺悔,身戒 心慧,悉戴奉之。一缽三衣,盈長不畜。遵經聖行,息世 譏嫌。遂卒於世。

智嶷

按《續高僧傳》:「智嶷姓康,本康居王裔也。國難東歸,魏 封於襄陽,因累居之,十餘世矣。七歲初學,尋文究竟, 無師自悟,敬重佛宗。雖晝擁俗緣,令依學侶,而夜私 誦《法華》,竟文純熟,二親初不知也。十三拜辭,即蒙剃 落,更諮大部,情用彌著。二十有四,方受具足。㩦帙洛 濱,依承慧遠,傳業十地及以《涅槃》,皆可敷導。後入關」 中,住靜法寺。仁壽置塔,敕召送舍利於瓜州崇敬寺。 初達定基,黃龍出現於州側大池,牙角身尾,合境通 矚,具表上聞。嶷住寺多年,常思定慧,非夫要事,不出 戶庭,故往參候,罕睹其面。末以年事高邁,勵業彌崇, 寺任眾務,並悉推謝。唐初卒也,年七十餘矣。

道顏

按《續高僧傳》:「道顏姓李氏,定州人。初學遠公《涅槃》十 地,領牒樞紐,最所殷贍。頻仍講授,門學聯塵,道啟東 川,開悟不少。後入京輦還,住淨影寺。當遠盛世,居宗 紹業。仁壽中年,置塔赤縣。下敕徵召,送舍利於桂州。 初入州境,有鳥數千,齊飛行列,來迎轝上,從野入城, 良久方散。及下安處,感五色雲靉靆垂布,屯聚基上, 餘便廓清,日曜天地。後返京邑,常遵上業。唐運惟新, 宇內尚梗,崇樹齋講,相循淨影。」因疾而卒,春秋七十 餘,即武德五年矣。臨終清漱,手執香爐,若有所見,奄 然而逝。自顏之處世也,衣服粗素,不妄朋從。行必以 時,情避嫌隙。言必詳審,深惟物忤。又兼濟禽畜,慈育 在心,微經惱頓,便即垂泣,不忽童稚,不行楚叱,縱有 輕陵,事同風拂。顧諸屬曰:「不久去也,何煩累人。」故於 《無常》得其旨矣。

淨辯

按《續高僧傳》:「淨辯姓韋,齊州人。少涉儒門,備聞丘索, 孔、墨、莊、老,是所詢謀。忽厭浮假,屏跡出家,經律具嘗, 薄通幽極。後纏名教,避世山林,受習禪門,息緣靜處。 開皇隆法,入住京師,依止遠公,住淨影寺,更學定境。 又從遷尚,又攝大乘,積歲研求,遂終此業。曾與故友 因事相乖,彼加言謗,辯終不雪。及委曲問答,曰:『吾思 其初結交也,情欣若絃,豈以後離』」,復陳其失,時以此 高之。後敕召送舍利於衡州嶽寺,本號大明,即陳宣 帝為思禪師所立也。行達江陵,風浪重阻,三日停浦, 波猶未靜。又迫嚴程,憂惶無計。乃一心念佛,衝波直 去。即蒙風止,安流沿下。既入湘水,泝流極難。又依前 念,舉帆利涉,不盈半月,便達衡州。及至嶽寺,附水不 堪巡行。山亭平正可構,正當寺南而有伏石。辯乃執 爐發願,「必堪起塔,願降祥感。」便見嶽頂白雲,從上而 下,廣可一疋,長四十里。至所塔基,三轉旋迴,久久自 歇。又感異香,形如削沉,收獲數斤,氣煙倍世。道俗稱 慶,因即構成。初,此山僧顗禪師者,《通鑒》僧也,曾有一 粒舍利,欲建大塔,在寺十年,都無異相。及今送至,乃 揚瑞跡。黃白大小,聚散不定。當下之日,衡山縣治顯 明寺塔放大光明,遍照城邑,道俗同見。古老傳云:「此 寺立來三百餘年,但有善事,必放光明。經今三度,將 非帝主弘福,思與眾同,感見之來,誠有由矣。」辯欣斯 瑞跡,集前後見聞之事為《感應傳》,一部十卷。後興禪 定,復請住之。大業末年。終於此世。

普濟

按《續高僧傳》:「普濟,雍州北山互人。初出家,依止圓禪 師儀軌行法,獨處林野,不宿人世,跏坐修禪,至於沒 齒。栖遲荒險,不避豺虎。雖游浪物表,而手不釋卷。常 讀《華嚴》,依而結業。自佛法淪廢,便投太白諸山,行不 裹糧,依時噉草,咀嚼咽飲,都不為患。願像教一興,捨 身供養,修普賢行,生賢首國。開皇之始,大闡法門,思」 願既滿,即事捐捨,引眾集於巖谷之西崖,廣發弘誓, 自投而殞。方遠填赴,充於巖谷,為建白塔於高峰焉。 近貞觀初,有山居沙門普濟者,立操標勇,貞專自固, 恆遊名山,習誦經典,《大品》《法華》遍所通利。其所造集, 多誦兩經,仍隨文句,時重解釋,聲氣所及,周於一里, 故使數萬眾中,無不聞者。以武德十「八年西入關壤, 時經邑落,還居林靜。貞觀度僧時,以濟無貫,擢預公 籍,住京師光明寺。眾聚山結,樂聞經旨,濟弊斯諠擾, 遺名逃隱,不測所之。有說。今在終南,幽巖獨坐,傍饒 山果,須者負還,重更追尋,便失來徑。余曾同聚,自悅 斯人。衣則百結相連,缽則纔充受用,汲灌瓦瓶,麻繩 繫頸,坐則藉草,脅無」著地。驍悍果敢,睡蓋莫欺。節約 儉退,利賊潛跡。言論所指,知足為先;談授正義,如行 為最。所以一坐說法,施積如山,曾無顧涉,任委監護。 乃重惟曰:「城邑所屬,五欲為根,余力既微,無宜自陷。」 遂逃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