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1 (1700-1725).djvu/10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隱。常樂正觀,掩關思擇。緣來便講,唱吼如雷。事竟退 靜,狀如愚叟。世間之務,略不在言。人不知者,謂之庸 劣。同住久處,方知有道。兼以行不涉疑,口無慶弔,塊 然卓坐,似不能言。開皇六年,隨遷入雍,住興善寺。仁」 壽二年,下敕送舍利於杞州。初至,頻放白光,狀如皎 月,流轉通照。及下塔日,白鳥空中旋繞基上。瘞訖遠 逝。更有餘相,凝為藏隱,示出一二,知大聖之通瑞也。 餘則隱之不書。及至京師,又被責。及方便解免,不久 而終世矣。

法楷

按《續高僧傳》:「法楷,青州人。十五出家,依相京賢統而 為弟子。師習《涅槃》,通解文義。及受具後,專攻《四分》,雲 暉雨匠,振綱齊都。備經寒暑,伏面諮稟,皆賜其深奧, 無所孑遺。及齊法俱亡,南避淮表壽山之陽,隋開律 教。開皇首歲,大闢法門,還返曹州,欲終山水。將趣海 岸,而道俗邀留,不許東騖。楷性虛靜,更於城北三里」 左丘山營造一寺,名曰「法元。」高顯平博,下臨城邑。遙 望發心,皆來受法。未為安而能遷。古人所尚,久在塵 厭。不無流轉,便入關壤,觀化京都。住揚化寺,復揚戒 律。仁壽置塔。奉敕送舍利於曹州。楷以初基有由,欲 報斯地,表請樹塔,還置法元。上帝不違,任從所請。初 達曹部,置轝州治,廣現神瑞,備如別紀,但學未經遠, 難得遍知,故略編之,想未繁撓。日別異見,具如後述。 於三月十四日中時,見佛半身面白如玉,舍利轝前 佛頂之上黃赤光起。二十九日夜降甘露味甜如蜜, 見於赤光遍於城上,須臾流照達於塔所。四月五日 舍利上涌,白色鮮明。其日申時,帳上北面忽見光影, 中有白雲氣中生樹,狀如青桐,下有青色師子,面西 而蹲。六日卯時,復有光影,見雲氣內有三蓮花,兩廂 雙樹,下有佛像,樓閣樹林重沓而出,上有立菩薩像。 辰時,又見金色光明,出沒漸大。巳時,復見重閣,閣上 有樹,葉如貝多,傍立聖僧。午時,復見雙樹之形,下列 七佛。申時,雙樹又見一佛,二菩薩像,三華承足。又見 天人擎華在空,黃師子等。亥時,帳後見千佛形,舍利 室內出黃白光。四月七日,又見雙樹黃雀一頭,以及 光雲、師子等像。辰時,又見金翅鳥身,飛龍,樹林、寶蓋 等像,傍現二菩薩及黃師子。巳時,又見寶幢樹林下 有菩薩,黃衣居士,白色師子,蹲踞石上,又有雲氣,樹 林、樓閣菩薩。午時,又見白色雲氣,寶幢樹林,青色師 子。申時又現雙樹繁茂,須臾變為宮殿、樓閣、佛座、華 臺,其色黃白。亥時雲起西北,雨潤三寸,雲上六天一 時見身。四月八日將欲下塔,平旦之時,天雨白華,飛 颺不下。卯時又見諸天寶蓋樹側菩薩及黃師子。辰 時又見大蓋兩重,眾寶莊嚴,下坐菩薩及白師子,踞 在石上。帳上又見光影雲「氣,氣中金光,乍大乍小。下 有蓮花,時開時合。又雨天花,大者在空,面闊尺餘,小 者墮地,狀如桃華。」巳時帳後見三諸天、三師子,及蓮 華水池。午時將下,又見雙樹并立菩薩,舍利忽分以 為五粒,流轉光耀。四月九日填平已後,帳後板上光 影之內,疊石紋生。又見大樹,青衣沙門執爐而立,又 感奇香,郁烈人鼻,楷具列聞,帝大悅,令圖經之,以流 海內。自仁壽創塔,前後百餘,感徵最優,勿高於楷。後 以常業終於本寺。

智能

按《續高僧傳》:「智能姓李氏,懷州河內人。希意遠塵,束 懷律教,收聽令譽,風被河右。開皇之始,觀道渭陰,隨 奉資行住轉輪寺。仁壽置塔,奉敕召送於青州勝福 寺中。處約懸峰,山參天際,風樹交結,迴瞰千里,古名 巖勢之道場也。元魏末時,創開此額。初置基日,疏山 鑿地,入土三尺,獲古石函,長可八尺,深六尺許,表裏」 平滑,殆非人運。所謂「至感冥通,有祈斯應矣。」及下舍 利,大放光明,挺溢山宇,道俗俱見。乃至出沒流轉,變 狀叵論。能晚還寺,更崇定業。林泉棲託,不預僧倫。逃 名永逝,莫測終卒。

曇良

按《續高僧傳》:「曇良姓粟,潞州人。十六出家,專尋經典。 及長成德,以大論傳名,兼講小經,接敘時俗,亟發歸 信,為眾賢之賞。入京遊聽,住真寂寺。文帝下敕,召送 舍利於亳州開寂寺。將欲起塔,先造石函。地非山鄉, 周訪難得。良曰:『待覓得石,期至函成。但發勝心,何緣 不濟?乃要心祈請,願賜哀給。忽於州境獲石三丈,底』」 廂及蓋,各是異縣,運來合之,宛是一物。眾嘉異之,具 聞臺省。良性樂異跡,周覽觀之。亳州西部穀陽城中, 有老君宅,今為祠廟。庭前有古柏三十餘株,碑文薛 道衡製。廟東百餘步老君母宅,亦有廟舍。次西十里 有苦城,即傳所云「李聃苦縣人斯處」是也。還歸本寺, 專誠懺禮,食息已外,常在佛前。唐初卒世八十餘矣。

道嵩

按《續高僧傳》:「道嵩姓劉,瀛州河間人。十三出家,遊聽 洛下,訪訊明哲,終日恓惶,衣服麤單,全不涉意。值慧 遠法師講諸經論,陶染積時,遂寢幽極。隨入京,為慕